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天津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8-07-13 05:01王曦赵秀强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对策

王曦 赵秀强

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津海河教育园区8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具体了解其体育资源服务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有效开发高职院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改善其社会服务功能,使其能够通过服务社会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文化

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对策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特色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号召也就由此而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仅仅依靠公共场馆和体育设施,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甚至出现了“广场舞大妈场地大战”“坟头蹦迪”等新闻事件的发生。而拥有优势体育资源的高校,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

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与开展社会服务之间是相通的,所以本文主要是从高职院校所拥有的场地设备、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多方面的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情况来分析。体育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资源,也包括无形的资源。所谓有形资源,指的是高职院校所拥有的各项体育场馆、教学场地、器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无形的资源指的是可以用来开展体育相关活动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都要在不影响高职院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之下来进行,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一定方式来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内容服务。

一、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式,走访调查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高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学院8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校领导,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基本确定了几所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和服务社会的现状。

调查发现,当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8所高职院校多数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良好,器材相对完善,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日常的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等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场馆利用率较低,在非体育课时间多处于空闲状态或者是有偿开放状态,有效利用率较低。

而高职院校的有偿开放,指的是学校通过出租场地、俱乐部会员制、开设培训班、或承包、转包等来收取一定的费用[1]。这些有偿开放方式,高职院校一般选择在全年和双休日开放。

二、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十三五”规划的中期发力之年,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总结经验,拓宽思路,继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并向社会公示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2]这说明,在高职院校向公众开放,用自有体育资源服务社会方面,国家给予了政策支持。

(二)场馆设备资源丰富

曾有学者对我国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调查,发现高校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约占全国的 1/3。笔者走访调查也发现,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资源,在公众开放方面发展空间广阔。尤其是在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和乒乓球导等场地设施方面,资源丰足,而且可以

共享。

而就高职院校自身来说,很多体育场馆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和教师的正常教学训练和日常体育锻炼,而其他时间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但是,相对来说,周围社区却很少具备如此多功能齐全的场馆设施,同时由于其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社区也不能共享其资源。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校和社区社群关系的发展。而且,我们也发现,社区体育活动时间段较为集中,主要是早晚两个特殊时间段,与学校授课时间基本上不会产生冲突(学校体育队训练除外)。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采取与社区居委会、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合作的方式,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规划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社区体育场馆缺乏的问题,也能够密切学校和社区的社群关系。

(三)体育人力信息资源可提供技术支持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相对社区群众而言有着扎实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可以为社区体育锻炼的群众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组织其进行体育锻炼。一方面,人力信息资源对社区的支持满足了社区群众的锻炼需求和知识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指导者自身的体育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进而能够推动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体育科研和信息资源优势

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来临,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何跟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科研水平,并将其应用到实踐中去,这是每一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在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社区健身指导、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运作[3],组织教师参与,不仅能够为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能够拓展其研究领域。

三、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对策

(一)积极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求

在“十三五”规划的中期发力之年,各高职院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自己本职工作出发,积极落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攻府的各项指示和精神,将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作为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创设优秀的社会体育锻炼环境,努力创新思路、共谋发展,争取让“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添砖加瓦。

(二)建立健全体育资源与社会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通过自身体育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利用、制定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开设相关俱乐部等多种方式来为社会提供体育资源服务[4],进而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特定区域服务、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优势,真正做到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优化体育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不仅要为其配备完备的服务体系和优秀的体育人才,更要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保证其可持续、良性、健康的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的方式来优化资源配置。以此为契机,积极营造高职院校内部和外围市场化体育氛围,进而形成拥有全民产业化的娱乐体育市场、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休闲市场、健美处方市场等市场,通过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社区、社会和大学生全民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心[5],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社区居委会、市体育局合作,在体育资源服务社会方面最大化的进行合理利用、有效开发,改善其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服务社区群众,进而使其能够通过服务社会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平,梁朱贵,蒋德龙等.学校体育资源的重审与共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3)231-33.

[2]曹小芬.湖南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3]景俊青.高校体育资源向周边社区开放状况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4]季勋龙,苏欣.基于区域发展的高校体育资源校企联合路径研究——以下沙经济开发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5.

[5]叶常青.高校户外运动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实践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3.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文化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