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德育融真知

2018-07-09 08:47刘瑞容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德育教材

刘瑞容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一、通过数学的美,培养学习动机

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小五星。”这是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求知欲就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

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挖掘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如数学中的《对称图形》、《锐角和钝角》、《平移》等等,都会给人一种美学的领悟。

二、挖掘数学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

(二)用伟大数学家的事迹和巨大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小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用教学实例,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数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了环保意识和爱国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三、通过教学实践,培养严谨作风

(1)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教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善用错误资源,进行挫折教育

每次考试过后试卷一发下来,学生有的笑逐颜开,有的愁眉苦脸,在这时我总会说:“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的,难免要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新课程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很多生成性资源——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站在学生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让学生的思维遇到挫折,出现争议,激起学生继续思考的欲望,从而摸清其错误源头,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战胜失败之后的喜悦不亚于成功后的喜悦。

五、进行德育渗透,注意讲究原则

(1)适度性原则。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2)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解放的德育不是单纯的说理教育,而是把理性的传授和指导学生丰富多彩的體验学习、形式活泼的道德践履结合起来的德育,是完整的德育,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德育。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民.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策略的研究[M].心理发展与教育出版,2010.

[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M].小学各科教与学出版,2004.

[3]刘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M].中国教师报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德育教材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教材精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