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平衡能力的探究

2018-07-14 10:22麦旭禧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平衡能力小学体育游戏

麦旭禧

摘 要: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国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无论是基本的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法,都逐渐朝着合理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逐渐认识到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其中学生平衡能力的培养又是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核心。那么,究竟可以通过哪些举措来培养小学生的平衡能力呢?首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游戏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带来的影响,才能巧妙地利用周边的事物,帮助小学生培养平衡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平衡能力

在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应该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在体育技能与方法中,对于学生平衡能力的锻炼始终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究竟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平衡能力呢?以下对其进行了一一阐述。

一、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力属于人体的一种综合身体行为能力,注重平衡力的训练可提高身体协调性,使肢体动作更灵敏,减少受伤的风险;还可增强人的运动能力,完成一些有高难度的动作;并且,平衡力好的人,机体反应能力与协调力都更强。凡是拥有一定身体控制力、平衡力较强的小学生,都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过,想要帮助小学生锻炼其平衡能力,就需要故意为其“制造”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让身体在为了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力量[1]。但是仅仅是单一的平衡能力训练还远远不足,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稳定性和力量训练方法:在平衡垫上站立,利用单足站立在软垫或者是平衡垫上来保持平衡。再进一步,可以闭上眼睛,这样对本体的感受神经刺激会更加强烈,会给稳定性的训练带来更多挑战。如果适当地增加难度,还可以站在软垫或者平衡垫上进行下蹲动作的尝试。更复杂的体育锻炼就不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这些动作都能够保持机体的平衡性,但要注意尽量地保持均匀呼吸,不能憋气,做到“身心融合、身到心到”,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平衡能力。

二、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创意设计

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最佳的活动表现形式。通过巧妙地设计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平衡能力,这是本文重点探究的课题。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可以尝试改编原有的游戏,通过肢体动作与技能训练来维持学生平衡力。当然,也可以重新设计一些新的游戏,制定一些规则来限制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意识来控制游戏,从而达到平衡能力的锻炼。在游戏中,可以对学生再一次强调游戏的要求,以便规范游戏活动的实际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游戏带来的直观体验以及乐趣,从而获得主动性发展[2]。此外,在设计新的平衡类游戏时,还应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性格等要素,但最终的设计目的还需要定格在平衡能力的完善与发展之上,但要注意体验的强度、平衡所持续的时间以及控制的强弱不能超出小学生所承受的极限,要懂得差异化与循序渐进的根本性特点。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懂得抓住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如此才能让学生享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动作更加规范标准。

如,为小学生设计游戏:不倒翁。游戏方法:可以2人1组或者是多人1组。这里我们以5人为例,由1名学生站在4位学生的中间。中间的1位学生可以选择直立、体体前屈、团身于垫子上等方式,然后朝着4个方向随意倾倒,由其余学生保护中间学生,等待其倾倒后,再将其推回原本的位置。这一个游戏设计目的在于:看谁能保持原本的姿势,这是对学生身体自我控制的要求。另外,开展此项游戏要求同伴之间能够绝对的信任,如此才能让学生完全地放松自己来完成平衡状态的控制,以达到锻炼平衡能力的目的。

三、合理地利用器材,促进平衡能力的发展

提到小学生平衡能力发展,就会联系到器材与平衡能力锻炼的场地,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来设置身体的各种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达到平衡力锻炼的目的。之后,再通过身体动作的限制来达到锻炼学生平衡能力的目的。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不能抱怨缺少帮助学生锻炼平衡能力的器材,而是要充分意识到器械存放室中或在生活中实际上有很多可用资源,只要懂得去发现,就能有所收获。只要稍微开动脑筋,就能转变器材基本的使用方式,让每一种器材都得到拓展性的使用发展前景,如此才能合理地利用每一种资源来设计体育游戏活动。如引导小学生用头、肩等部位来顶沙包、顶塑料盘子、顶积木等,鼓励小学生连续向上拍打气球,不让气球落地等趣味性游戏活动,通过维持活動材料的平衡来达到维持身体平衡性的目的,整个游戏的过程对学生反应能力的训练也有促进作用;或让小学生手拿水桶,平衡地走,水不可溢出桶外;也可在空旷的操场上搭建“独木桥”,鼓励学生从独木桥上通过等,均可取得意想不到的平衡力训练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逐一尝试“奇思妙想”,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3]这里简单地讲述了几种常见的器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体操凳

对小学生而言,体操凳是最常见的锻炼器械,小学生可以尝试在上面跑步与行走;也可以利用体操凳来完成一些简单的转体活动;也可以在上面简单地练习武术动作或者是技巧动作。如,教师可以举行一个小比赛,让学生在体操凳上开展金鸡独立的游戏(当然,需要教师在一旁保护),看谁坚持得更久。这样的游戏在帮助学生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坚韧的品格,懂得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二)实心球

由学生使用双手来完成俯卧撑,虽然这对小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必给学生制定硬性规定。但实心球的练习却可以通过不平衡的支持,满足平衡能力的锻炼。另外,让学生在实心球上尝试站立或者是完成简单的肢体动作,都能帮助学生锻炼自我平衡能力。

(三)毽子

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将毽子放置在身体的某一个位置上,然后让学生完成走、跑等动作,或者是放置多个毽子,让学生完成一些静力性的肢体动作,以达到锻炼平衡能力的目的。

(四)小垫子

安排每2人1组,在两人中间的垫子上放置1个球,然后由两名学生牵着垫子两端跑。利用垫子本身的特性,完成单脚路、跪姿等动作。比一比,哪一块垫子上单脚站立的人数更多等。

(五)S形平衡木

把平衡木按照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放置,使小学生站立在平衡木上,双手伸直,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行。

(六)跳跳床

跳跳床對小学生多项能力的训练均有益。引导小学生站立于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后,保持膝盖呈弯曲姿势,脚后跟踢到臀部,多次重复训练对学生平衡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操作简单,且满足小学生年龄与性格特征。

器械室可以提供给学生锻炼的器材可以说是有限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只要教师懂得变通,那么就会有无数的器材来帮助学生锻炼其平衡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教师要懂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也会让学生自己来制定平衡能力锻炼的方式。这样的操作,不仅教师教学得更加轻松,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感受到自己制定的平衡能力锻炼方式对自我提升的实际效用,最终得到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发展[4]。

四、注重评价思考,深层发展平衡能力

在2011年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4个目标领域,通过平衡能力的训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身体健康领域、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参与方面的发展,在社会适应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也能取得一定的发展。只有小学生感受到平衡,才能体会其舒适度。当然,平衡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学生勇气的增加,同时通过训练也可以对危险进行估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合理地比较并判断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如果能够积累经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一种信任感,让学生更有信心,进而减少一些不当的行为表现。所以在体育游戏教学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契机,给予合理引导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提升自我自信心与满足感,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推动作用[5]。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除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应懂得如何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通过独特的视角,来为学生设计出高效、贴切的锻炼手段。评价两字可以带来很多不同程度的激励,最主要的还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给予层次性的、差异化的评价,只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功”,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也不必伤感自己的失败,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锻炼方式。

小学生平衡能力的锻炼是将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相互结合的基础能力。考虑到运动中一旦出现损伤会对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心,对其体质健康发展带来影响,很容易让小学生对运动锻炼产生生理与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懂得利用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不一定要学生必须达到怎样的目标,而应为学生制定一个方向,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必去刻意要求。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也愿意参与到体育游戏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平衡能力的锻炼,也能让学生逐渐地找到自我,认清自己还是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长期坚持,必然能使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活动的目的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洪霞.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与组织原则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6):85.

[2]李秋兰.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6,168.

[3]孙旭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3(4):35.

[4]陈月荣.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2(7):236-237.

[5]董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平衡能力小学体育游戏
核心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建议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