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窾要

2018-07-14 10:22葛宇杰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

葛宇杰

摘 要: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往往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动手操作”而盲目设计。综合教学实际,根据教学经验从操作准备、操作要求、操作调控及操作后思考等四个步骤浅谈提高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动手操作;有效性;准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动手操作正符合这一规律。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不仅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运用好了,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储备战斗物资

充分准备是有效操作的前提,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他们是很模糊的,课前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学具有没有准备好,同时教师也应该备一些忘带的学具,做到“有备无患”。同时,首先自己课前一定要动手操作一遍,清楚操作的目的性、完成的教学任务,还有起到的效果如何,不是要动手操作“满堂灌”,而是要将它用在“刀刃”上。另外,由于一些学具本身的限制,有些操作无法展示但却需要展示,教师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些缺陷。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课前需要教师斟酌“究竟要给学生几个吸管?”“吸管的长短如何安排?”等问题。笔者通过亲身实践,发现当两根吸管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吸管长度,按教学目标来说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但操作中难免有所误差,偶尔会出现围成的情况。如果操作材料也这样准备的话,会出现争议,但没有准备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学生就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无法产生认知冲突,一个教学的“碰撞点”也随之消失。

二、明确操作中的要求——制定战斗计划

明确要求是进行有效操作的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达到能时刻注意听讲的水平,往往带有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一些学具的色彩、形状和功能吸引他们,就会偏离动手操作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1)操作什么东西;(2)怎样进行操作;(3)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等,使动手操作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将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动中窾要”,实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动手操作教学中的操作要求:

①将一根吸管剪成三段,要使这三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②动手操作,寻找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

③展示围不成三角形的吸管,并说说剪的经过。

通过明确要求,学生在进行剪吸管围三角形的动手操作中,课堂热闹而有秩序地进行着。既能完成教师所交代的“任务”,也能达成教学目的,更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操作并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才不会迷失操作的方向。

三、注意操作时的调控——完成攻坚任务

教学过程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动手操作是一项较有难度的活动,因为学生的正确操作是借助思维的紧张活动而进行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调控:一是教师先作操做演示,明确操作过程和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发现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技巧;二是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参与操作,教师审时度势地针对学生在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加以调控。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操作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四、提倡操作后的“思考”——梳理战斗成果

教师不只要关注“动”的一面,更要关注其“静”的层次。因为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操作,而在于借助操作,逐步建构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新的思想与认识。动手操作就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来达到从直观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概念的过渡,学生也容易掌握。

“三角形三边关系”在经历第一次用三根长度一样的吸管围成一个三角形的动手操作后,学生交流发现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次动手操作后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板书: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是什么意思?

生:“不一定”的意思就是有的能,有的不能,有的不能确定。

教师小结,完成如下板书: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能不一定不能

师:还有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你们找到过吗?

最后学生归纳得出:较短两边加起来等于第三边,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得出结论:三角形较短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长。

俗話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为了提高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动中窾要”。

参考文献:

[1]谢温玲.“动”的数学课堂[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

[2]张军荣,罗新兵.动手实践的教育要义与实践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