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次滚动养蚕综合配套技术在荣县的实践

2018-07-17 11:26周全宽
四川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蚕蚕农家蚕

周全宽

(荣县农牧业局,四川 荣县 643100)

荣县蚕业历史悠久,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展栽桑养蚕。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都是四川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最近十多年,荣县蚕桑收入都近亿元,蚕桑生产已成为荣县农村产业扶贫、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门路。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蚕桑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紧缺且养蚕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为了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扶持、培育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蚕农养蚕收入。为此,必须在养蚕布局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目前我国的蚕区,养蚕布局一般是春季、夏季、正秋季和晚秋季,共四季。而我们推广的多批次滚动养蚕综合配套技术,改一年四季养蚕为多批次滚动养蚕,增加一年之中养蚕次数。对每一户蚕农而言,就增加了全年的养蚕量,蚕农的养蚕收入就可增加。由于全面实施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使蚕农养蚕不交叉,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充分利用了劳动力,又提高了蚕房、蚕具利用效率。因此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欢迎。该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蚕农收入,还十分有利于培育养蚕大户和家庭蚕业农场,促进蚕桑生产走向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形成新的蚕桑生产格局,更加有利于持续、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

桑树在12℃以下就处于休眠状态,气温超过12℃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家蚕的适宜生长发育温度在20~30℃之间,根据这二个条件,荣县在一年之中,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上旬,都不适宜养蚕,在余下的六个半月中,要饲养多季蚕,就必须科学布局,形成相应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如:桑树管理、蚕种出库时间、家蚕品种选择、小蚕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蚕茧收烘工作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增加养蚕季数的问题,而是要有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技术措施,形成一整套新的技术规范来确保养蚕成功,实现既要养得出,又要单产高、质量好、效益佳。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几点:

1 科学布局蚕种出库时间

从2014年以来的4年的实践来看,2014年安排9批养蚕,每批蚕种出库时间靠得太近,留给蚕农开展蚕房蚕具和蔟室消毒的时间太短,出现了多次交叉饲养情况。最后一批蚕种出库时间偏迟,且遭遇连续6天极端低温天气,平均气温不到18℃,最低气温13℃,使桑叶大量脱落,家蚕营养不良而产生单产低,质量差的情况。2015年安排9批养蚕,最后一批又遇低温天气,虽比上年提前4天出库,蚕茧单产和质量也比上年最后一批大幅度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感到满意。2016年安排8批养蚕,最后一批于8月28日出库,虽10月初遇一周低温天气,但单产和质量仍较好。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2017年仍然安排八批养蚕,由于2016年冬和2017春干旱少雨,第一批出库时间略推迟,改为4月1日。第八批蚕由于县气象局预测:10月中旬到11月初,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2~4℃,第八批蚕推迟到9月8日出库,从生产实践来看,今年全年都实现了优质高产,全县四年共新增蚕桑收入万元户542户,新增蚕桑收入5万元户121户,新增蚕桑收入超10万元的农户为2户,全县蚕桑生产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从这四年的试验研究及实践来看,荣县多批次滚动养蚕应以一年不超过八批为宜。

从这四年的实践来看,第1批蚕种出库时间要适当提早。春季桑树萌芽生长后,在桑树生长出桑叶4~6片时,就可出库第1批蚕种,此时为3月底或4月初。其后,根据桑叶长势和气候情况,科学合理地布局以后的七批蚕。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1-8批蚕出库时间区间分别是:3月29日至4月3日,4月24日至26日、5月18日至21日、6月10日至12日、7月1日至3日、7月20日至22日、8月8日至10日、9月1日至3日。这样安排出库时间,使饲养第一、二、七批的养大蚕的农户领取二眠蚕和上蔟时间有4~5d间隔,其他几批,有1~2d时间间隔,可保证不发生交叉饲养,为消毒工作争取到了时间,确保养蚕取得成功。

表1 荣县2014-2017年多批次滚动养蚕情况表 单位:kg

2 选择最佳蚕品种

常规的一年养四季蚕,春季和晚秋季使用多丝量的春用种,如871×872,绫3.4×锦5.6,夏秋季则使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洞庭×碧波、夏芳×秋白,7532×781等。改变全年养蚕布局即全年养八批蚕后,第一、第二、第八批使用多丝量的春用种,第三、第四、第七批使用抗逆性强的夏秋用种,第五、第六批则使用抗高温的夏用种,通过这四年的试验与研究,我们认为,适宜的家蚕品种布局为:第一、第二、第八批,使用871×872、绫3·4×锦5·6、芳·绣×白·春;第三、第四、第七批,使用川山×蜀水、7532×781;第五、第六批,使用(932·芙蓉×7532·湘晖)(即两广二号)。对于洞庭×碧波等家蚕品种,则予以淘汰,不再使用,以利于夺取优质高产高效益。

3 全面实行小蚕共育

实行多批次滚动养蚕,大蚕和小蚕的饲育期就会发生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消毒难以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进而暴发蚕病,形成养蚕失败的结果。为了顺利推行多批次滚动养蚕,必须全面实行小蚕共育。由小蚕共育户来专门饲养小蚕,在小蚕饲养到二至三眠起蚕,给桑二次后就发放小蚕,蚕农领3龄或4龄蚕后,回家饲养,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大蚕和小蚕同处一室饲养,确保养蚕安全。

小蚕共育,可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养蚕无经验,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而造成产量低,茧质差,收入少的矛盾,可保全头数,使小蚕体质强健无病,发育整齐,为养好大蚕,夺取丰收打下基础,从而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

小蚕共育户,要选择思想品德好,养蚕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有专用桑园,有专用小蚕共育室的蚕农,并配齐相应的蚕具,调节温湿度设备等物资。在小蚕共育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操作,确保小蚕共育的质量。对小蚕共育户,既要予以大力扶持与帮助,也要让其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对小蚕共育质量不稳定,蚕农普遍反映其蚕头数不足,口碑不好的小蚕共育户,要坚决淘汰,以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切实保护大蚕饲养户的利益。

饲育大蚕的农户,要根据需要准备足够的蚕房,保证小蚕与大蚕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养蚕量大的农户,领取二眠蚕或三眠蚕时,上一季的蚕儿才上蔟,要保证大蚕房有足够的消毒时间。

4 全面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

实施多批次滚动养蚕后,至少有三季批,要遭遇高温多湿气候。为了有效地降低蚕室温度,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时间,提高人均养蚕量,应全面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

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可确保蚕座通风透气,满足大蚕生理需求,能有效地隔离病原,降低感染蚕病的机率,提高结茧率。同时,操作简单易行,不再端箔,5龄期可以不除沙或只除沙一次,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时间,可提高人均养蚕量。由于气象条件适宜,可延长食桑时间,从而可提高食下量,增加蚕体重和茧丝量,从而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增加蚕农的养蚕收入。

省力化大蚕蚕台,可建在蚕房内,也可建简易蚕房,搭建室外彩钢养蚕大棚或室外简易大棚后,再搭建省力化大蚕蚕台于其中。简易蚕房,一般建砖墙,长24m,宽12m,高3m,砌成三间,在南北两边开窗,东面或西面开门,投资额1.5万元,可使用20年,一批养蚕6~8张。室外彩钢养蚕大棚,一般建80m2一个,造价2万元,可使用20年以上,一个大棚内,一批可养蚕3张。室外简易大棚,则以竹木为材料,以砖或木材为柱,在离地2.5~3m处搭“人”字形棚架,占地15m2,可养1张蚕,投资200元,可使用5~7年。

省力化大蚕蚕台,可直接购买成品,但成本较高,一般自己动手搭建,按每张蚕需要35m2的蚕座面积来建,蚕架一般高2~2.5m,宽1.3~1.4m,长度则随房屋,一般搭建为4层,层高0.45~0.5m。

从小蚕共育室领回的三龄蚕或四龄蚕,可直接放在蚕台上饲养。早批放下层,晚批放上层,切不可混放。每天早晨或晚上,撒一层三七糠或石灰粉,以看不见蚕沙为度,隔离家蚕与蚕沙,保持蚕座干燥,减少家蚕感染病原的机会,降低发病率。5龄第2、4、6d中午,用灭蚕蝇500倍液添食一次,防治蝇蛆危害。大蚕需要低温(24℃),干燥环境(干湿差3℃),要注意保持通风透气。在高温天气,可在蚕棚四周挂围帘、遮阳网并喷水降温。桑叶要采适熟叶,不要采虫口叶、泥沙叶、过老过嫩叶等不良叶,采桑要松装快运,贮桑要防止病原污染,避免桑叶发生萎蔫或蒸热,让家蚕鲜桑饱食,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一天给桑4次,在高温天气,可勤喂薄饲,每次少撒一点桑叶,食完既喂。大眠(四眠)入眠慢,眠期经过时间长,容易出现眠起不齐的现象,要搞好眠起处理工作。若发育开差较大,要提青分批,使同一蚕台上的家蚕发育整齐。要及时扩座,使蚕头稀密适当。5龄期可不除沙,或在5龄第3d除沙一次。要加强巡视,防止家蚕受到蝇蛆、蚂蚁、蜘蛛、老鼠、鸟类的危害。

5 采用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上蔟是养蚕的最后阶段,是决定蚕茧质量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蚕茧是否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搞好上蔟工作,可以减少下足茧,实现优质高产,从而实现蚕农增收的目的。

要选择地势高燥,便于升温排湿,通风透气,光线明暗均匀的房屋作为蔟室。蔟具要使用纸板方格蔟,该蔟具使用方便,通风良好,蚕茧多是横营茧,结茧位置均匀,上车率高,解舒率好,几乎无柴印茧和黄斑茧。使用后,消毒和收贮都很方便。

家蚕到了5龄末期,食桑减少,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这时应及时上蔟。把纸板方格蔟放在蚕台上,让其自动上蔟。熟蚕爬满蔟片后,即可提起来晾蔟,蔟片间距保持在10cm以上,并翻蔟3~4次,及时捉去浮游蚕。

上蔟后,要搞好蔟中保护工作。温度,上蔟初期24.5~25℃为宜,结茧后期应控制在24℃,蔟中必须加强通风排湿工作,蔟中多湿,会增加很多黄斑茧并导致解舒率急剧下降,蔟中排湿是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光线以自然分散光线为好,避免强光直射。

6 桑树修剪技术的变革

过去一年养四季蚕的时候,桑树修剪全部采用“冬重修”技术,其特点是:冬季重剪,夏季不伐条,春夏秋连续多次采摘桑叶来养蚕。这是适合四川一年只养四季蚕的需求的剪伐形式。冬季重剪桑树,开春后,由休眠的定芽萌发,同夏伐桑树相比,发芽时间偏迟,枝叶在春季生长较慢,桑叶产量相对较低,春蚕饲养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全年饲养量的30%,而春蚕是蚕最好养、质量和单产高,蚕农收入也最多的一季,这种剪伐方式不利于充分利用春蚕所具有的特殊优势。进入夏季后,冬季重剪桑树进入旺盛生长期,枝叶生长快,桑叶产量高,要选好家蚕品种,把握好出库时间,尽量避免或减少高温伏旱对养蚕的不利影响,又要注意养足蚕种数量,避免桑叶老化损失。秋蚕期时间相对较长,桑树进入贮藏营养物质时期,也是桑树制造、积累营养物质的关键时期,桑叶也更容易老化。因此,桑树应保留适量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并尽可能推迟采叶时间,在养蚕时,要分批饲养,既充分利用好桑叶,把桑叶变成蚕茧,同时要适当留叶养树。

现在,养蚕布局发生改变,由一年养四季蚕改为养多批蚕,桑树剪伐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改变,要搞一部分夏伐式修剪。夏伐桑树,由于在冬季剪梢后留下的有效枝条较长,一般为1m左右,其枝条上有很多冬芽。开春后,冬芽萌发早,新梢生长速度快,桑叶成熟也快,三眼叶也较多,整个春叶的产量约占全年桑叶产量的40%,有利于早养、多养春蚕,可充分发挥春季气候好,桑叶质量好,春蚕好养,质量高,单产高,蚕农养蚕收入高的优势,为全年夺取高产优质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饲养一、二批蚕后,就要夏伐,夏伐桑树要10d左右才能发芽,而此时正处于气温高、光照充足,雨水多的时候,对桑树生理损伤较大,务必要搞好肥培管理工作。夏伐桑树,只能采摘新梢基部的桑叶或通过蔬芽来获得桑叶,对第三批、第四批养蚕量有较大影响。进入秋季后,新梢生长快,既要保留新梢上部有适量的桑叶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使桑树正常生长发育,又要充分利用新梢下部桑叶硬化老化慢,桑叶质量好的优势,充分采摘下部桑叶来养蚕。

根据我们四年的试验,蚕农桑园面积的三分之一搞夏伐修剪,三分之二仍然保留冬季重修的修剪形式,是最适当的修剪形式组合。这样一来,蚕种提前一周左右出库,第一批、第二批有足量的适熟桑叶养蚕,增加春蚕养蚕量,提高春蚕在全年养蚕量中的比重,为全年夺取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夏伐后,对第三批、

第四批养蚕量影响较少,秋季桑叶质量和产量高,有利于养好秋蚕,对全年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很有好处,也十分有利于蚕业家庭农场和养蚕大户的培育和发展。

7 搞好蚕茧收烘工作

由于实行全年多批次滚动养蚕,全县每个批次的养蚕量比较均衡,养蚕农户少且分布地域广、每一户蚕农的养蚕量也比较大,大多数是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这些养蚕户养蚕条件好,技术水平较高,家蚕发育整齐,挂秤收购时间集中。为了扶持培育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蚕茧收烘企业要及时挂秤收茧,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迟挂秤收茧时间。在收购鲜茧时、要按质论价,实行仪评收购、严禁压级压价,不收毛脚茧、夜茧、潮茧、雨淋茧,更不能收人情茧。另外,要对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适当予以照顾,以利于保护其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为了降低收烘费用、小批量的鲜茧可以集中在一、二个茧站来进行烘炕,这样做既可降低烘炕费用,也有利于在蚕茧烘炕工作中,严格按技术规范来操作,保全蚕茧质量。

猜你喜欢
小蚕蚕农家蚕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躲雨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