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效果研究

2018-07-02 08:27王杏丽苗艳玲徐宁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效果研究

王杏丽 苗艳玲 徐宁

【摘 要】目的:研究胃息肉的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内镜治疗,总结分析其病理特征和疗效。结果:经统计,本组100例患者检出164枚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5例(5.0%)、胃底腺息肉9例(9.0%)、增生性息肉52例(52.0%)、炎性息肉34例(34.0%)。其中,与胃窦部息肉相比,胃体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与直径0.5-2.0cm、>2.0cm相比,≤0.5cm直径的胃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与年龄≤41岁、41-60岁者相比,>60岁者胃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本组100例患者经一次性内镜切除息肉,且术后无任何相关并发症(感染、穿孔等)。随访1年有8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8%(8/100)。结论:胃息肉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胃体,且具有较小直径,一般老年患者具有较高发病率,而经内镜治疗后可达显著疗效,且无任何并发症。

【关键词】胃息肉;病理特征;内镜治疗;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01

在临床上,胃息肉指的是胃黏膜表面具有乳头状组织突起,其较小体积时缺乏显著的症状,一般在行胃镜检查以及胃肠钡餐造影时发现,因而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且一些患者可能发展为癌变[1-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即对胃息肉的病理特征与内镜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62.33±15.12)岁。本组100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确诊,且所有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上腹部胀痛、嗳气等症状;患者能与人正常沟通,且无严重精神疾病、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其他胃部疾病等。

1.2 方法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胃息肉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同时行病理活检病灶组织,并实施病理分型。胃息肉个数>3个者,病理检查采用最有代表性息肉进行。检查期间需注意观察和记录,并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发生胃息肉的部位以及大小等。在内镜下采用活检钳将直径≤0.5cm的息肉切除;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较为扁平、无蒂,且直径>0.5cm的胃息肉;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術治疗有蒂息肉;切除后对患者实施负压吸引,内镜则在其各项体征稳定后取出。术后常规禁食1d,之后按照其恢复状态提供流质饮食。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患者息肉病理类型、息肉直径大小、发病年龄、内镜治疗效果等,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年,观察分析其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经统计,本组100例患者检出164枚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5例(5.0%)、胃底腺息肉9例(9.0%)、增生性息肉52例(52.0%)、炎性息肉34例(34.0%)。

2.2 年龄范围与胃息肉发生的关系

与年龄≤41岁、41-60岁者相比,>60岁者胃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见表1。

2.3 胃息肉分布部位

与胃窦部息肉相比,胃体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

2.4 胃息肉大小分布

与直径0.5-2.0cm相比,≤0.5cm直径的胃息肉发生率较高,且差异对比P<0.05。见表3。

2.5 内镜治疗效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28例(28.0%)、行活检钳钳除13例(13.0%)、行高频电凝电切40例(40.0%)、行黏膜切除术19例(19.0%)。所有患者经一次性内镜切除息肉,且术后无任何相关并发症(感染、穿孔等)。随访1年有8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8%(8/100)。

3 讨论

在临床上,胃息肉属于胃部常见良性肿瘤,且患者一旦发病,则其会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该病症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随着息肉生长,则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3]。本文的研究中,经统计,本组100例患者检出164枚息肉。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具有较高发生率。且经胃镜检查显示表面光滑,顶端浅溃疡,多为半球形。而经显微镜检查显示存在扭曲、变长的腺体隐窝。增生腺体核分裂少见,且上皮细胞呈单层,恶变可能性较小,存在少量炎细胞浸润[4]。本文研究还显示,胃体、直径≤0.5cm、患者年龄>60岁者等胃息肉发生率较高。这表明老年患者发生胃息肉几率较高,且多发于胃体、直径多为0.5cm及以下。所有患者经一次性内镜切除息肉,且术后无任何相关并发症(感染、穿孔等)。随访1年有8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8%。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5]报道一致,这表明采用内镜治疗胃息肉的疗效非常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并减少其复发率。

综上所述,胃息肉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胃体,且具有较小直径,一般老年患者具有较高发病率,而经内镜治疗后可达显著疗效,且无任何并发症。

参考文献

李晓芳,徐俊荣,牛健.不同类型胃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0):1156-1160.

管星庆.胃息肉的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03):71-72.

朱海珍,陈志芬.2178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01):145-148.

陈立敏,杨国常,李颖欣,孙燕,袁王喜,张玉波.胃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内镜治疗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03):199-201+205.

冯智,胡尔西旦·那斯尔,古丽巴哈尔·司马义.内镜治疗111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2013,18(12):750-752.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效果研究
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案例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研究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方式及效果研究
对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效果的实验研究
炎症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分析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
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