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催生数学互动课堂

2018-07-14 10:22解明昊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动课堂探究活动小学数学

解明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倡导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发展。提出借助探究活动,催生数学互动课堂的论题,从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活动开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互动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应借助学习的知识,掌握取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习成为思维活动、探究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出路,就在于综合能力的发展。走课改之路,首先应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改变传统讲授知识为主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感知到认知的转化,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为学生营建独立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分数化为小数”的教学,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基础知识,也对“分数的意义”有所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分数化为小数,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那么,这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再举例如、、、、、等,怎样化成小数,就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应放手,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引导他们用除法的方法化成小数,再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分数化为小数的过程中,哪些能除尽、哪些不能,得到的小数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再引导他们自主观察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和规律。这种活动的开展,在教师的有效“导学”下,自主探究,主动参与。

对于“小数化为分数”的部分,同样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而实现自主构建。如教师可以用复习而导入:

(1)0.1表示( )分之( ),是( )。

(2)0.5表示( )分之( ),是( )。

对于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根绳子长3米,平均分为10段,每段长多少米?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完成3÷10=0.3(米),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质疑:你得到怎样的结论:0.3=,教师乘胜追击:你怎样快速把小数化为分数呢?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讨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互动课堂的生成。

二、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小学数学教材特点是情境化、生活化、实践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突出这“三性”,尤其应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诱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如“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笔者呈现一块生日蛋糕的图片,然后将蛋糕平均分成8块,提出问题:吃一块,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呈现《西游记》中的动画人物——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情境:一个西瓜,从中一分为二,猪八戒吃一块,那么,猪八戒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再如“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时,教师呈现人们过斑马线的情境,引导学生注意斑马线的特点;创设太阳光穿进树林的情境,让学生比较斑马线与光线的特点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还可以呈现一些图片,这些图片所反应的情境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让学生感知线段、射线和直线,探究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形成直观印象。再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直线、射线和线段,借助更多的生活情境,如黑板,通过观察,上下边是平行,邻边是互相垂直,而探讨平行和垂直的意义,从而构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积极动起来,教师再及时点拨,推动互动课堂的生成,探究学习也水到渠成。

三、注重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全体参与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课堂中增加实践环节,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摒弃学生在课堂上做“看客”的弊端。

如“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交流对折后的纸张上,发现什么特点?是平行线还是垂线?如果你得到的是平行线,你能换种方法,通过对折而折出垂线吗?反之,你得到的垂线,再请折出平行线。这个实践活动,操作方法不止一个,所以得出的可能是平行线,也可能是垂线,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更通过折纸,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再如“角的度量”的教学时,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张,折出45°、90°、135°、180°等,在学生折出这些角度后,让学生折出30°、60°等,虽然增大了难度,却激发了学生挑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使实践活动充满了“探究”的元素。

思维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用“活动”联系主客体,让“活动”架起思维互动的桥梁,让学生看看、摸摸、量量、试试等,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新的发展观,赋予教师新的责任,教师应树立新的课堂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提供互动、探究的机会,并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的诸多活动中“穿针引线”,使课堂形成互动的“活动链”,促使学生通过活动、情境、问题等而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发展知识,形成技能,全面发展综合素养,从而落实数学教学的育人观。

参考文献:

[1]黄少芬.打造数学互动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3).

[2]李君花.探尋数理奥妙 构建互动课堂: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4(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互动课堂探究活动小学数学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