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资金产业链的发展研究

2018-07-04 09:12方祥涂昊斌冯繁繁赖皓朱洁
财税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链融资

方祥 涂昊斌 冯繁繁 赖皓 朱洁

摘 要 伴随着产业的增速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资金使用、融资,产业链,发展模式等问题也愈来愈被重视,尤其是在四部委联合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具体组织实施及创建了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达标制度后,如何稳定推进建设、规范运营已经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点。本文基于文港镇对特色小镇的金融资金链和其产业链问题进行研究,以全球化的视角,结合中国社会与市场状况,探索出一系列融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较为切合当下发展PPP模式进行更高维度的探寻与研究,以文港镇为实例分析,提出最符合中国特色的小镇融资与运作模式。

关键词 特色小镇;产业链;发展;融资

建设连接起来,减少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市场的有效竞争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向真正富有特色的小镇,防止由政府包揽特色小镇建设责任的现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特色小镇“千镇一面”建设特色小镇是完善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容,对我国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特色小镇建设同质化的现象已日趋严重,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很多地区有假借建设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建设之实的嫌疑。因此应加强市场的作用,要有因地制宜的金融解决方案,引入金融产业链,通过相应技术或平台将金融产业链与地区间特色小镇的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将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的基础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文港镇是南昌市第一批打造的特色小镇,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名镇、商贸重鎮、产业强镇、旅游新镇”的目标,按照“产业基地、特色市场、旅游胜地、宜居城镇”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了以“一核”“三村”“一区”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小镇建设,收到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工农互哺”的良好效果。

一、文港镇特色产业的发展

文港镇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现有文化用品、旅游文化、医疗器械、有色金属、LED光电五大产业,其中对特色小镇的经济贡献最大的属文化用品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以及医疗器械产业。文化用品“一支笔”已经成为文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中国制笔业的一朵奇葩。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知名品牌,如万里、劳文、德文、文雅等。目前,文港镇的毛笔生产企业和作坊2200多家,港币、圆珠笔、水笔105家,吸纳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5年,整个文化用品实现产值46.75亿元,销售收入42.08亿元。5100个销售窗口遍布全国,毛笔占全国75%的市场份额,金属笔占全国30%的市场分额,营销网络遍布全国。

文港镇依托历史文化民镇的优势,抓住建设江南特色小镇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业。首先,文港镇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静乐寺和南宝寺的存在更是为文港镇添上了几分神秘与宗教色彩。其次,以“二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毛笔文化为代表的产业文化以及以毛笔工艺制作为精髓的工匠文化,构成了文港地域特色文化的“三大板块”,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位于南昌市进贤县的文港镇,其医疗器械产业的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据统计,进贤县的一次性输液器械,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30%以上。自八十年代以来,进贤县的一次性输液器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医疗器械产业群。文港镇的有色金属产业主要生产铜棒,在文港镇,有四家铜厂。分别是雷斌铜棒厂、环宇铜业有限公司、树根铜棒厂以及凯峰铜件厂。指数法具体确定环境信息的大类和小类方面,本文参考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的标准进行。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有CSR 报告指南中GRI的G3 标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 GATES)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 CASS) 及新加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SGX) 。这些指南中的环境指标相对成熟、内容明确,各个指南的指标重合度较高,因此,具备较强的参考性。此外,鉴于G3 标准和SGX 标准中很多环境信息指标不符合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如G3中初级能源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受保护或经修复的栖息地等指标对中国企业而言略显超前。

二、文港镇资金的用途

江西省政府每年下拨每个特色小镇200万元建设奖补资金以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此外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比如社会筹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小镇建设投资体系。而这些所筹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文港镇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互联网+”战略和文化产业品牌宣传,弘扬传统文化,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和商业营销等方面。

在基础建设方面,文港镇正在建设的项目有晏殊大道、电信路、燕归桥。投入300万余元用于长安路、沿江路、镇前路的改造,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由于文港镇有色金属产业的存在,对文港镇的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对此,文港镇启动生活污水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水平,将镇区绿化率提高到36.5%以上。为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互联网+”战略,使文港镇实现将古老的制笔产业与最现代的互联网营销无缝对接,文港镇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交易市场,总投资达1.14亿元,后又新成立了O2O展示馆。同时,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文港毛笔品牌效应,文港镇组建了制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室,积极开展“中国毛笔之乡”区域品牌宣传,实施区域品牌斩落,不断强化毛笔企业品牌管理与保护。

在弘扬笔文化方面,文港镇按照“前店后坊”的方式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格调的要求,重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街区,推进文化产业街区建设。重点抓好中国毛笔博物馆、钢笔展示馆、精品店和仿古街、毛笔技艺人才孵化基地、毛笔制作工艺申遗五大工程。在弘扬工匠文化方面,文港镇还举办了首届华夏笔都清风笔会,连续开展了三届书法家“走进文港、品写毛笔”活动。着力抓好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传承人培养、毛笔制作技艺人才培训。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文港镇在其建设形态上力求做到完美,从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重点抓好周虎臣纪念馆、文化艺术村、书画展馆、蒙恬书院建设。同时,建立并维护网站“中国毛笔之乡文港”,介绍文港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公布招商引资信息,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投资者。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问题

从研究文港镇的过程中发现建设特色小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建设和规划滞后的矛盾。有时会出现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受污染。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四、用地和土地政策的矛盾。大部分土地属于村组集体所有或承包到农户,征地困难,难以进行统筹调剂,制约用地规划;国家实现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小城镇的外延与扩张,缺乏应对策略和措施。五、城镇行政管理相关配套体制不适应。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协调解决比较困难,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引导性政策措施不配套。

同时近两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正成为当下我国的经济新热点,迅速崛起,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实体企业到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从投资者到中介机构……几乎个个言必称“特色小镇”,重视前期“挂牌”,一窝蜂争抢名额,挂牌了事,不重视后期建设,只顾一哄而上盲目圈地,建设中缺乏产业支撑、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等,没有可持续性。

四、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国家:根据已经初步建成,企业已进驻运营的部分小镇统计来看,平均一个特色小镇投资额约为50-60亿,规模较小的约为10亿,而较大可达到百亿。按照住建部总规划1000个特色小镇将产生5-6万亿投资额,占全国总GDP的7%;如果按31个省市的规划总和,2400多个特色小镇将产生12-15万亿投资额。另外,从对国内已建成小镇的样本统计来看,总投资中基建设施投资约占比30%-50%,估算全国1000个小镇基建投资将有1.5-3万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所)

文港镇建设产业链:文港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文港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文港镇以其传统工艺制笔业为核心和依托,衍生出皮毛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等。文港镇在产业定位上,依托其现有的文化遗存和静乐寺、南宝寺等宗教资源,培育旅游业态。把小岭村打造成“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旅游景区,进一步唱响笔文化旅游品牌,让文化旅游成为文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功能叠加上,依托文港富有的产业特色,把毛笔博物馆、钢笔展示馆、蒙恬书院、文化艺术村打造成文港文化标识,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在建设形态上,重点建设了周虎臣纪念馆、文化艺术村、书画展馆、蒙恬书院,并加强了文港第一农贸市场及文港镇区生活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1.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力求“聚而合”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发掘小镇的“特”别之处。“特”就是主攻当地特色产业。“强”主要表现为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将特色产业培育成行业中的“单打冠军”。“聚”就是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这样的功能才是强大的,可持续的。

2.功能定位,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旅游相融合

按照提升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养生居住区。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养生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

3.规划设计,保持“特色小镇”的鲜明性和乡土文化的鲜活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与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特色”包括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和小镇风格的独特性。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如文港镇以“二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毛笔文化为代表的产业文化、以毛笔工艺制作为精髓的工匠文化,构成了文港地域特色文化的“三大板块”。

4.统筹思维,系统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耗时、耗力、耗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小镇的发展步伐和群众的生活状态,关系重大,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在结合“镇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把农业、林业、商贸业,大健康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文港镇围绕“文化名镇、商贸重镇、产业强镇、旅游新镇”的目标定位,再结合当地“两晏”文化,打造毛笔产业链等,主打商贸与文旅的特色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体现。

5.融资模式多样化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将至关重要。特色小镇投融资应以项目为主体,以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融资安排和融资成本直接由项目未来现金流和资产价值决定。通过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由SPV根据特色小镇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相应担保扶持来安排融资。融资方式包括政策性(商业性)银行(银团)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专项、产业基金等)管理、PPP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与票据金融形式的金融工具等。但在融资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合适的融资方式或融资组合。

参考文献:

[1]李涛.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与融资渠道分析[J].世界农业,2017(09).

[2]江宜航.文港:探索推动“产城人文”特色小镇融合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7-04-03.

[3]孙莺,夏管军.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7(06).

作者简介:

方祥(1997-4),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本科生,专业金融学。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产业链融资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