中德创新合作领域潜能大有空间

2018-07-02 07:37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德战略伙伴两国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600多倍,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交流全面稳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方位的战略伙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德开启科技创新合作40周年。40年来,中德科技合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最初的人员交流,到如今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基地共建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远的合作,涉及基础科学、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能源与新材料、环境与生态等各个领域。

5月2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了她上任以来的第11次访华,并专门前往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她表示,中国在数字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德国仍需补课,希望中德在创新领域加强互利合作,不断释放潜力,拓展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德合作机遇多

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600多倍,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交流全面稳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方位的战略伙伴。

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日前举行的中德科技论坛上表示,面对正在发生的全球巨变,中德两国对彼此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面对目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局面,两国更应强化这一合作,且这一点适用于两国关系的各个层面。”施罗德认为,两国在政治、文化、学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关系以及在专业技能和技术方面的交流,才是合作发展的重点。

自2004年起,中德关系被描述为“具有全球责任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战略伙伴关系是在施罗德任期内确立的,并在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访问德国期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欧盟和中德两国均须为实现全球经济开放担负起相应责任的当下,开展对话极为重要,且两国应将政治领域的对话拓展到各个层面。”施罗德举例道,中国目前正在建设连接欧洲和中国的陆地、海洋乃至网络走廊,“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机遇巨大,并将使欧亚区域的商业联系更为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关注,其中也包括德国和欧洲。“该倡议是中国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表明中国希望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建立更为紧密、迅速且顺畅的联系。”施罗德认为,中德两国在各个方面均有很多的合作。

“全球经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才能使一个国家长期保持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的来加强中德两国的科技交往。”施罗德强调。

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欢迎德国抓住中国新一轮开放机遇;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共同做大蛋糕、做大产业、做大市场,双方可以在未来产业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要以人文合作为抓手,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要展现中德两国的责任和担当,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我们愿继续同德方在多边框架内一道推进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在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加强沟通合作。中方赞赏德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欢迎德国企业积极参与。”

5月24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与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方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持开放态度,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愿与德方在上述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默克尔说,德方非常愿意与中方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希望中方为此提供更多便利。

5月22日财政部发布的消息称,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此外,在今年4月,中国发改委还宣布,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逐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金融时报》报道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的汽车三分之一为德国制造。分析师称,德国高端车企将成为中国下调关税“毫无疑问的赢家”。彭博社援引美国投行Evercore ISI报告称,中国进口汽车关税下调预计将为宝马、戴姆勒、大众公司分别增加12亿欧元、11亿欧元和7.5亿欧元收入。

德国高科技战略再发展

德国强大的科学体系使其获益匪浅。德国拥有100多所综合大学,其中很多都开展了世界领先的尖端研究。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工业4.0”之父孔翰宁介绍,德国三分之二的研发开支由工业领域承担,贡献最大的包括汽车、机械工程和化学制药工业。德国经济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小企业,“德国的‘隐形冠军’比其他国家更多,且始终占据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他们通常精通于针对具体问题开发创新方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孔翰宁指出,但长期以来德国存在一个明显弱点—风险资本供应不足,吸引风险资本的条件缺少吸引力。还有“德国烦恼”的问题—获得一份稳定的公共服务工作是许多青年人才的首选。另外,德国在数字化方面的表现欠佳。

鉴于此,德国政府2006年推出“高科技战略”,以加强德国作为主要工业国的地位并解决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它采取了整体分析的方法,召集科学、工业和民间团体的专家共同提出建议,更好地实施这些战略目标。

“2008年,德国重新定位了德国科学院的角色,不再充当优秀科学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而是向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建议。”孔翰宁称。

2010年,“国家电力移动平台”启动。2013年,“工业4.0”平台诞生。2015年大选之后,高科技战略再次获得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跨部门的创新战略,将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融合在了一起。

“为应对经济危机,高科技战略瞄准了重大挑战,通过战略项目开发提高德国未来的竞争力。”孔翰宁透露,其中两个项目针对的是数字经济机遇,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工业4.0”和研究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智能服务”。

孔翰宁介绍,“创新高校”计划作为德国大学除研究和教育之外的第三个使命,将为知识转移和创新提供支持。“工业4.0”等现有平台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国家电力移动平台”将扩展为“国家未来移动平台”。得益于基因组编辑新的突破性成果以及生物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生物经济可能成为下一个大事件,相应活动也将展开。

“此外,创新还需加强科学学科、社会团体以及国际层面的协作,尤其是共同监管、标准和市场等方面。”孔翰宁强调,国际交流和开放式合作创新才是未来创新体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中德战略伙伴两国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中俄农产品贸易拓展研究
中德投资合作与隐性冠军论坛在中德生态园举行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