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2018-07-12 08:26杨玉洁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蒙台梭本土化理念

摘 要: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并掀起了一阵蒙台梭利教育的热潮。蒙台梭利课程的理念、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我国本土的教育思想相互作用、碰撞,并呈现出时间短、起点高、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其本土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困境,如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师资力量不足、家园合作的缺失等。

关键词: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

作者简介:杨玉洁,河北省直机关第七幼儿园教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107-02

一、概念的界定

1. 蒙台梭利课程。蒙台梭利课程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与宏观课程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基于课程的本质而产生的,是一种刻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印记的课程体系。蒙台梭利课程的指导思想为“儿童为中心”,其特点为:①“不教的教育”,即让幼儿自己做;②把握儿童的敏感期;③无奖惩措施;④培养儿童的完全人格;⑤实施混龄班教育;⑥整备的环境和丰富的工作材料等。

2. 本土化。“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研究西方民族与文化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者针对人类学研究的弊端提出来的。所谓的本土化,是将从外部引入的新事物与本地域相融合,使之与本土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及现状相互交融,从而达到新的事物在本土环境下的生长。有学者在民族化的研究范式内,认为本土化既可以理解为民族化,将新鲜的外来事物或是思想观念播种在本地原有文化的土壤中,使之在本土环境下实现再创生,其前提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二、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实施中的困境

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丰富了我国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但是,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幼儿园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境,阻碍了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进程。

1. 课程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一种课程理论都有值得借鉴与学习之处,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蒙台梭利课程也是如此。

第一,蒙台梭利课程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完整的课程理念,它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标准,很难与其他课程模式相融合,所以我国虽然引进了该课程,但幼儿园不能采用完整的蒙台梭利课程体系。

第二,蒙台梭利课程开创时是针对特殊儿童设计的,强调儿童行为的高模仿性,过于机械化。如在感官训练中,每一种教具都有固定的使用模式和语言描述,并要求儿童操作时必须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训练,这种机械的训练方式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蒙台梭利课程强调儿童的独立性,要求其独立完成工作或活动任务,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儿童的互助、合作等社会性发展。

因此,要用扬弃的眼光看待蒙台梭利课程的优点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幼儿园课程。

2. 师资水平落后。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蓬勃发展,引进该课程的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有执教蒙台梭利课程资格的教师。然而,我国目前有执教蒙台梭利课程的教师数量并不多,而且水平落后,操作性差。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足够数量的有执教蒙台梭利课程的教师,但又不愿意给教师提供培训经费使其接受正规的教育培训,从而导致了专业师资短缺且落后的后果。

另外,有一些教师虽然接受过正式的蒙台梭利课程的培训,但大多都是时间短、内容多,并不能真正掌握蒙台梭利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长此以往,我国蒙台梭利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未能达到现实的需要,从而削弱了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的本土化效果。

3. 家园合作的缺失。蒙台梭利主张“生活化”的幼儿教育,但目前,蒙台梭利课程仅限于应用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儿童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接受蒙台梭利的课程。幼儿家长虽然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并不能真正懂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课程理念,从而缺少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这也造成了蒙台梭利课程只局限于幼儿园内,而无法实现该课程“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同时也阻碍了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进程。

三、对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及课程理念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得到广泛传播,不管是其自由选择的儿童观,为儿童有准备的环境的观念,还是其多种多样的教具及教法,都是值得我国幼儿园借鉴与学习的。但同时,蒙台梭利课程自身的局限性,与我国社会、文化碰撞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该课程与本土课程碰撞、教师培训、家园共育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 充分考虑蒙台梭利课程理念与我国的文化差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针对外国的课程,因为两国国情上的不同,有的是不应当完全模仿的,尽管在他们别国是很好的教材和教法,但是在我国采用起来的确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外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均与国外不同,我们的国情与外国的国情又不一样, 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借鉴西方的文化不能照抄照搬,因为各国的国情、文化背景不同,我们要从本国的特点和幼儿的特点出发,有选择性地借鉴。

在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蒙台梭利课程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而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差别甚大。中国的文化推崇内敛、谦逊,在这种文化中成长的儿童通常温顺、听话。而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开放,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儿童通常个性张扬、自由自主。蒙台梭利课程推崇自由的选择,显然这种课程更适合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但如果把蒙台梭利课程照搬给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孩子,这对我国的儿童发展一定是不利的。因此,在引进蒙台梭利课程时,不要把它作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照搬到我国的幼儿园,而是将其适合的教育内容、教具及教育方法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幼儿的个性发展。

2. 克服蒙台梭利课程自身本身的局限性。首先,高结构性和过于机械化的蒙台梭利教具操作方式不利于儿童个性化和主体性的发展,所以,要克服这一局限性,在教具的操作和训练方法上给儿童以真正的自由与创新空间。其次,蒙台梭利课程强调儿童的独立性,从它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就可以看出来,幼儿在这些课程中缺乏与同伴的交流與合作,我国在引用蒙台梭利课程的同时,要强调幼儿的分享、合作、互助等社会性的发展,学习如何建立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3.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加快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进程,应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的蒙氏教师。蒙台梭利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观察者意识。蒙台梭利教师与传统的教师充当的角色有所不同,蒙氏教师应该充当观察者的角色,在儿童的游戏与活动中,以观察为主,而不是控制与集中,在儿童需要帮助时再适时援助。第二,树立蒙台梭利教育观念。要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与精髓,吸收其精华,而不能机械把它照搬到我们的幼儿园。第三,改造与创新的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我国幼儿园的部分,克服该课程自身的局限性,改造和创新蒙氏课程中不适合我国课程理念及内容,使之更好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4. 促进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蒙台梭利课程是一种来自国外的课程,并且专业性较强,家长对它并不了解,争取家长对这一课程的理解与配合是该课程本土化的重要环节。首先,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更多关于蒙台梭利课程的理念及内容;其次,开展蒙台梭利课程展示活动,促使家长了解更多幼儿学习蒙氏课程的状态及效果;最后,通过课程的家庭延伸活动,把蒙台梭利课程带到家庭中去,从而与幼儿园开展的课程相互配合。

一种新的课程体系的引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融入原有课程体系的,而是需要长期的作用、碰撞与改进。随着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照抄照搬的蒙台梭利课程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蒙台梭利课程的本土化进程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静茹.蒙台梭利法在美国的传播与本土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2]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蒙台梭本土化理念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出版与启示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用心处事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