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

2018-07-06 07:56柳彦君李文生
北方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江门市城区产业结构

柳彦君,李文生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一、问题提出

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历程,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重要的推动与支撑力量。无论是伦敦、芝加哥等老牌世界顶级发达城市,还是东京、新加坡等新兴成长起来的世界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都紧紧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强化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顺应了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基本规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从国内先进城市如上海、天津、深圳等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来看,各城市都在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从产业高端引领到大项目拉动,从创新带动到企业主导转型升级,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2011年以来,广东省江门市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纲要》赋予建设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和争先进位思想,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围绕超常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优扶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核心工业园区水平等一系列举措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通过五年时间的发展,江门市生产总值2011年为1830.64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2240.02亿元,尽管政府在转型升级上给予了足够重视,但从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足。

二、产业转型升级内涵与模式

自工业社会以来,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于是,产业转型升级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学术界也一直致力于此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需求结构与要素结构的变化,整个经济活动从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的全面提升,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链上的功能结构以及发展方式的转换,这是顺应经济规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将是一个长期动态演进的过程。存量调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环节,增量培育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一)产业转型升级内涵

20世纪以来,国内和国外的学者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常,一般将产业转型升级分为“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

1.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一个较早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产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目前,学术界对产业转型的定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产业转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产业转型一般是在体制转型、流程转型和组织转型的基础上提出,强调产业的内产生竞争优势,使产业的发展轨迹与产业环境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狭义的产业转型是指跨产业转型,即从旧有的经营领域进入到新的经营领域,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竞争力。

2.产业升级。理论界对于产业升级的理解也各抒己见,不尽相同。从产业的角度看,有的学者将产业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高度化,也有学者将产业升级等同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经济学普遍认为:产业由低层次转换为高层次,引起产业产出总量的增加,并导致产业结构高度化,这就是产业升级。关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体现,总共有四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分别在GDP中的权重变化;二是产业结构依次在劳动、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四者之间演变;三是产业结构由加工水平低向加工水平高转化;四是产业结构从附加值低向附加值高演变。也有学者认为产业升级也是结构从低级到高级、功能从简单到复制的一个过程,因此,将产业升级分为三类:产业产品使用价值增加;产业生产工艺改进;新技术固化于产品中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由此看来,由于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且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结合学者专家的普遍观点后笔者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转型”,一是指发展模式的转型,即由外延粗放型增长转向内涵集约型增长;二是指发展动力的转换,即产业发展由依靠资源、土地等物质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本和管理创新等创新要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或是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依次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通过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等方式实现技术集约化、产品高级化与价值链高端化。

(二)产业结构转型模式

城市经济是以中心城区及相关功能区域为主要承载空间,具有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和高效配置功能的新型经济形态和现代经济体系。发展城市经济的本质是高度集聚和高效配置资源要素,特别是增强对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吸聚能力和全市域优化配置能力。核心是新型高端城市经济发展,要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关键是市域空间的优化布局,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副中心城市为节点、重点开发区和功能区为主要增长极的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路径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等创新,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是高端、集聚、融合、创新。江门市需要走出一条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相融合的道路,在城市经济发展道路上努力改变在珠三角之位置。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江门市中心城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服务中心等城市核心功能。二是要坚持转型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心城区与县域经济形成产业关联度发展优势。三是要坚持高端发展理念。抢抓新型高端城市经济发展机遇,在现代服务经济、电商经济、信息经济、生态经济和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等领域,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高端环节,形成若干走在全国前列的新型高端发展领域。四是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注重产、城、人的融合,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理念。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江经济带为契机,加快港口经济圈、江门中心城区都市经济圈等建设,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合作,提升更大范围高效配置人才、资本、产业和市场等资源的能力。

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模式可分为“现代服务业引导模式”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模式”不断吸收电子信息、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的全过程,取得很好经济社会效益;“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发展产业集群,成功带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产业深度开发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复兴等。

三、中心城区产业首位度分析

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区域内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城市之间或者一个城市所属区域内人口或经济发展状况,首位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城市首位度越高,其凝聚力和集聚功能越强,带动地区经济的能力就越强,该区域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越大。根据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见表),对江门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指标首位度问题分析。

表 江门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指标首位度

江门市中心城区2010—2015年产业发展指标首位度就整体而言呈下降趋势,个别指标虽曾出现了增长变化,但幅度较小,并在增长后又出现回落。说明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不均衡,大多数产业集群正处于发展阶段,易受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影响制约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及规模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四、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变化轨迹分析

由于城市经济转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工业和第三产业,所以在研究江门市及中心城区产业变化轨迹化过程中着重分析了其工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2005年至2015年统计资料来看,十年期间江门市产业结构及产业类型变化非常不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产业不但没有因转型升级减少,反而在波动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数量在八十个以上的除在2011年增加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其他类产业类型与数量变化不明显。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成为江门市的主导产业,工业结构模式虽然不单一,但是传统的模式没有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

在江门市产业中,无论是传统的轻工业还是制造业,江门中心城区都有较高的比例,可以说江门市的产业结构就是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类型可以代表江门市的结构类型。江门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明显。自2005年以来,传统产业结构变化较小,有的产业类型不但没有因转型而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例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类产业十年间波动徘徊上升了四个百分点,有的产业类型却因转型发生较大幅度的减少。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慢。自2005年以来,中心城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但起伏变化不大,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间过程中表现起起落落,从中心城区各个产业比重数值来看,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一、三产业比重低,工业化是中心城区的产业主导,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总体处于低层次阶段。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的过程中,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比较缓慢,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五、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困境与瓶颈

(一)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困境

1.基本条件有待完善。江门市工业经多年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多数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因未形成规模和集团化经营,大中型项目布点少,企业组织小型化结构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在全市工业体系中,门类间关联度不高,行业间、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间,拉动扩散效应或者“联系效应”在较多的行业中表现不够充分,致使外部经济效果较弱。江门市地处珠三角,具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俱全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从硬件来看,这为中心城区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有利条件。但从软环境来看,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等方面表现并不明显;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强化行政服务意识,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办法,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缺乏吸引、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合格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奇缺,软环境欠缺制约江门中心城区的发展。

2.中心城区第三产业落后。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集聚度较高的城区,相对于城市的其他区域,特别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如商贸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北京东城区、上海徐汇区、深圳福田区虽然代表不同经济体城市的中心城区,但他们的服务业都非常发达。深圳市福田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福田区最早是靠发展“三来一补”型制造业起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制造业逐步外迁,慢慢形成了以华强北为主的商业中心、以市中心区为核心的城市金融中心、以香蜜湖为中心的高档住宅服务中心和以天安数码城为中心的高科技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江门中心城区第二产业产值仍远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导作用未能形成,中心城市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圈。

3.中心城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区所辖三区中,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相差较大,经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在不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中心城区的发展速度还不如所辖市经济增长速度。就中心城区来看,蓬江、新会相对发展速度快,江海区虽然拥有高新区的优势,但并未真正发挥出其优势来,而是发展势头相比差距明显,江海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收入等很多指标与其他两区差距较大。

4.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近年来,江门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虽然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是,中心城区与鹤山、台山、开平、恩平的县域经济产业构成高度相似,在江门市域范围内竞争激烈,尚未形成市域范围内产业链梯度互补共赢的格局,中心城区仍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与县市构成占比相似,而且第二产业还超过县域经济。

5.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偏弱。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偏弱、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城区的高校,离具有引领科技创新功能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有较大差距。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研究更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转化为生产力。政府在提升在核心竞争力上投入不足,科技预算支出经常不足政府预算支出5%,由投入不足导致科技从业人数、科研人员的引进、配套研发经费等方面的不足。

6.企业普遍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劳动密集型的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六大优势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重化工行业和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中心城区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多数企业属于粗放生产经营,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二)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瓶颈

1.产业结构趋同。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未能形成独具特色和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与江门所辖市大体相当,产业结构与产业类型多年来变化不大。

2.产业链条尚不完善,集群化发展水平尚需提高。缺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引导,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成熟产业集群中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较窄问题依然存在,重点企业技术、品牌溢出效应不够突出,集群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尚不明显。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加宽的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市场、信息、物流、检测、研发等社会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机制仍不健全,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市场体系、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3.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心城区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但尚未形成规模和聚集效应。比如,蓬江区在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处于产业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阶段,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尚未形成产业规模聚集效应,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六、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中心城区产业功能定位

以中心城区独特的信息、人才、物流、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为依托、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为载体,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技术服务和营销管理为主体、商业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的现代绿色工业,加快服务业聚集区、中央商务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应用,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创业载体,着力深化创新创业。充分挖掘侨乡文化,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等深度融合。

(二)中心城区产业发展重点选择

按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原则,围绕智慧、创新、特色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带动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1.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智力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总部经济、金融保险和文化创意产业,巩固提升发展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的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壮大发展前景广阔、经济附加值高的健康养老、小微双创产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区核心支柱产业。

2.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教育装备产业,建成集教育装备设计研发、展示体验交易、产业孵化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装备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中国教育装备产业高地。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格局。

3.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壮大健康养老产业,建设“健康侨乡”的品牌,将中心城区打造为新型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区。推动大健康第一产业(原材料种植)、第二产业(大健康产品制造)和第三产业(健康服务、养老、旅游等)协同发展,形成发展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与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形成新兴经济增长点。加快中心城区健康产业园建设,建设以老年公寓、老年疗养、老年护理、老年大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和以健康管理、身心疗养、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综合体。

(三)重点建设五大平台

1.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统筹中心城区现有基础技术平台、公共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产业化平台,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推动市区各级各类平台建设水平和运营机制大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合作中心等平台和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引进和建设一批研发机构、技术转移平台。支持中心城区骨干与规模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步伐。

2.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落实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市民待遇,强化公共服务、培训辅导、金融支持等措施,加快建设“小微双创城市”建设。成立“中小企业援助中心”,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投资创业服务市、区、街三级网络化管理。

3.建设“江门质造”品牌推进平台。实施“江门制造”品牌战略,开展争创产品、企业、服务、政务和城市品牌活动,通过“江门设计”打造及推动“江门质造”品牌,建立完善城市品牌体系。制定城市品牌宣传推介计划,综合运用媒体网络、节庆会展、文艺作品等渠道包装推介侨乡———江门,提高江门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围绕产品、商标、企划三大核心,引进或引导发展一批质检、标准、标识设计、知识产权咨询、企业培训和品牌策划团队,促进企业与品牌服务机构、品牌促进协会的长期合作,实现品牌服务系统化、平台化发展。

4.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服务业和部分传统优势产业,逐一完善规划,落实重点服务部门和专业招商服务团队,规划建设好重点园区,建好产业基金,加快建立起完善的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开展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网络招商、展会招商、旅游招商等,探索引进国内外产业和园区投资开发商参与园区建设,重点引进总部经济、新能源、地理信息、电子信息等有利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绩优型、科技型、旗舰型项目,建设招商长期服务平台。

5.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智慧侨乡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水平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把智慧侨乡建设作为提升中心城区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实现公共服务区域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建立起宽带、高速、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1]伍 皓.产业新区论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周振华.转型中的发展2011-2012上海区县发展报告[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江门市城区产业结构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出土石器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大白兔奶糖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