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母子公司内部激励机制研究

2018-07-09 09:59李新剑吴红迪吕凯范丽娜

李新剑 吴红迪 吕凯 范丽娜

摘 要:子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已经成为许多新兴经济体母公司获取知识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子公司知识转移意愿不强、投机主义盛行等问题。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博弈模型,剖析了母子公司在逆向知识转移中的博弈行为及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构建不完全信息激励机制模型,通过向子公司提供信息租金以建立次级激励可行契约,从而优化母子公司在知识逆向转移中的激励行为。激励不足是母子公司知识转移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此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和优化母子公司的激励决策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逆向知识转移;分离均衡;混同均衡;激励契约;信息租金

中图分类号:F276.7;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2-0010-05

一、引 言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海外投资和海外研发已经呈现出井喷之势。经济技术发达的欧美地区是我国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这说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术等战略性资产。实际上,不少中国企业已经从海外子公司中成功获取知识、技术和人才等战略性资产,并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吉利汽车、万向集团、均胜电子等无一不是通过海外子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获取母公司发展所需的知识资源,迅速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愿,很多海外子公司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海外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意向不强,甚至对逆向知识转移活动反感和排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李一楠,2009)。[1]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母公司和东道国子公司之间还存在各种利益方面的差异和博弈。此外,Levin(2004)等认为转移过程中接收者为判定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对知识源和转移过程投入监督成本,也会增加转移难度。[2]因为知识资源本身就具有默会性(Simonin,1999)、内隐性(Birkinshaw,2002)和情境嵌入性(Cantwell,2001)等特征,母公司也很难对其逆向知识转移行为进行有效的实际控制。[3-5]因此,深入研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知识转移中的博弈

关系,对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快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中的母子公司

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模型

(一)模型构建

1.模型假设与构建

(1)假定在跨国企业知识逆向转移活动中,有一个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和一个低知识创造的子公司,分布用H和L表示,两种类型的子公司在知识资源、技术基础方面有显著差异;

(2)两类子公司都有两种策略,分别是合作和不合作,分别用C和F来表示两种行动策略。当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选择合作策略时,会显现与其类型一致的行为特征;如果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选择不合作策略,则会表现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行为特征,为母公司转移低层次的知识;反之,低知识创造的子公司选择不合作策略时则会刻意表现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特征。在实际中,低知识创造的子公司通常不会采取背叛策略,因为低知识创造的子公司由于受自身能力限制,很难达到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的知识技术水平,即便能模仿甚至伪造,也会带来高昂的成本,让企业得不偿失。

(3)假定母公司提供的报酬中,已经涵盖子公司知识转移的成本,当高知识创造子公司采取合

作策略时,能从母公司处获得较高的报酬x1,但同時高知识创造子公司转移了较高知识创造的知识资源,降低了子公司的竞争优势,相当于稀释了子公司的知识,从而给子公司带来损失y1,其综合收益是x1-y1,母公司的收益为W1-x1;若高知识创造子公司采取不合作策略,会转移类似低知识创造的子公司的知识,获得较低的报酬x2,此时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由于知识的溢出和转移较少,削弱的知识竞争优势较少,其损失会降低到y2,其综合收益是x2-y2,母公司的收益为W2-x2;此外,低知识创造子公司能从母公司处获得较低的报酬x2,自身由于知识转移带来的损失为y2,此时母公司的收益为W2-x2;当低水平的合作伙伴模仿高知识创造子公司时会额外产生模仿或伪造成本m,同时由于知识转移带来的损失增加为y2,其所获收益为x1-y2-m,母公司所获收益为W2-x1。根据实际情况可判断上述假设中的变量关系:x1>x2,y1>y2,W1>W2。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博弈中,母公司提供一组契约供子公司选择,子公司可能采取合作和欺骗来选择契约,选择欺骗策略即掩盖自身类型接受与自身类型不同的契约。因此,根据以上假设和现实情况,建立博弈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1.分离均衡

在上述博弈中,如果满足x1-y1>x2-y2,x2-y2>x1-y2-m 则能够实现分离均衡,此时高知识创造子公司和低知识创造子公司都不会隐瞒自己的知识水平,采取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合作行为。从现实情况来看,x2-y2>x1-y2-m 的条件一般都能满足,因为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由于受自身能力限制,很难模仿高知识创造的子公司。因此,一般情况下,低知识创造子公司会选择合作策略,这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收益为(W2-x2,x2-y2)。换句话说,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由于自身模仿成本和模仿风险的存在,很容易被模型分离出来。因此,在后面的分析中,本文不再分析x2-y2

高知识创造子公司必须满足x1-y1>x2-y2的条件,才能根据选择信号将其分离出来。此时,高知识创造的合作伙伴和低知识创造子公司会分别采取与自身类型相符的行动策略。在分离均衡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母公司能够通过企业显示的信号,将其分离出来,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2.混同均衡

在博弈模型中,如果满足x1-y1W2-x2是常态,此时子公司实现了收益最大,而母公司的利益受损,博弈模型中出现了逆向选择,在混同均衡模型下,委托代理问题产生。

3.模型的启示

模型中涉及两类关键变量,x类(含x1、x2)变量和y类(含y1、y2)变量,分别代表子公司的收益和知识稀释风险成本,两者相对值决定子公司的选择。因此,母公司可以通过改变支付影响x值,以最终影响子公司的选择。对于y值,母公司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签约或给予风险补偿进行影响控制,但由于y值的形成机制复杂,母公司影响力有限。对于母公司的收益W值,可以影响母公司的选择,当低成本的子公司的贡献时,母公司会倾向采取“关闭策略”,只保留高知识创造子公司。

以上模型用数理方法描述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在逆向知识转移中的博弈关系,并指出了问题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为母子公司内部知识逆向转移契约机制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三、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中的母子公司

契约设计模型

由前述博弈模型可知,在模型处于分离均衡下,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但是当处于混同均衡下,母公司无法将子公司类型识别出来,为了使高知识创造子公司能转移相对应的内部知识,母公司就必须提供激励措施,使其表现与自身类型相一致的行为。本文基于信息租金理论和激励契约理论构建了母公司与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激励可行契约模型。

(一)模型假设

在前述模型变量基础上,根据模型需要,另外提出相关假设和模型变量。

1.假定母公司从子公司提供的知识转移中得到的收益是S(L),即前述W1和W2,则可知S?>0,S??<0,S(0)=0。子公司逆向转移的知识总量边际价值是正的,且具有递减的性质。这里用L表示子公司的成果,即知识产量。

2.假设子公司的成本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创造知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这部分成本的边际成本用 ,其中 表示低成本, 表示高成本。由于高知识创造子公司创新能力强,知识创造成本低质量高,因此在数学表达上表述为 (低成本);同理,低知识创造子公司则表示为 (高成本)。当信息不对称时,子公司类型概率分布为v和1-v。

另一成本为知识稀释风险成本,即由于转移知识削弱自身竞争力所带来的风险,用y表示, 表示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稀释风险成本,而 则表示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稀释风险成本。另设 为知识稀释风险成本的边际成本, 为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稀释风险边际成本, 为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稀释风险边际成本。此时,子公司的成本可表示为: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成本函数C(q, )= L+ ;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成本函数C(q, )= L+ 。

3.在决策时序中,假定子公司首先获知自己的类型 ,博弈第一期由母公司提供一组契约;第二期子公司决定接受或者拒绝;第三期契约执行,若在第二阶段拒绝,则无此阶段。

(二)模型构建

1.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契约

在完全信息下,子公司的类型属于公共信息,此时有效的产出水平可以在母公司的边际效用等于子公司的边际成本处获得。最优的知识产出水平可以表示为:S?(L*)= + (1.1) ;S?( *)= + (1.2)。此外,还必须保证子公司创造的净福利为正数,即各方转移的知识具有社会价值。可表示为: *=S( *)- *- 0,且 *=S(L*)- *- 0(1.3)。

要保證子公司完成知识转移任务,母公司提供给子公司的收益水平不能低于不接受契约时的水平,这称为参与约束。特别对于高知识创造子公司来讲尤为重要。因为此时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社会价值是要大于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即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溢出价值更高,有更高的正外部性。但就其自身来说,由于自身知识的溢出会带来 的知识稀释风险成本,这个成本相对低知识创造子公司会更高。母公司要获得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产出,必须补偿溢出知识稀释风险成本 。由此,则参与约可表示为 - - 0(1.4); - - 0(1.5)

因此,完全信息的最优契约满足(1.1)、(1.2)、(1.3)、(1.4)、(1.5)等条件。此时,母公司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子公司提供不同的知识转移契约,转移契约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目标策略,是典型的完全信息下的最有契约。然而,现实情况是母子公司的博弈属于非对称信息的博弈,母公司缺乏完全信息,因而母子公司的博弈便进入复杂的非对称信息博弈。

2.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可行契约

(1)激励相容约束与参与约束

假设子公司的类型是私人信息,母公司无法获知,但母公司可以通过提供一组契约, ( *, *);( *,L*) ,在该契约中, 类型的子公司选择( *, *),而 子公司选择( *,L*)契约;然而高知识创造的公司在激励部分的条件下有强烈的动机模仿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动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完全信息的最优契约无法实施。因为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契约可以不考虑激励相容问题。但在不对称信息下,这种契约却不是激励相容的。子公司的行动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约束就是每类子公司各自拿回自己所属类型的契约,而其他类型契约对其来说是弱偏好的。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激励相容约束: - - - - (1.6); - - - - (1.7)。

为了保证子公司接受契约的最低效用水平,还必须满足一下参与约束: - - 0 (1.8); - - 0 (1.9)。

(2)信息租金

在完全信息下,子公司的效用水平分别满足 *= *- *- =0(1.10), *= *- *- =0 (1.11)。但在非对称信息下,高知识创造子公司可以通过模仿低知识创造子公司最大化自身利益,获得更高的收益。用数学式表达为: - - = - - + (1.12);由此可知, 为高知识创造子公司模仿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效用,这种收益成为信息租金。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信息租金可表示为: = - - ,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信息租金可表示为: = - - 。

(3)母公司的最优规划

母公司的最优规划实际上就是在子公司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下,最大化自身的收益。根据以上假设和相关数据代换,母公司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P):Max v(S( )- - )+(1-v)(S(L)- - )-(v +(1-v) ) (1.13)

为了简化处理,将激励约束式(1.6)和(1.7)用信息租金的形式改写,分别可以得到: + (1.14), - (1.15)。而将参与约束式(1.6)和(1.7)用信息租金的形式改写,分别可以得到: 0(1.16), 0(1.17)。

母公司的规划问题变为:

(P):Max v(S( )- - )+(1-v)(S(L)- - )-(v +(1-v) )

S.t.式(1.14)至式(1.17)。

(4)租金抽取与效率权衡

在上述约束分析中,所有的约束在最优条件下必须是紧的,但实际上不然。如果 =r>0,则母公司可以通过减少r单位的信息租金,则 =0(1.18);同理,当 =r+ 时,减少r单位的信息租金可得到 = (1.19)。将(1.18)和(1.19)代入前述委托规划问题,则变为:

(P):Max v(S( )- - )+(1-v)(S(L)- - )-v (1.20)

S.t.式(1.14)至式(1.17)。

在上式中,由于高知识创造子公司所获得的期望租金并不依赖于自身的知识 产出水平,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产量不会发生扭曲。但是低知识创造的产出减少,每增加1单位知识可以改善配置效率。但同时会增加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信息成本。当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知识产出增加带来的边际收益和高知识创造子公司信息租金的边际成本相等时,模型实现次优均衡。

在不对称信息下,一组最优契约的特点是:高知识创造公司产出水平不变, 0=L*,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水平向下扭曲, 0< *,则次优的转移支付分别为: 0= *+ + 0,以及 0= 0- 0。

(三)模型的启示

该模型显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为了促进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产出水平,必须支付信息租金,以此使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积极贡献产出。信息租金提高了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收益水平,会提高其进行知识创造和转移的积极性。对它来说,掩盖自己的知识创造水平以及刻意减少知识转移的行为都将使自己得不偿失,子公司最好的策略就是积极配合母公司,加快知识创造和转移。

对于低知识创造子公司来说,会扭曲它的“产量”,使其愿意提供的“产量”低于完全信息下的均衡水平,当其参与约束接近0值的时候,子公司就会采取“关闭策略”。如果母公司自身知识水平比较高,不需要逆向转移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时,也许采取关闭策略也是合适的选择。

据此,可以在信息租金的基础上进行机制设计,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显示机制。在显示机制中,高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创造边际成本、发现成本和转移成本,以及低知识创造子公司的知识创造成本、转移成本都会对模型产生影响。

四、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混同博弈模型,揭示了在母子公司内部逆向知识转移中存在的博弈关系以及影响作用。又通过激励理论构建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可行契约,提出了通过向子公司提供信息租金,利用显示机制解决母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博弈问题。具体来说,本文研究主要有以下重要结论:

(1)母子公司知识逆向转移中,子公司激励不足是导致子公司知识转移意向不强及不合作行为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和默会性,使得母公司在判断子公司类型及知识转移质量方面面临困难。因而常常导致对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激励不足,进而引发子公司的不合作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知识转移契约以及显示机制。信息租金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激励契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进行以信息租金为基础进行激励设计和显示机制设计是解决激励不足的关键。

(2)子公司知识的创造成本、转移成本及稀释成本影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内部因素。子公司进行逆向转移知识,会削弱自身竞争力,形成了子公司知识稀释的成本,影响自身在母公司中的地位和资源获取;而子公司的知识创造也会产生成本,创造的知识质量越高成本就会越高;子公司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也会产生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构成了知识转移成本。这些都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激励的依据。然而,母公司获取相关完全信息却很难,知识的稀释成本难于衡量,知识的质量信息和成本信息更难获取,越是内隐性越强的知识越难判断,这对母公司的合理激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带来了不合作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3)信息租金是解决母子公司知识转移契约设计的关键。信息租金是构成不完全信息契约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信息租金,能够实现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分离均衡。当然,信息租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扭曲“产量”,只能实现次优契约。尽管如此,也大大优化了激励机制,改善了激励效果。

在实践层面中,企业提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很多,如加大对子公司的研发投入;让子公司分享知识成果转化利润;或者直接给予子公司奖励和补贴等多种形式。也有一些公司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激励手段,例如吉利汽车公司和沃尔沃海外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技术合作公司,共同加快技术的转移和成果转化,通过共享利润加大了对子公司的激励。本文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定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通过计量统计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一步深化對论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一楠.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Levin,D.Z.,Cross,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you can trust: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in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1),pp1477-1490.

[3]Simonion,B.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7),pp595-623.

[4]Birkinshaw,J.,Nobel,R.,Ridderstrale,J.Knowledge as a contingency variable:D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predict organizations structure?[J].Organization Scienc,

2002,13(3),pp274-289.

[5]Cantwell,J.A,Mudambt,R.Men competence-creating subsidiary

mandat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University of Reading

Discussion Papers in Investment &Management;,2001,12:285.

(責任编辑 刘 宝)

Study on the Internal Incentive Mechanism concerning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Subsidiaries to Parent Companies in MNEs

LI Xin-jian1,2, WU Hong-di2, LV Kai2, FAN Li-na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2.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Economics,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subsidia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parent companies of many emerging economies to acquire knowledge resource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willingn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subsidiary compani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opportunism. By constructing the game models of separation equilibrium and mixed equilibrium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me behavior as well as mechanism of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mpanies in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On this basi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model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ncentive behavior of parent company in knowledge reverse transfer is optimized by providing the information rent to the subsidiary company to establish the feasible contract of secondary incentive. Lack of incentive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the unwillingness in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a reference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incentive decision of parent-subsidiary companies.

Key Words: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 separation equilibrium; mixed equilibrium; incentive contract; information 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