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为和谐社会尽力

2018-07-14 10:22杨丽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呵护鼓励学困生

杨丽红

摘 要:如何面对学困生,引导学困生,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探讨如何关注学困生,主张亲近孩子、呵护孩子、鼓励孩子,通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进步。

关键词:学困生;亲近;呵护;鼓励

一天,我接到一个已经毕业的孩子家长的电话,她告诉我孩子上中学后进步很大,成绩居全年级30名。家长特意打来电话,向我报喜。要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患上了抑郁症,阻挠孩子上学,不管孩子的生活。一学期下来,这个孩子沦落为“学困生”,甚至有人预言:这孩子将来会成为“二流子”。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及时采取措施,全面关注、帮助他。由此,我体会到关注学困生的重大意义:关注学困生,表面上看,是挽救一个孩子,其实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是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核心价值观”,“和谐”成为我们践行的主题之一。在践行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而关注学困生,就成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这样写道:“人身上的缺点的一切表现,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善良的品性和良好的追求遭到了压抑或扭曲,被误解或往错误方向引导。”这就是说,本来健康向上的孩子因为人为的因素而成为了被帮助的对象,成为了学困生。那么,在实际中,我们该如何关注这些学困生?如何通过人为因素转变他们呢?

一、亲近学困生,唤醒他们善良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学困生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他们渴望得到爱。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走近这样的孩子,表达我对他们的关爱之情。课堂上,他们通常都比较散漫,顽皮却又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每当此时,我会趁讲课之际,走近孩子,摸摸孩子的脑袋,摆正散乱在桌上的学具,通过肢体语言示意他:老师关注着你呢!孩子从细微的动作中感受到了爱抚,情不自禁地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下课时,老师再及时总结,大力表扬这些孩子的可喜之处,为此,这些孩子赢得了掌声,脸上也泛起了笑容。随之而来的进步,是爱心的见证。

二、尊重学困生,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所谓的“学困生”,只是学习困难,陋习突出,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孩子们转变起来还是很快的。我以为除了关爱以外,他们还需要尊重,需要信任,特别是需要亲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

1.和家长沟通,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桥梁

我班上有一个成绩较差的孩子,家长许诺他:你若考一个“甲”,我带你去欢乐谷玩一天。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他真的考了一个“甲”,孩子欣喜地拿着试卷请爸爸签字,爸爸却质问孩子:甲?你是不是抄的?家长不但没有兑现承诺,还责怪孩子一通,弄得孩子十分伤心。孩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您能不能信任我一次?知道这种情况后,我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做孩子和父亲的桥梁。我在批改家校联系本时,总要将孩子每天的学习状态写上去,肯定孩子的进步,还将孩子在学校听课、作业的镜头拍下来,微信发给家长。家长终于相信孩子在努力了,高兴地带着孩子去欢乐谷玩了一天。家长忙于工作,看不见孩子努力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去和家长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只有这样,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

2.组建学习小组,为孩子们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

学困生需要帮助,却又担心同学们不乐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建学习小组,有意识地把学习较好、学习一般、学习困难的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老师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困生的活跃程度占5分。于是,就能看到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优生有意识地帮助学困生的情景,就能听到学困生积极、良好的发言。如此,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兴奋不已。精神世界的活跃是学习的源泉,有了这样的开端,孩子的学习状态就有了巨大的转变。

三、鼓励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学困生比学优生更期待表扬,更期待鼓励。再以前文讲过的那个孩子为例。他因多日被妈妈困在家里,不能来上学,也不能洗澡。好不容易来到学校,也是第一节课之后,而且你看到的是个骨瘦如柴、衣着不得体的孩子。可当他狼狈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一定会致以熱烈的掌声。在课堂上,小组同学帮助他理顺问题的要点,给他表现的机会。当他表现完毕,同学们及时评价他的优点,老师适时给予掌声与奖励。通过一次次的努力,孩子感到集体的厚爱,找到了上学的乐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温柔和善良的情感,集体的关切——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啊!它就像一股汹涌的急流,撼动着最冷漠的学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尊重、鼓励,与家长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优生的力量,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白红梅.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的探索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沈利玲.浅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新课程(上),2015(1).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呵护鼓励学困生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呵护心灵,引领走出阴霾
美术教学,让情感价值绽放异彩
呵护成长,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