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说“五古”

2018-07-13 06:39
城市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祝融神庙黄埔

每场相遇,都有一个值得记忆的时间节点。我来岭南快二十年了,直到去年,才有机缘逛逛广州黄埔。如今的黄埔区一派繁华,也一派内陆氛围,可是,追怀往昔,古代的黄埔可是登船泛洋的出发点。没想到黄埔有“五古”之境,正可以配广州“五羊”之传说。是哪“五古”?曰:“古丝路、古港口、古码头、古神庙、古传说”。

先说古丝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翻阅《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一书,我发现不少当时的圈圈点点,但我的关注点都在明代,比如书中写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后,葡萄牙人几乎垄断了这航线的丝货贸易,从中赢取高额利润。从广州出品到马尼拉的生丝,集中在(广州)市东北角、人们称为生丝市场,在那里交易,外商十分欣赏中国丝货。有一个(马尼拉)目击者说,“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出品能够比上中国的丝货。中国丝货(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后,当地民众,特别是富有的上层人士,争相购买……”云云。

次说古港口。现在黄埔的港口,古时称为“扶胥港”。因庙头村古时候叫“扶胥镇”,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珠江的一段称扶胥江),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入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东南亚各国。

古港口当然有古码头,这次在南海神庙前广场上,经考古之后的古码头裸露出来,一段石阶探于水中,四周被栏杆围护,想去触一触那古石板是不可能的。码头是港口临水系船处,陆与水的接合部,也就没什么多说的了。站在古码头抬头看,一座古石牌坊上写着“海不扬波”四字,这就是南海神庙的牌坊。从牌坊下穿过,就是庙门。庙里供着南海海神祝融。本来祝融是著名的火神,却又被玉帝封为南海之神。有一本《南海神传奇》,写了他如何做得南海神,与共工一场争斗,好一场辛苦才被玉帝封为南海之神的。

我想,古人认为坎在北为水,离在南为火,南方之南反而又是水了,祝融先生以火神司南海,就像卦相上说的,若是水火既济,已经大功告成,若是火水未济,应当同舟共济,又是一轮新的开始。地球既是圆的,大家总是绕着开始去成功,或者到成功处再开始。那么,祝融祝融,水火兼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隋朝建庙,到清朝千余年间,历代皇帝都要封南海神为大王。从“海不扬波,到万里波澄”,都是中国古人出海的良好愿望。为了现实万民出海之平安意愿,南海神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千里眼,一个是顺风耳。他们每天值守在广阔的南方海洋上,使海妖不兴,海浪不起,安全平安,造福一方,看来真的令人感动。而今,无论千里眼还是顺风耳,都可以在庙里颐养天年,不必再为过往的舰船操心。因为,今天真正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那就是我们的气象卫星。无论台风、巨浪,都不再可怕,提前数月就可以发布,临近之时全可以避开,船只或回港趴窝,或远远绕行。而古时,却仅指望一个南海神庙,几位神祇值守,殊为不易。

古传说也就是祝融成神的传说,洋洋几十万字的一部大书,此不再述。

猜你喜欢
祝融神庙黄埔
黄埔精神之当代阐释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祝融胜共工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神庙
神庙古老的“异教”神殿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