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07-07 11:13殷四宁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菌血症

殷四宁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菌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采用血培养检测,试验组采用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关键词 血培养;血清降钙素原;菌血症

菌血症是指外界细菌侵入患者血液,继而在血液内繁殖且播散的病症,好发于导尿管、手术造口等创伤性操作术后并发症感染。早期患病时,主要以炎症为主,多以急性病的形式呈现,具有病情进展快和预后效果差的特点。临床症状则以发热和畏寒、低血压、尿量减少、关节疼痛与面色苍白、汗液过多、呼吸困难及尿痛等症状为主。若未对患者施以对症治疗,则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和心力衰竭、继发性脓胸及肝、肾脓肿等病症,从而会增加患者致死率。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菌血症患者100例,探讨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菌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划为两组,各50例。参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7~73岁,年龄平均(50.3±22.8)岁。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 74岁,年龄平均(50.4±23.4)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参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予以检测,即在患者高热时,采集8~10 mL静脉血,置入血培养瓶内;通过对样本血培养的方式,实时记录报阳情况,若存在阳性反应,则应实施细菌检定。试验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予以检测,即以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为原理,对血样内降钙素原含量予以鉴别。同时,还应对患者高热后24 h、48 h、72 h降钙素原含量进行对比。 评价指标:血清降钙素原<0.1 μg/L,为正常范围;> 0.5μg/L,为阳性指标。血培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指标,若血培养5d仍未见细菌生长现象,则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阳性检出例数48例,检出率96.00%;阴性检出例数2例,检出率4.00%。参照组阳性检出例数40例,检出率80.OO%;阴性检出例数10例,检出率20.00%。两组各数據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菌血症即为致病菌经体表、感染等进入至血液系统,且在血液内得以繁殖播散的疾病,其后果较为严重。菌血症虽作为转移性感染病症,但机体无任何中毒症状,血液检测中却可见细菌。相关资料表明,静脉注射、心内导管和导尿管、造口内置器械等均是引起菌血症的主要途径,且化疗患者、营养不良者、机体抵抗力低下者也是该病的首要群体。发病初期,可见肺部和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软组织感染。另外,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且体温可达40~41℃: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和脉搏细速;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则表现为黄疸和皮下出血斑等。按照细菌类型,可将菌血症划为3种,即真菌脓毒症、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革兰染色阴性细菌脓毒症。

关于菌血症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的探讨,具体表述如下:①并发症: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性咽峡炎、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钾血症与高钾血症等。②预防措施:时刻保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营养均衡,特别是为小儿做好保健预防工作,更应切实了解菌血症预防治疗的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是血清降钙素的前体物,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在人体内的半衰期20~24 h,稳定性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除甲状腺创伤或肿瘤外,在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创伤等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血清降钙素原(与WBC、IL-6、TNF-α、CRP、可溶性选择素等比较)是一种非常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标志。而在病毒感染、肿瘤物术创伤时则保持低水平,血清降钙素原在严重细菌感染(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症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血清降钙素原的高度特异性。因此,该血清指标的检测,对重症感染期、脓毒症、全身真菌感染患者有较大的临床诊断意义。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血清降钙素原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可通过对甲状腺、肺部神经细胞的抑制,在血液内滋生维生素时,借助对阴离子间隙钙的诱导,释放多种细胞,致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增加,是鉴别菌血症是否为阳性的关键指标。

血培养则是在恒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对血液标本予以培养,观察细菌是否繁殖,以此鉴别机体是否发生感染。血培养作为鉴别菌血症的关键指标,是以医嘱为前提,对患者局部皮肤消毒处理后实施静脉穿刺,将血液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培养分离微生物,如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等。上述微生物主要依附在机体血液处,以大量堆积的方式,致使机体发生感染,诱发菌血症。同时,致病菌还可侵入血液循环系统,致使机体出现全身性感染,如动静脉管炎、真菌性动脉瘤、化脓性静脉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瘘等。但是,血培养检测,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致使检出阳性率相对较低,如采血时机不佳,即最佳采血时机为抗生素使用前、急性发病期、患者高热寒战前0.5 h;血培养瓶质量、培养仪灵敏度较低;工作人员消毒操作不严格、采血量过少、采集瓶数较少、血培养瓶放置室温时间较长、移至培养瓶前菌株死亡等。

综上所述,通过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菌血症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菌血症
(1,3)-β-D 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菌血症和念珠菌血症早期鉴别中的作用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降钙素原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