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实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2018-07-09 09:59汤贤正贾钊泽

汤贤正 贾钊泽

摘 要:通过分析发现新疆公立医院在进行跨境合作时面临法律、服务、结算等方面问题,如跨境医疗得不到法律保障,收费方式不合理,外汇结算面临障碍等。因此,应建立跨境医疗资格准入机制,完善跨境医疗的服务标准,加强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建立诊后跟踪机制,完善DRGs收费模式的使用并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

关键词: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外汇结算;跟踪机制

中图分类号:R-05;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8)02-0019-04

一、跨境医疗现状

2014年和2015年跨境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在国内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尤蕾(2016)提到2015年7月,春雨国际完成了15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到2016年其估计市值将近2亿元人民币,在寻求B轮融资。[1]由此不难看出国内的民间跨境医疗风生水起。不过,绝大部分提供跨境医疗服务的机构有两个特点:一是此类机构为民间医疗机构而非公立医院等公立医疗机构;二是进行跨境医疗更多的是向国人提供外国的医疗服务,而非为外国病患提供国内医疗服务。

2015年新疆向亚洲出口总额为1375576万美元,進口额为106768万美元,远远高于与其他地区的贸易额。同时,新疆与中亚五个斯坦国的贸易额又占据亚洲进出口总额的85.24%,并且新疆在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直接投资额也在逐年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势必带来人口的流动和新疆地区名声的上升,这成为新疆与中亚各国进行跨境医疗合作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要建立五个中心,医疗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医疗中心建设的提出和新疆在中亚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给公立医院开展跨境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发展契机。搜狐新闻提到:自从2016年8月以来,新疆首个建立的跨境医疗服务平台已经连接中亚地区

的35家大型医疗机构。目前包括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内的5家自治区级三甲医院已为外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了国际医疗服务部,并为服务部配备了掌握相关语种的医护人员。目前此5家医院为外籍患者开放了500张床位,累计接待外籍患者就诊1400余人次。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和“互联网+”的兴起也对新疆公立医院走出国门、走向中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向处于起步阶段的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展现了美好未来,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疆内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存在的不足

(一)跨境医疗得不到法律保障

跨境医疗作为新兴事物,相关法律还没跟上。在政府的带领下,社会资本势必也会在吸引外国病患进疆就医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患者往往不能够深入了解医疗机构,不清楚该机构的医疗水平和资质等问题。国家在此方面的法律欠缺给了不法机构诈骗的可乘之机。机构可能谎称自己是公立医院或者在费用方面进行虚报,进而骗取患者资金甚至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即便患者顺利完成了在新疆的治疗,回国后的患者也有可能无法获得医疗后权益的保障。对于公立医院和合法的医疗中介机构来说,不具备资格的非法机构往往有着更低的成本和

更诱人的服务。正规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在面对不正当竞争时往往显得无力。

(二)新疆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较低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了是否治疗有效和是否能够使病患得到周到、舒适的服务两个方面。

金喆(2016)指出在癌症的治愈率上美国已经达到65%,中国只有25%;癌症的五年存活率美国达到66%,中国仅有30.9%。[2]虽说中国的癌症治愈率低与国内患者的就医习惯有关,但是医疗水平的限制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要素。新疆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医疗条件无法和东部地区相比。虽然有“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也难以抵消医疗水平低带来的问题。

服务上,国内的患者普遍抱怨医院排队时间长、看病效率低、流程复杂等问题。南方网对于出国就医原因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受访者因认同外国的医疗服务好而选择了出国就医。国内患者尚且对医疗服务不满,公立医院等医疗机构又凭借什么吸引外国病患前来国内就医。同时,新疆公立医院的服务方式是将外国病患吸引至疆内就医,或者进行网络远程诊疗。将患者吸引至国内需要患者经历旅途劳累,而进行远程诊疗医生无法获取病人的第一手资料。这两种服务方式将会降低医院对外国病患的吸引力。

(三)新疆公立医院收费方式不合理

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收费方式是DRGs结算方式。DRGs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其指导思想是将疾病诊断分成不同的定额标准,根据定额制定支付标准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化使用。这种结算方式将病人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长短、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然后分入诊断相关组中。根据结果决定病人需要支付的治疗费用。而目前疆内公立医院是按照医疗项目进行定额收费,病患就医会被要求进行各项检查。这种结算方式降低了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率,同时可能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若此种收费方式发生在外国患者的身上,公立医院的声誉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众所周知,公众事件后对于声誉的恢复极为困难。

(四)新疆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不足

时下,十分热门的话题是PPP合作模式。PPP的中文翻译是政府与私人的合作。所谓合作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目前社会中的跨境医疗合作已经十分热门。社会上的跨境医疗关注的是将国内病患送至国外就医。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查到存在着17家在业的中亚医疗器械公司,但是未有提供将外国患者引入国内就医的服务公司。近年,新疆公立医院平均年接收外国病患5000人左右。这个数字并不大,说明公立医疗机构的跨境医疗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政府在医疗方面的一枝独秀首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其次不利于跨境医疗市场和公立医院的快速成长。

(五)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合作风险大

吴菲(2016)指出目前国际上整合医疗服务体系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模式,第二种是以股权为纽带的合资模式,第三种是以技术为连接的松散模式。[3]新疆公立医院无论采用哪种合作方式都要与境外机构或者医疗中介机构签订契约。现实中,完全契约是不存在的。不完全契约意味着新疆公立医院面对着外部性。医院和患者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病患评价的主观性均可能对跨境医疗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中亚属于穆斯林地区,中国有2000万左右的穆斯林,绝大部分居住在新疆。中亚地区的人们长久以来接受着维医的治疗。就医惯性的存在给公立医院所代表的西医和中医造成推广和被接受的困难。同时,近些年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各种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频繁活动加剧了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政治的不稳定极易导致政府采取限制出行甚至是封锁国境等措施保护国家利益。但是这类限制人员出行的举动会限制患者外出就医,进而降低了医疗的效率,不利于公立医院跨境医疗服务的开展。

(六)新疆公立医院外汇结算面临障碍

2010年10月新疆成为首个开展人民币直接跨境投资的地区,率先试水人民币直接投资。2011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通知決定将跨境人民币结算地区扩大至全国。2011年1月和10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允许使用人民币直接对外进行投资。人民币的跨境投资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不足。由于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新疆公立医院与外国医院进行结算时需要占有货币交换协议的一定数额,因此,进行结算时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或者取得一定的专项外汇。除了人民币的获取问题外,我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制度也存在问题。我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需要涉及人民银行、国家海关、税务局、财政部和商务部,等等。手续的繁杂和资源的紧缺必然会降低公立医院结算的效率并增加合作的成本。如此的贸易阻碍将会影响公立医院与外国医疗机构之间的往来合作,不利于新疆公立医院跨国医疗服务的开展。

三、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跨境医疗资格准入机制

目前社会中存在众多的跨境医疗服务机构。虽然这些医疗机构还是集中于向国人提供境外医疗服务。但是,在新疆公立医院跨境医疗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将出现向国外病患提供疆内医疗的医疗机构或者中介机构。新兴事物的出现需要有全面、严格的法律来进行指引和保证相关利益者的相关权利。政府需要紧跟跨境医疗服务发展的步伐,及时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跨境医疗服务的门槛。并且保障患者、公立医院和中介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严格的法律保护了病患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接受治疗时不担心被“敲竹杠”,在治疗完成回国后不担心后续的服务问题。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可以取缔不法机构从而消除它们与公立医院和合法中介机构的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目前疆内医院开展的跨境医疗服务还不充分,完善的法律可以引导资本的正确流动,保护市场的健康,促进跨境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法律的保护可以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增强公立医院在跨境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完善跨境医疗的服务标准

在患者和公立医院均得到法律保护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公立医院在跨境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对跨境医疗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就医体验的标准化管理既包括减少患者排队时间,也包含患者被关心的程度。首先,新疆的公立医院可以运用近年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采取网上初诊,在网上预约就诊,由此减少患者在医院排队的时间,提高病患就医体验。同时,新疆公立医院还需要增加服务方式。除了将外国病患输送至疆内就医和网络会诊之外,将疆内专家输送出国进行集中会诊将极大地增加国外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在增加工作效率的同时,医院还需要提高病患的心理体验。医生在对病患诊断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时给予抚慰和鼓励。在面对较为抵制西医和中医的病患时需要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对于医生的信任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加强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政府和公立医院需要与社会资本进行结合,积极进行PPP的项目合作。社会资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社会资本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利润,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大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跨境医疗服务已经反映出这个新兴行业的生命力。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管理下的,公立医院具有更先进的设备,更规范的服务,更高的社会公信力和更多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本和新疆公立医院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社会资本能给公立医院带来足够的资金提高公立医院的跨境医疗服务能力,又可以提供政府难以提供的较为烦琐的服务。政府对于社会资本的公开招标还可以使社会资本带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流向有利于国民健康的领域。在进行PPP合作时,需要注意双方的角色。社会资本是作为合作者,而不是被指挥者。政府领导下的公立医院不能够随意使用获得的社会资本,至少不能够损害社会资本的利益。

除了PPP项目之外,政府还需要为公立医院提供方便。对于公立医院通过跨境医疗获得的利润进行税收的减免或者进行补助,帮助其在中亚区域站稳脚跟。此外保证公立医院在外投资项目的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政府需要出面保护医院职工和患者的人身安全,为其提供安定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四)建立诊后跟踪机制

前文已经提到医疗的后续保障是跨境医疗中一项让人担忧的部分。新疆公立医院因此需要建立已就诊患者的跟踪机制。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很好地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跟踪和记录。如今已经有如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众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提供大数据统计,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徐伟锋(2013)指出大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而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带来巨大的价值。[4]新疆公立医院可以借助这些公司保存和分析跨国前来就医患者尽可能详细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储存与分析可以得知此病人的疾病史和以后可能出现的疾病。在足够的数据积累之后可以得知某个地区常见的病症,某个民族容易感染的病症。同时可以帮助该群体进行重大疾病的预防,增强整个地区甚至整个民族的生命质量。

(五)完善DRGs收費模式的使用

新疆公立医院需要改变传统依照项目的结算方式,采取DRGs收费模式。DRGs需要依靠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类,进而依照处理结果评估病人需要对医院进行的补偿,即病人需要交纳的医药费。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不必要的费用承担。DRGs是建立在大数据处理基础上的。公立医院需要完善医院内部数据、信息系统的整合,将挂号系统、诊疗系统、成本核算等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高效的系统。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来进行医院资源的整合。除了在医院内部建立高效的系统外还需要与跨国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保证彼此之间信息互通,及时清算。完善高效的信息交流可以帮助病患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帮助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新疆公立医院吸引更多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

(六)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

政府需要对新疆公立医院在跨境结算方面给予一定的方便。首先政府要向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医院保留足够的人民币。也要保证其他的实体经济有足够的人民币进行外贸。其次,2015年共有12个地区提供人民币跨境贷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公立医院在境外投资时可以利用此政策更加便利地获得贷款的支持。政府机构也需要精简流程,减少跨境合作时资金往来的障碍,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付伟(2013)指出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与出口国在贸易中的地位有关。[5]最后,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不断增强外贸中的话语权,为国内的企业谋取适当的利益。政府要同公立医院一道增强公立医院在跨国合作中的谈判能力,为公立医院寻找到便利和利益,比如:医疗签证、税收优惠、贸易协定,等等。并且,在进行跨境医疗结算时,新疆公立医院应尽量采用人民币与中亚的医疗机构进行结算。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助于降低因汇率等因素带来的合作风险,同时提高医院核算的效率,提升跨国合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尤蕾.跨境医疗“顺势而生”[J].小康,2016(11):78-81.

[2]金喆.跨境医疗看上去很美好业内称去年关门的机构比成立的多[N].每日经济新闻,2016-03-03(8).

[3]吴菲.国内首家跨境医疗服务体成立[J].中国医院院长,2013(13):38.

[4]徐伟锋,杨灵.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153-154.

[5]付伟.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汤 飚)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Enhancing Cross-border Medical Service Strength in Xinjiang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Asian Medical Center

TANG Xian-zheng, JIA Zhao-z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njiang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cross-border medical service provided by Xinjiang public hospitals in terms of law, service, and account settlement and so on, such as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 unreasonable toll collection mode, obstacles in foreign exchange settlement, etc. Then the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n access mechanism to prescribe cross-border medical service qualifications, optimize the cross-border medical service standard, urg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hospitals and social capital, build up a post-treatment follow-up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use of DRGs toll collection mode as well as RMB cross-border settlement.

Key Words: Xinjiang public hospitals; cross border medical service; foreign exchange settlement; follow-up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