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混合使用对蚕桑生产安全性及病害防效探讨

2018-07-17 11:26郭银泉
四川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褐斑病药害桑树

郭银泉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茶桑果药站,云南 鹤庆 671500)

为了节约桑园病虫害防治用工,提高劳动效率,广大蚕农经常将多种桑园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时有引起桑园药害及家蚕中毒事件发生,为了掌握桑园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螨剂混合使用对蚕桑生产安全性及对桑园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出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药剂组合,有效地控制了两种桑园主要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提高桑叶产量及质量,保证养蚕安全,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特开展桑园常用病虫害防治药剂混合使用对蚕桑生产安全性及常见病害防效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供试药剂及材料

供试药剂为77.5%敌敌畏乳油(昆明农药有限公司)、40%辛硫磷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科惠·丙环唑乳油(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10%世高·苯醚甲环唑(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5%瓜果飘香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湖南大方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桑树品种为鹤庆县金墩乡北溪村桑园的女贞桑,树龄15年,低干养成,栽植密度1520株/666.7m2,行株距1.33m×0.33 m,全园桑树长势均匀,品种一致,立地条件旱地,肥力中等。

验证养蚕安全性的供试蚕品种为“云七×云八”。

1.2试验设计

按试验方案要求,杀虫剂、杀螨剂与防治褐斑病和白粉病的药剂混合使用,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设33个小区。小区处理情况见表1。

表1 小区处理分组情况

小区分布图:

1.3试验方法

本试验全年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即2017年的早秋蚕与晚秋蚕两季(2017年8月-2017年10月)。

1.3.1药害调查方法。结合天气情况,于2017年8月4日与9月20日分别对试验田块进行喷药,并在每次喷药后第10天对处理1-7的桑树药害症状以及对全年桑树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其调查结果见表2。(因在以往的试验中表明科惠、世高和多菌灵对蚕和桑均无毒无害,故本试验中药害和安全性方面对处理8至处理10不做调查)。

1.3.2安全性调查方法。早秋蚕、晚秋蚕期间,每次喷药后的第4天,分别对处理1至处理7的桑树采叶试喂,每种处理的桑叶各试喂50条蚕,凡是出现中毒症状,第二天重新换50条样蚕继续试喂,直至无中毒症状为止,并记录好各个处理药剂的残效期;最终将蚕一直饲养至上蔟结茧并调查饲养成绩。(因为早秋蚕安全性试验后各处理桑叶试喂蚕均能正常上蔟结茧且蚕茧各项指标正常,所以晚秋蚕安全性试验后未将50头蚕试喂至上蔟,无饲养成绩。)

1.3.3防治效果调查方法。在各处理的每个小区,调查选定的好、中、差3株桑树,每株固定好、中、差3个枝条,做好标记。早秋蚕、晚秋蚕期间,在每次喷药后的5龄蚕中期调查所选枝条叶片的病叶率、病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等。

病情指数分级判定标准:

级数判定标准

0级全叶无病斑

1级叶片仅现霉点,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

2级病斑占叶面积5%—15%

3级病斑占叶面积15%—30%

4级病斑占叶面积30%—50%

5级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相对防效(%)=

2 结果分析

2.1多种药剂混合使用对桑树的药害情况

从表2可知,本试验所用的几种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对桑树不产生药害,桑树全年均能正常生长。

表2 桑树药害症状、全年桑树生长情况调查表

注:0为正常生长无药害、□为发生药害。

2.2药剂混合使用对家蚕饲养的安全性情况

从表3和表5可知,混合药剂对蚕安全性调查来看,混合使用后药剂残效期不长,6d后无中毒现象,建议生产中在正常条件下喷药7d后采叶喂蚕。从表4可知,各种混合药剂使用后不影响家蚕的饲养成绩,各处理的50头家蚕均能正常发育和上蔟结茧。

注:0为不中毒、□为中毒。

表4 早秋蚕饲养成绩调查表(9月9日)

注:各处理供试蚕头数均为50头。

表5 晚秋蚕安全性调查表(9月20日喷药)

注:0为不中毒,□为中毒。

2.3药剂混合使用对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6可知,混合药剂在早秋季对桑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的相对防效结果在5.1%~50%之间,差异较显著。防治效果为前三的依次是处理2(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发病率38.7%)、处理7(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发病率54.1%)、处理1(相对防效43.4%、病情指数14.5、发病率32.2%)。

从表7可知,混合药剂在晚秋季对桑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的相对防效结果在6.7%~36.9%之间,差异显著。防治效果为前三的依次是处理2(相对防效36.9%、病情指数12.3、发病率32.2%)、处理4(相对防效34.4%、病情指数12.8、发病率33.4%)、处理5(相对防效30.3%、病情指数13.6、发病率29.1%)。

结合早秋、晚秋两季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对桑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处理2(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早秋季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发病率38.7%,晚秋季相对防效36.9%、病情指数12.3、发病率32.2%。另外还有处理7(75%瓜果飘香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早秋季相对防效50%、病情指数12.8、发病率54.1%。

表6 早秋蚕桑白粉病防治效果调查表(8月28日)

注:上表数据为三个重复小区的综合数据

表7 晚秋蚕桑白粉病防治效果调查表(10月10日)

注:上表数据为三个重复小区的综合数据

2.4药剂混合使用对桑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8可知,早秋季桑褐斑病发病偏轻,混合药剂在早秋季对桑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的相对防效结果在1.1%~68%之间,差异较显著。防治效果为前三的依次是处理5(相对防效68%、病情指数5.7、发病率10.8%)、处理4(相对防效57.3%、病情指数7.6、发病率7.6%)、处理2(相对防效53.9%、病情指数8.2、发病率8.2%)。

从表9可知,混合药剂在晚秋季对桑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的相对防效结果在1.6%~31.6%之间,差异显著。防治效果为前三的依次是处理1(相对防效31.6%、病情指数13.2、发病率48.7%)、处理6(相对防效30.1%、病情指数13.5、发病率41.6%)、处理5(相对防效25.4%、病情指数14.4、发病率46.4%)。

结合早秋、晚秋两季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对桑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是处理5(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0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使用),早秋季相对防效68%、病情指数5.7、发病率10.8%,晚秋季相对防效25.4%、病情指数14.4、发病率46.4%。该处理的试验结果在早秋、晚秋两季实验中均为前三。

表8 早秋蚕桑褐斑病防治效果调查表(8月28日)

注:上表数据为三个重复小区的综合数据

表9 晚秋蚕桑褐斑病防治效果调查表(10月10日)

注:上表数据为三个重复小区的综合数据

3 小结

2017年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本试验所用的几种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对桑树不产生药害,桑树全年均能正常生长;药物残效期不长,正常条件下喷药7d后可采叶喂蚕,家蚕均能正常发育和上蔟结茧。

3.3本试验基本摸索出适宜我县桑白粉病和褐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效果显著且稳定,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猜你喜欢
褐斑病药害桑树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马桑树儿搭灯台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奶奶家的桑树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