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需定教 顺需而导”教学模式的构建刍探

2018-07-08 06:45林燕
成才之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质疑教学模式

林燕

摘 要:构建“依需定教,顺需而导”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质疑、集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彰显“学之所需,教之所向”课堂模式构建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依需定教,顺需而导”;教学模式;质疑;集疑;探疑;释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65-01

学生背着书包走进课堂,心中最大的渴求是什么?必然是满足自己学习上的需要。而“依需定教,顺需而导”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落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学生在质疑中,引发出了自己的学习需要,在集疑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学习需要,做到了“教”必须依照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定;学生在探疑中落实自己的学习需要,直至在释疑中让自己的学习需要得到应有的满足,做到了“导”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作。让“学之所需,教之所向”这个课堂模式构建核心理念,在一切为了学生学习需要、为了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的课堂运作过程中得到彰显。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质疑,引发需要

学生想什么,学生有哪些学习需要,这一切都藏在学生的大脑里,藏在学生的心里。怎样才能让学生大脑中的想法走出来,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需要走出来,教师在备课的学情分析中,也曾做过努力。但那毕竟是教师的主观臆断,不能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閉门造车、纸上谈兵之嫌。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质疑问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故事情节、对新知的期待、对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与表达都充满了好奇,为此,教师可以顺应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引领学生抓住课题,抓住字词句段,抓住新知关键点、连接点、疑难点展开质疑问难。当一双双好奇的目光聚焦于文本,当一个个问号飘满课堂的时候,学生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学习需要就已尽皆吐露、和盘托出,“疑”如泉涌,“需”似火喷。这样就会变无需为有需,变少需为多需,变被动需为主动需,变无目的的需为指向明确的需,让需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二、自主集疑,把握需要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自主质疑能力有所差异,因此质疑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质疑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出的学习需要也就有所不同,呈现出的学习需要必然是多层次、多纬度、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需要,与其他同学交流、商讨,凝聚出共同的学习需要,这就是集疑。有的学习需要比较简单,在自主质疑过程中能给予当堂满足;有的学习需要关联到常识性或历史性,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自行满足;有的学习需要与新知关系不大或一时难以满足,可以存疑,缓后满足。最终就是要把集疑目标指向新知学习的重难点处,指向学习新知的疑难处,指向每个学生共同关注的学习需要处。集疑出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共同的学习需要,有时是一个或两个,甚至是多个,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关注度的高低来确定是解决一个问题、两个问题或多个问题,这样既照顾到学生各自的关注点,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需定教。

三、自主探疑,落实需要

自己思考,自主探疑,能体验到自己动手、做自己需要做的事的快乐。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自己去解决,自己关注的需要自己去落实,无疑会充满激情,充满乐趣,这就是依需定教,顺需而导。问题来自于学生,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学生,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落实。在这一自主探疑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给学生以愉悦安静的氛围,给学生以适时适势的引导帮助。让探有所向、探有所依、探有所得,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自探体验与收获。自探之初,学生每次可以带上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自学,必要时,教师可以提供探究思路、步骤及方法。随着学生自探水平的提升,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探内容、方式、方法。

四、自主释疑,满足需要

自主释疑是自主探疑的继续与提升,是需要的落实走向了需要的满足。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都有了各自的思维结果,同时成功喜悦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累积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深入探究、展示与交流的需要如箭在弦,交流与分享成功的快乐感受溢满心胸,流向了课堂。在这一时刻,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当好学生自主释疑、满足需要的主持人。要调控好展示的节奏,营造好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交流氛围,引领好释疑解惑、体验学习乐趣的情感设计。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的倾听,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收集释疑过程中的信息,尤其是学生思维展现的信息。在学生思维的不当处,给予及时引导,使其步入正轨;在学生思维残缺处,给予及时指导,使其走向完整;在学生思维的零散处,给予及时归纳,使其形成系统。要让学生的展示、交流、实践、体验渐渐地趋向情不自禁,趋向淋漓尽致,趋向心满意足。

参考文献:

[1]冯孟瑜.小学英语“自学—辅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2]宋慧.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8).

猜你喜欢
质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