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形式与作用

2018-07-14 10:22孔磊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比较形式作用

孔磊

摘 要:比较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旧知,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与区别,突破学习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下面,将从比较的形式和作用两方面阐述,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比较。

关键词:比较;形式;作用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还有较大难度。[1]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策略,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降低知识的难度,从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形式

1.知识同异的比较

新旧知识同异的比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不能用旧知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矛盾,在比较中体会联系与区别,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新授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知识同异的比较,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其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了比较;在认识正方形时,将正方形与长方形进行了比较;在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将其与不进位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行了比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产生了疑问,又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同异的比较过程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比较的过程中,分散了难点,更容易解放学生的大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答案正误的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表达不同的意见,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通过让学生自主表达思考过程,对比差异,获取知识,并加深印象。

“你同意吗?”“有不同意见吗?”和“你们觉得谁说得对?”等等都是课堂里的常用语言。对于不同意见,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判断,通过比较,使学生建构正确的概念认识。判断题也是课堂中正误对比的常见形式,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判断对错,还要将错误和不足的内容指出或者补充,实现正误的对比,加深认识。

正误对比的过程是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结论,发现问题,完善结论,并与其他人分享。

二、“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比较新旧知识,降低知识难度

数学概念既有相似性又有相异性,教师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个知识微小的不同点加以分析,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2]

在认识圆的面积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有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掌握了转化的思想。因此在引入阶段,回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不认识的图形转化成认识的。通过比较,学生能比较容易想到转化的思想,也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圆的面积。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复习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实现了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新旧知识比较的过程是找内在联系的过程。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

2.比较学生发言,培养语言品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表述的过程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语言的精准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发言的品质。

在初步认识圆形的时候,由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圆形时,有的小朋友说一块钱硬币是圆形,有的小朋友说硬币的正面或者反面是圆形。通过比较发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圆形是一个平面图形,举例时一定要说清楚哪个面是圆形。在叙述相关概念和数学规律时,更要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在背誦梯形面积公式时,有的小朋友背:“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2。”这是对运算法则的错误认识,而应该背:“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虽然只是相差一个字,却会导致字母公式的书写错误。因此,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对于不严谨的发言,教师一定要纠正,对于完美的发言,老师一定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感。

良好的语言本质是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学生发言的对比过程是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品质的过程。

3.比较思考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因为学生个体在思维活动中的个性差异,使得学生的敏捷性、独创性等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通过比较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解决“一共有28个桃子,吃掉了7个,还剩多少个?”的问题时,有的学生说:“问题里有‘还剩两个字,所以要用减法”,有的学生说:“只要从总数中去掉吃掉的个数,就是还剩的个数”。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了从问题出发和从条件出发两种不同的策略。在数班级课桌时,有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数,而有的小朋友两个两个数,并且数得更快。在比较不同数数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数数方法。在知道课桌的个数之后,还想知道有多少张椅子,于是有的小朋友又开始数,但有的同学马上反应出来,提出:“椅子的个数和课桌的个数同样多。”在比较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思考过程的对比,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公共交流;由小朋友自己来当小老师,分享方法;由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规律。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策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独特功效:比一比,促新知呼之欲出;比一比,促理解事半功倍;比一比,促联系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比较策略,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顾此失彼”,还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比较策略,积极为学生提供比较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曾彩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J].新课程,2016(34):180.

[2]万春红.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思考[J].小学科学,201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比较形式作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曲异调共流芳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