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8-07-16 06:15张小伟范依宁王莎莎于慧慧李爱娇
中国卫生统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娱乐活动知心朋友健康状况

张小伟 范依宁 韩 超 王莎莎 王 祥 于慧慧 常 佳 李爱娇 李 伟△ 罗 盛

【提 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和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10)对山东省3个市60岁及以上279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K10得分均值为(14.36±4.16)分,有2019名(72.2%) 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592名(21.2%)处于一般状态,185名(6.6%)处于较差或差状态。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职业类型(OR=1.520)、日常生活中身体功能(OR =9.393、2.121)、年收入(OR =1.395)、是否患有慢性病(OR =1.614)、有无负面情绪(OR =2.452)、知心朋友数量(OR =3.421、3.721、1.772)、睡眠质量(OR =2.248、1.998)和娱乐活动参与程度(OR =2.757、1.728)均是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P<0.05)。结论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各种生理疾病,更多的是丧偶、退休等负性事件引发的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因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的就诊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70%以上老年人的疾病问题与心理因素有关[2-3],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Kessler10量表是一个简短的能够发现人群心理状况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评分等级量表,美国和澳大利亚曾用此量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心理健康状况调查[4-5]。本研究采用Kessler10量表并结合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于2016年4-8月对山东省2796名60岁及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探讨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自我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将山东省17市分为好、中、差三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市,共抽取威海、潍坊和济宁三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2个县(市或区),每个县(市或区)抽取3个社区,共抽取2796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大于等于60岁;在社区居住1年以上;能进行正常交流,知情同意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拒绝配合调查者;无法正常沟通,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6份,有效率为93.2%。

2.调查方法

本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经专家论证,并进行了预调研。调查前,告知每位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目的,获得同意后,由培训合格的人员按照统一标准和询问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当场回收并审核问卷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两周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压力、有无负面情绪、娱乐活动参与程度等);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K10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含有十项内容,测量在过去四周内经历的焦虑和压力水平等非特异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症状的频率[6]。采用Likert标度计分法(1分为几乎没有,2分为偶尔,3分为有些时候,4分为大部分时间,5分为所有时间)。评分共50分,10~15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16~21分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22~29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0~50分为心理健康状况差。

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双录入法进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或构成比;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多个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对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结  果

1.基本情况

男性1196例(42.8%),女性1600例(57.2%);平均年龄(69.68±6.96)岁;在婚2387例(85.4%),非在婚(即未婚、离婚、丧偶)409例(14.6%);文盲352例(12.6%),小学986例(35.2%),初中846例(30.3%),高中及以上612例(21.9%);农业劳动者546例(19.5%),非农业劳动者2250例(80.5%);年收入在10000元以内462例(16.5%),10001~20000元531例(19.0%),20001~30000元816例(29.2%),>30001元987例(35.3%);日常生活无障碍2522例(90.2%),有些问题254例(9.1%),无法从事日常活动20例(0.7%)。

2.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

调查前两周内患病706例(25.3%),未患病2090例(74.7%);调查前半年内患有慢性病1785例(63.8%),未患慢性病1011例(36.2%);有负面情绪507例(18.1%),无负面情绪2289例(81.9%);感觉有压力1700例(60.8%),感觉无压力1096例(39.2%);无知心朋友108例(3.9%),1~2个884例(31.6%),3~5个1168例(41.8%),6个以上636例(22.7%);睡眠质量差522例(18.7%),一般537例(19.2%),好1737例(62.1%);不参加娱乐活动113例(4.1%),偶尔参加2263例(80.9%),经常参加420例(15.0%)。

3.城市社区老年人K10得分情况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K10总分平均为(14.36±4.16)分,说明老年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中2019名(72.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评分为(12.32±1.56) 分;592名(21.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评分为(17.77±1.56) 分;151名(5.4%)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评分为(24.13±1.93) 分;34名(1.2%)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评分为(32.76±2.82) 分。

4.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年收入、日常生活中身体功能、两周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有无负面情绪、压力、知心朋友数量、睡眠质量、娱乐活动参与程度作为自变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以K10分段值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α=0.05,β=0.10)。结果显示,职业类型、日常生活中身体功能、年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有无负面情绪、知心朋友数量、睡眠质量和娱乐活动参与程度是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 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分平均为(14.36±4.16)分,与周成超[7]对威海市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基本相同。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躯体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等[8-9],这与本研究有相似之处。老年期作为迈向人生最后阶段的结点,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安德鲁斯[10]认为处于高应激状态的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和支持,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是正常人的两倍。因此,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者较非农业劳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身居城市社区而从事农业劳动的老年人,面临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收入低、生活压力大等问题,增大了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不利于保持心理平衡[11]。这提示政府应加大老年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导从事农业劳动的老年人进行自主调适,提升心理和谐水平[12-13]。日常生活中身体功能障碍越严重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躯体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失能、残障所引发的躯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这提示家庭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生活照护和社会支持,鼓励老年人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年收入越低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与既往报道一致[14],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受经济收入影响,这提示政府应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及物质生活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心境安度晚年。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较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与高健[15]的研究有相似之处,躯体老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对老年慢性患者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这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大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改善其生命质量,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有负面情绪的老年人较无负面情绪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外界负性事件所引起的情绪波动,不利于老年人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提示老年人应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知心朋友数量越少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家人和知心朋友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对患病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16],这一支持还能成为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提示家人和知心朋友要多与老年人互动交流,给予精神支持,让老年人时刻感受到亲友的温暖。睡眠质量越差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老化所带来的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并伴有短暂觉醒,由此引发的紧张、心烦意乱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这提示应指导老年人正确认识老年期睡眠,掌握睡眠相关知识,降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娱乐活动参与程度越低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集体娱乐活动能增强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克服孤独寂寞,增进老年人之间的友情,这提示应积极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类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晚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应当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摈弃老而无用的陈旧观念,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发挥余热,增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政府、家庭和老年人自身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从不同层面,共同努力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娱乐活动知心朋友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我的知心朋友?——?书
蹦蹦床上的物理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组织不能完全代替知心朋友
生活里需要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