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限性褐圆斑品种改良初报

2018-07-17 11:26潘海军李俊吴钢谢忠良杨忠生
四川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配合力杂交品种

潘海军 李俊 吴钢 谢忠良 杨忠生

(1.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2.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家蚕限性褐圆斑基因性状,雌蚕为褐圆斑,雄蚕为极淡褐圆斑(肉眼看与姬蚕一般),在幼虫三龄期可清晰分辨雌雄。限性褐圆斑蚕品种,可在共育室小蚕共育时将雌雄蚕分离,实现雌、雄蚕分养,为雌、雄茧分缫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解决蚕种繁育过程中鉴蛹技术工匮乏的难题,缓解蚕种生产削茧、鉴蛹期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通过早期配合力测定[1],选择一般配合力好的杂交组合开展进一步选育工作,淘汰配合力不好的组合,可节约选育成本,提高选育效率。

1 限性褐圆斑基因导入

1.1限性普斑品种导入方法

1.1.1分别以峨、眉、317A、317B为母本,中系限性褐圆斑材料F01为父本,进行杂交,建立峨褐限(代号A)、 眉褐限(代号B)、317A褐限(代号C)、317B褐限(代号D)等四个品系;用A、B、C、D的褐圆斑优良雄个体分别回交峨、眉、317A、317B的雌,连续回交六次后,完成限性褐圆斑基因的导入。

1.1.2分别以风、光、318A、318B为母本,日系限性褐圆斑材料F10为父本,进行杂交,建立风褐限(Ⅰ)、光褐限(Ⅱ)、318A褐限(Ⅲ)、318B褐限(Ⅳ)等四个品系;用Ⅰ、Ⅱ、Ⅲ、Ⅳ的褐圆斑优良雄个体分别回交风、光、318A、318B的雌,连续回交六次后,完成限性褐圆斑基因的导入。

1.2素斑品种导入方法

1.2.1以中系限性褐圆斑材料F01为母本,夏芳为父本,进行杂交,建立夏芳褐限(代号E);用E的褐圆斑优良雌个体回交夏芳雄,连续回交六次后,完成限性褐圆斑基因的导入。

1.2.2以日系限性褐圆斑材料F10为母本,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建立秋白褐限(代号Ⅴ);用Ⅴ的褐圆斑优良雌个体回交秋白雄,连续回交六次后,完成限性褐圆斑基因的导入。

2 杂交试验

2.1供试杂交组合

将上述导入限性褐圆斑的家蚕育种育种材料按中系、日系各5个品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可组配25种杂交组合组合方式见表1。

表1 限性褐圆斑中、日系杂交组合表

2.2试验方法

采用相互杂交测定法,2017年夏季对25种组合进行杂交配合力检测,由于是早期杂交配合力检测,为减少饲育规模,每个组合只进行“中×日”的正交试验。饲育、调查方法与四川省蚕品种室内鉴定方法相同,每个品种混收2克蚁,四龄第二天数蚕,每品种4×400头,对饲育成绩较好的组合,茧样送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进行丝质检验。

2.3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通过配合力计算公式[1]对品种的配合力进行计算

Gi=Xi-uGj=Xj-u

Tij=u+Gi+Gj

Sij=Xij-Tij=Xij-u-Gi-Gj

Mij= Xij-u=Gi+Gj+Sij

Gi:品种i的一般配合力

Gj:品种j的一般配合力

Xi:品种i所有F1代的平均生产能力

Xj:品种j所有F1代的平均生产能力

u:所有杂交组合的平均生产能力

Tij:品种i和品种j杂交F1的生产能力预期值

Sij:品种i和品种j杂交F1的特殊配合力

Xij:品种i与品种j F1的实际生产能力

Mij:品种i和品种j杂交F1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全部杂交组合F1的总平均值u的离差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养蚕成绩

杂交试验养蚕成绩见表2。

表2 2017年夏季限性褐圆斑杂交试验养蚕成绩

注:表中成绩为四区平均数

试验结果显示:“B×Ⅰ”的四龄结茧率最高,推测其强健性较好,“D×Ⅳ”的万蚕产茧量最高,“D×Ⅳ”与“E×Ⅳ”的万蚕茧层量最高。

3.2缫丝成绩

选择养蚕成绩较好的“A×Ⅳ”、“B×Ⅰ”、“D×Ⅳ”、“E×Ⅳ”等四个组合送样进行丝质检测,成绩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E×Ⅳ”的丝质成绩与对照夏芳×秋白接近,其余组合比对照差,所有组合的洁净成绩均不理想,但“B×Ⅰ”和“E×Ⅳ”的洁净成绩略优于对照。

3.3杂交配合力

3.3.1对不同杂交组合的四龄结茧率进行配合

力分析,结果见表4,试验表明,中系以B的一般配合力最优,E次之;日系以Ⅳ最优,Ⅰ次之。

表3 2017年夏季杂交试验丝质成绩 单位:%,m,m,d,分

表4 基于四龄结茧率的的家蚕限性褐圆斑杂交配合力检测(2017年夏季)单位:%

3.3.2对不同杂交组合的万蚕产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见表5,试验表明,中系以E的一般配合力最优,C次之;日系以Ⅳ最优。

表5 基于万蚕产茧量的家蚕限性褐圆斑杂交配合力检测(2017年夏季)

3.3.3对不同杂交组合的万蚕茧层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见表6,试验表明,中系以E的一般配合力最优;日系以Ⅳ最优。

表6 基于万蚕茧层量的家蚕限性褐圆斑杂交配合力检测(2017年夏季)

4 结论与讨论

4.1杂交配合力检测结果。 对四龄结茧率,中系以眉褐限的一般配合力最优,夏芳褐限次之;日系以318B褐限最优,风褐限次之。对万蚕产茧量,中系以317A褐限的一般配合力最优,夏芳褐限次之;日系以318B褐限最优。对万蚕茧层量,中系以夏芳褐限的一般配合力最优;日系以318B褐限最优。

4.2根据养蚕和丝质成绩综合来看,确定夏芳褐限、眉褐限、318B褐限及风褐限四个品系为重点选育对象,着重改良品种的净度、纤度和丝长。

4.3根据杂交检测结果,限性普斑品种导入褐圆斑基因后,对蚕品种的强健性、茧质、产量等经济性状没有不良影响。

4.4从净度成绩看,褐圆斑品种的净度成绩均不理想,褐圆斑基因对品种净度成绩有无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4.5限性褐圆斑品种在幼虫三龄期的雌雄分辨度优于限性普斑,在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配合力杂交品种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品种选育彩版
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