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处理和运用

2018-07-14 10:22沈小良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

沈小良

摘 要: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出乎教师意料地展示出各种独特的思维和行为。这些课堂即时生成的疑问和探究行为,只要经过教师的加工和引导,完全可以转变成服务和推动科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性资源。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生成资源,使其作为探究活动的延续,在课后继续为科学课堂服务。

关键词:生成;有效处理;科学课堂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动态生成的理念来对待科学课堂。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并能进行加工处理,使一些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服务于课堂,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

一、充分预设,使生成进入课堂

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且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前能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预设充分,就会以一种沉着冷静,甚至是期盼的心态来对待课堂生成,也为生成资源进入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时,其中一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办法使铁丝、热水、纸、蜡烛各自发生变化,并根据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感受到物质的变化有产生新物质和不产生新物质的区别。学生在想办法让这四种物质发生变化时,不会简单地使用一些常规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实验记录单时,为每种物质的变化方法设计了两行表格,这样每个小组可以对每种物质使用两种方法。在汇报统计时,我在黑板上为每种物质设计了四行表格,这样统计时就可以将多种不同的方法全部展现出来。

自然生成是以充分预设为前提的。教师如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教师只有在精心预测“学情”,预知“可能”的前提下,为生成资源进入课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掌控自如。

二、合理利用,使生成服务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只要老师能时刻留心把握捕捉“时机”,对这些生成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就能让生成资源服务于科学课堂,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时,有一个小组汇报使铁丝发生的变化时说:“我们把铁丝放在了热水中,看到铁丝有一点点生锈了,所以是产生了新物质。”我就顺势引导,将这个结论与其他小组的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并提问:“其他小组为什么没有看到铁丝发生了生锈的变化?”有同学就指出:“生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用眼睛是观察不到变化的。”很多同学都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就连之前作出错误结论的小组也表示同意这个观点。我继续引导:“这也说明了物质的变化还有什么区别?”学生异口同声答道:“物质变化有快有慢。”这样一来,原来设计的单独进行物质变化有快有慢的教学环节就省略了。

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大多是学生对于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有效衍生,是完全可以被教师加以处理进行拓展应用的。作为科学教师要有时刻迎接生成资源的准备,具有有效处理生成资源的能力,使生成资源服务于科学课堂,就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为科学课堂增添光彩。

三、课外延伸,使生成延续课堂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利用时,可以将课外延伸作为生成资源深化利用的另一个场所,让生成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建立连接,使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延续。

如在教学《铁生锈了》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铁锈,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锈是否能导电。由于为每个小组准备的铁锈都不相同,有几片是仍旧含有一些铁的,在最后汇报时,有几个小组就说:“铁锈也能导电。”于是,我先组织学生对另外几项比较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临近下课时,我说:“同学们,对于铁锈是否能导电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那我就把这些铁锈送给大家,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去研究铁锈到底能不能导电。”在一周后的科学课上,我又对铁锈是否能导电进行了统计,原来认为铁锈不能导电的小组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铁锈确实不能导电,而原来检测出铁锈能导电的小组,对铁锈进行分解成几小块后再进行检测,发现纯的铁锈不能导电,原先能导电是因为含有铁的成分。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就对铁锈不能导电有了统一的结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画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现代科学教学观念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资源观,充分认识到生成资源的可贵性。科学教师需要具备充分预知生成资源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处理各类生成资源,使生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得到延伸和发展。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科学课堂“六需要”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