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夫散文文体因素分析

2018-07-13 01:23钟海林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1
名作欣赏 2018年36期
关键词:陕北散文意象

⊙钟海林[延安大学文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西安 710061]

厚夫真名梁向阳,是黄土地上培育出的散文健将,已经出版了《走过陕北》《心灵的边际》《行走的风景》等多部散文作品集和散文研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还有《边缘的批评》和《路遥传》两部研究专著问世。由此可知厚夫是学者型作家,其散文感性与知性兼有。厚夫散文中游历散文所占篇章较多,对有文化意蕴的古迹和自然山水的寻访、思索表达出现代人对历史与未来的反思兼展望。此外还有一些充满生活情趣和真实情感的小品文和读书札记、杂文等。厚夫散文中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和真挚的情怀,对陕北乃至整个西部甚至全国还有朝鲜的古迹、遗址、山水充盈着热爱、感激、敬畏。

散文文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发展,最早的文章根据有无韵律分为韵文和散文,这时散文是大类。后来散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存,内涵增加,外延相对变小。到了“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美文”概念,把散文中的文艺性散文称为美文,散文的概念向内进一步细分。抭日战争时代散文更多地以文艺通讯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散文出现杨朔、刘白羽、秦牧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散文的概念重视描写真实。进入90年代,出现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和贾平凹提出的“大散文”概念,为散文文体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并打开桎梏。90年代散文大丰收,出现了各种名头的散文,“学者散文”“文化散文”“闲适散文”“小女人散文”等等。其中不乏优秀的散文精品。厚夫在他的行文中显然受到“大散文”概念的影响,他认为“大散文”主要是“精神之大、境界之大”,“是人格境界上具有大气象的文章”。他禀持“崇高”的审美追求,“认为媚俗不是崇高,真正的能负荷伟大的思想、庄严的情感的作品才具有崇高的基本品格”。不可否认,厚夫的散文也受到余秋雨散文的启发和影响,但较之余秋雨的散文,厚夫散文更多真情,少做作,更多节制,少滥情,少铺排。同时厚夫也受到余光中的影响,余光中的散文文体更为灵活、自由、开放,余光中认为散文应该包括抒情散文、闲逸小品、书评、专题论文、序言、杂文等多种类别。在此种观念影响下,厚夫在散文集《心灵的边际》中囊括历史文化散文、游记、闲逸小品、书评、杂文等多种散文的小类别。本文对厚夫散文的文体因素分析主要是从叙述人称和自塑形象、营造的意象、精巧的结构和节制原则、雅致的语言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叙述人称和自塑形象

厚夫在散文里常用第一人称“我”写景、抒情、叙述和议论。他的行走散文都用第一人称书写。被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读本》中的散文《漫步秦直道》中第一句写道:“拨开一丛又一丛沙蒿,我在旷野寻觅那湮没在岁月尘土中的秦直道踪迹。”用第一人称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不惧酷暑、风沙、雨暴等恶劣气候环境,对主要在陕北,扩大到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化古迹、人文景点、地域文化进行寻访、漫步、思考、感悟。有时厚夫在散文中用到第二人称“你”,然而这个“你”是“我”的变称,读者能感觉到这是作者在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的生命属于具体的很实在的乡村,而非你客居的城市”。散文中讲述历史英雄事件时用第三人称“他”。可见厚夫根据散文的需要灵活运用三种人称,而非死板固定运用某一种人称。

厚夫在散文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在农村长大,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的知识者形象。这个形象是作家的理想人格。余光中认为作家在作品的自塑形象就是“艺术人格”,而“艺术人格”愈饱满,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愈大。厚夫在散文中的自塑形象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人文主义精神和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散文中他扮演的角色拥有多重身份:是学生、教师、儿子、丈夫、父亲、游客、公民等。这个知识者是一个视野开阔、能发现美感受美、忧国忧民、对英雄崇拜、对家人关心、对底层关注、对学生能发现其才的中年男子。他投入丰富而热烈的情感抒写生他养他的陕北黄土地上发生过的、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将历史、政治、文化与情感融为一炉,努力全景式地反映出陕北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民俗风物、精神状貌。厚夫写陕北是立足于陕北,沐浴在陕北的文化中,流淌着陕北人的血液,寻访到过陕北的英雄的足迹,追忆历史上发生在陕北的伟大壮举和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件。不像沈从文身在都市,远离故土,在文学想象中建立审美湘西。厚夫是身处其中,写生他养他的故土,其感情之真切之浓烈流露在字里行间。他写陕北以外的景观和人事,也都以真实情感投入。这也体现了散文的一个元素:真,非虚构。

二、营造多种意象

如果说朱自清善于书写阴柔的女性意象,那么厚夫在其历史文化散文中则善于书写壮观的雄性意象,如长城、秦直道、西夏王陵、壶口瀑布、统万城乃至陕北等等宏大意象。从《梦意桥山》中写上古的黄帝的开疆辟土,到《凝望宝塔》中写红军在延安的壮举,厚夫几乎把在陕北的历史文化古迹、英雄足迹、风物民俗、自然景观以及陕北的新气象、陕北的未来都写到了。《走过陕北》一书开篇是《陕北守望》一文,提出“陕北”意象。文中设问道:“陕北是什么?”作者自己给出不确定的解答,用热爱的感情语言从历史、文化、地理、发展等方面来试图展示陕北全貌。此篇为统领,后面各篇就陕北某一古迹忆古抚今,逐一展示雄伟的景观,形成宏大的意象。《梦意桥山》中写到黄帝陵桥山上的我国唯一的“古柏群”意象,《激情壶口》中写到雄伟壮丽的“壶口瀑布”意象,《长城随想》中写到“古长城”意象,《漫步秦直道》写古代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秦直道”意象,就连描写万花山的“牡丹”意象,古代女性花木兰故居的花的《万花魂》也写出的是女子的勇敢和豪情,雌性的雄性化。已出版的厚夫的散文抒写地域重点是陕北,但不局限于陕北。如《在成吉思汗陵遭遇暴雨》描写到了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遭遇了如成吉思汗出兵一样的“暴雨”袭击。刘成章、史小溪等作家也写陕北文化和景观,但他们没有像厚夫这样系统地整体地抒写陕北的历史文化景观。

当然厚夫的叙事散文中也有日常生活意象,如“燕子”意象(《燕燕于归》),展示家庭亲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互映衬。如“河塘”意象(《河塘寻梦》),表达河塘是心灵寻找的一片净土。厚夫在描写陕北的散文中营造的意象,让读者惊叹陕北在古代军事战略中的重大意义,了解当今的陕北是重要的能源基地,读懂陕北文化的深邃、包容、乐观、生命力。在写人记事散文中的意象,让读者感受亲情、友情、乡情的真挚、淳厚。

三、精巧的结构和节制原则

不能否认,厚夫在散文中用了一些想象,是散文真实允许范围内的与小说的虚构不同的想象。在成吉思汗陵描写暴雨时就展开了想象:“草原深处的那些亦牧亦兵的蒙古骑手们,一律的乌黑、铁青,面目冷峻,手执着明晃晃的大刀片,铺天盖地地杀将过来。”真是妙笔生花。散文中虚实相间,其间过渡自然,天然无缝。如果说厚夫的历史文化散文的写作是受到余秋雨的启发和影响,那么其中的波谲云诡的想象就是他的创造性发挥。学界对散文可否想象问题一直在讨论,但不难发现,在优秀的散文中常有适度的想象。鲁迅的《野草》和冰心的《往事》等都是如此。

立足现在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传说故事起因或因理性情感,散文铺展开来,形成精巧的结构。作者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由转换,在今天的古迹甚至废墟中回忆或者叙述古代的情景、历史知识、传说等。在对陕北的诗意表达时描述古今情景和展望未来的时空场景转换过渡自然圆润、浑然天成。由陕北人书写陕北的文化习俗和陕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完全浑然一体。其中对历史的追忆忌讳的是洋洋洒洒,情感泛滥,无节制,或成知识的吊书袋。作者对英雄的崇拜和圣贤的仰慕以及对崇高的美学追求用优美的文字与适度节制的情感表达,适当引用古诗词,使文字避免流于滥情、卖弄,体现出适度之美。作者情感的适度投入,友好真诚地带领着读者一起思考国家、民族、地域、政治、文化、历史与现实的重大社会文化命题。他的小品文和书评、画评也都贯穿着真诚和节制的原则,对美的发现,对新生力量的爱护,对底层声音的倾听。节制不仅体现在篇幅中,也体现在情感中。中西方先哲们很早就提到适当节制的哲学观点。历代文人们也注意到把它用在写作中也是一种美德。

四、雅致的语言

厚夫散文语言中常常用到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得散文具有文学性,形成质朴、自然、清新、雄伟等特点。《走过陕北》整体有种雄伟气度。“寻找英雄、礼赞英雄、探秘英雄,就成为顶天立地的轴,从而装订起他的这部书。”《心灵的边际》一书中有自省内容的散文语调节奏稍快,如快板,感情色调是自责的反思的;讲述历史人事的散文语调节奏是中等的,如行板,感情色调是对历史、英雄、故土的热爱和对白驹过隙的感慨;描写亲情友情乡情的散文节奏是缓慢的,如慢板,感情是热爱的感激的。厚夫散文没有杨朔散文那样的峰回路转,也没有秦牧那样的隐藏自我,而是多直抒胸臆。读者读过厚夫的历史文化散文后也想踏着厚夫的步履去游走一遍。陕北乃至西北的魅力在古旧的传说和亘古的沧桑中漫延。历史与当今并不遥远,其间有因果,有延续,有走向。在散文书写中厚夫并不刻意用到技巧,而是在写景叙事中情感自然流露,修辞适度运用。回忆性散文也能勾起陕北人的童年印象,引起怀旧心绪,心领神会地懂得,回首顾盼陕北人过去的生活。

《陕北守望》中对陕北是什么的诗性回答:“陕北是一片片连绵起伏的黄褐的群山,陕北是一朵朵缥缈的白云,陕北是一首首抒情的信天游……”其中用了排比,对陕北的回答是全方位的,是从地理、文化、感情等多角度的回答。《激情壶口》中写道:“伫立壶口,目送黄河之水犹如脱缰的天马,飞泻而下,在长嘶与咆哮间腾起重重水雾。”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统万城寻踪》中这样描写柳树:“江南的垂柳婀娜多姿,风流倜傥,俨然一派才子风情;而这里的垂柳个个遒屈刚毅、气质严正,身有千钧之力可以撑天。”这里有明喻、拟人和对比。这些修辞都用得恰到好处,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而且有文采有情趣。讲述到史料知识时厚夫也能幽默且理性地展开,有时夹杂着想象,使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有感性张力,有趣感人,引人入胜。

厚夫散文是当代散文前进中的一环。厚夫在散文创作实践中践行着“大散文”的大境界和大气象,对散文文体进行着继承、发展和创新。他尝试多种散文文体,灵活运用三种人称,自塑出饱满的艺术人格,营造出多种满含情感的意象,以理性感情或古今时空自由转换为轴线结构散文,篇幅和情感体现出适度节制之美,加以一定的想象和出彩的语言,为当代散文文体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写作经验。

猜你喜欢
陕北散文意象
抚远意象等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意象、形神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党建地图·陕北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