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 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2018-07-14 10:22刘晓洁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改革

刘晓洁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赋予了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活力,并且明确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格外关注。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出自主的学习空间,还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出内在的潜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表面化,学生的很多潜能都没有开发出来,从而造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问题。首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是能够促使有效教学生根发芽的一片沃土。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做出了重大调整。教师也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实践应用以及拓宽学生视野上面,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严格落实“双基”要求。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情境

1.借助文本资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对情境进行语言描述时,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文字以及画面所蕴含的情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犹如身临其境。而教师对情境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巧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参与课题讨论。

2.借助媒体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对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画面十分敏感,教师借助图画将文本情境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多媒体使得这一教学变得更为轻松、高效。动人的音乐同样可以吸引听者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伴着抒情的乐曲进行诗歌的学习,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与思维

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阅读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知过程,又是读者情感共鸣的过程。同时,其也是将文字信息内化为思维工具以及表达工具,提升语言能力的复杂过程。

(三)互动与引导

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引导其积极参与、树立自信,并且借助多元评价方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打破传统的教学规律束缚,培养现代教育生态学理念,积极营造学生参与备课—教师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共同质疑、解疑—共同分析、归纳的教学基本环节。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将自身定位到分享、引导者的角色上来,实现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

(四)练习与反馈

练习、作业以及考试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必备环节,其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新课改中也对这一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衡量学生减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有效作业设计在注重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检测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作业的有趣性、多层性以及实践性。另外,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是对学生作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有效性反馈要注重全面性,过程和结果都非常重要,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避免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

上面这几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在进行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全面把握、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1.小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交流与交际的语言工具

在语言工具的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智力。这两方面展示出语文的工具性。而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富有思想性、社会性以及情感性。这些人文性特点更是学生陶冶情操所必备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多地倾向于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对原本精彩洋溢的文字随意割裂,以至于学生除了掌握几个修辞手法之外,一无所获。

2.无法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其具有综合性特点。不仅涉及学生的德育,还包括美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拓宽学生的視野。另外,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改之后编写的教材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例如: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要会写100个字左右,但却要会认300个字。读写不同步,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满足阅读需求,同时自主地进行汉字学习。

(二)教师对文本解读存在误区

1.忽视了文章整体内容形式的对照

语文课本质就是教师文学素养的展现,教师需要将自身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同学生的文本理解有效沟通,并寻求适当的契合点,同学生产生共鸣。

2.未能真正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价值取向”理念中,作者的价值取向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在对学生传达课文价值取向时,作者的价值取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小学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多数都脱离了这个时代,由于诸多因素的变迁,教师在不进行深入研究之前,很难对作者的真正价值意图有所彻悟,从而导致在向学生传递作者价值意图时也出现了偏差。

(三)教师对学生的掌握不足

1.对学生的学段特点把握不足

学生的各个学段都有各自的学习特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在所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都将重点放到了内容分析上,进而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例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像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更像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低年级的朗读和词句教学体现不明显,而高年级则是注重内容分析,至于语言学习和写法领悟则有所忽视。

2.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激发出所有学生的潜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重点往往是偏向于班级中的几个或部分学生,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四)教师的课堂评价流于表面

1.评价的积极作用不强,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小学教师在进行行为评价的过程中,未能注重情感的良好控制,往往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客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考虑,从而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同时,有些评价内容缺乏合理的依据,过于主观,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小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尤其是那种带有“厌恶”色彩的评价内容,严重时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这样的评价,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有效性。

2.评价为起到指导作用

“消极评价”固然不对,但是,一味迎合学生的“评价”也是不科学的。例如:在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理应积极支持,但是,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天马行空”。因为一旦教师对学生的所有讨论都持“认同”态度,就会让一些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甚至对其他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这也就脱离了“评价”的引导目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目标优化

1.实现三维整体构建

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其中;利用“过程与方法”搭建知识与情感的桥梁;借助“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作为三维目标整体构建的内在动力。

2.突出重点,强调实效

小学语文课程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规律设定学段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段的教学重点全面掌握,避免出现越位或不到位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每个学段的单元教学中,也要围绕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另外,实效性亦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二)教学内容优化

1.深入浅出,领会教学内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对课文深入感悟,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梳理工作,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落实好语言的训练点,帮助学生领悟教材的本质,形成知识的内化。

2.灵活进行教材的整合工作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且,不局限于教材的原有序列,只要能够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架构系统性、完整性即可。

(三)教学方法优化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文而异”,例如:意蕴深刻、情感丰富的诗词、散文,可采用诵读、想象的方法,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体会、品味;“因人而异”,例如:有的老师善于抒情,就可采用情感教学的模式,有的教师知识渊博,就用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因年级而异”,例如: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会遇到困难,所以在教学时要抓住趣味性,可适当穿插游戏、表演、竞赛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四)教學程序优化

1.理顺课堂教学脉络

把握教学的主线,明确教学的先后顺序。扣住教学的重难点,然后由此散发思考,把握住文本中与之相联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各部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的教学规律,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展现给学生。

2.加强动态设计,确保课堂灵活多变

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不能过于拘谨、呆板,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事先准备多种方案,让教学进程随着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生成及时地予以变更、调整。对于学生的感悟,要有周密的、开放的、多维的预设,即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充分预想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还要根据多维教学目标分别设计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做,教师就能及时根据课堂的动态变化机智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有效的思索状态。

3.注重细节处理,使课堂紧凑有序

一节高效率课堂,细节显然不容忽视,只有关注到了细处,才能使整个课堂紧凑有序。因此,为了追求高效精细的课堂,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课堂上各环节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凑,要让学生在过渡中明晰前后文本的内在联系;二是教师的导语要精当,少说多余的话语,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学习。

(五)教学评价优化

1.施评注重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主要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三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评价。评价的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通过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就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为积极,他们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语中获得激励,得到启示,并在仿效中获得了进步与发展。

2.注重个体差异施评

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将评价的标准盯在答案上,而是充分照顾到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对待优等生,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对待学困生,要多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曹月红.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改革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