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痛苦就没有拯救
——电影《看不见的客人》评析

2018-07-18 14:48杜赋佳朱丹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000
名作欣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劳拉时空镜子

⊙杜赋佳 朱丹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000]

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2017年9月在我国上映后,共获得1.7亿元的票房收入,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西班牙电影。同时,在豆瓣网上,网友给该片打出了8.8的高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在没有大规模宣传造势的前提下,能够“叫座”又“叫好”,无疑是受益于作品本身的品质,尤其是影片精妙的叙事技巧和恰到好处的视听语言运用,是最值得称道之处。

一、精巧的叙事结构

很多人把《看不见的客人》和黑泽明的《罗生门》相提并论。事实上,《罗生门》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提供了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最终令真相不可触摸;而《看不见的客人》其实是通过男主人公和假律师不断的回溯和虚构最终达到了事件的真相,两者在叙事诉求上有本质的差别。在笔者看来,《看不见的客人》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在叙事上更有共通性——通过打破正常时空的叙事线,在抽丝剥茧抵达真相的同时,影片也完成了一个个的小高潮,并最终抵达大高潮。

影片本来的故事逻辑是这样的: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多利亚与情人劳拉幽会时在一条僻静小路上发生了车祸,撞死了对面开车的年轻人,多利亚阻止了劳拉报警,将年轻人装进后备厢并连人带车推到了湖底。后来劳拉一直良心不安,将此事告诉了年轻人的父母并且要自首,劳拉约多利亚到酒店商量此事,多利亚愤怒恐惧并将劳拉杀害。由于没有证据且多利亚资源强大,警方也不作为,年轻人的父母只好自己想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监视了解,年轻人的母亲假扮成律师来到多利亚的住处,通过一段精彩的心理博弈,让多利亚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获得了关键证据。但影片没有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利亚和律师不同视角的叙述,在现时时空、过去时空和想象时空中频繁切换转场,让观众一步步接近真相。假律师和多利亚在密闭空间里的交谈是现时时空,也是串起整部影片,确保叙事流畅的一条清晰的线索,而多利亚和律师两个人不同的叙述(也就是五个不同的故事),则是过去时空和想象时空的交错,也是令真相扑朔迷离、悬念丛生的有效工具。正是通过多利亚隐瞒了自己犯罪真相的两个案件和假律师企图用来帮多利亚脱罪的两个虚构故事,最终引出了所有事情的真相,也抵达了整部影片的反转高潮。这样精巧的结构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电影叙事艺术的出色把控。

二、恰到好处的视听语言运用

首先,影片场景的选择有利于表达故事内容。影片中,现时时空安排在多利亚寓所中,寓所狭小的空间给人以私密和封闭感,暗示多利亚和律师正在策划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而家中空间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可能就越大。过去时空和想象时空多数是外景,外景能够完整地交代时间、地点、背景,使人物在叙事上有环境依据,增加可信度。其次,影片的镜头运用也独具匠心。比如,假律师与多利亚交谈中大多是中近景固定镜头,既能展现人物肢体动作又能表现出多利亚瞬间的神态变化。特写镜头起强调作用,例如秒表、打火机、钢笔、照片,等等,除了提示观众注意信息以外,也传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最后以老夫妇报警的中景镜头为结尾,令观众依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回味无穷。再次,影片中的声音运用在渲染氛围和表达情感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影片开始的字幕画面中,有警车和鸣笛声渲染画面氛围,预示着这是一个关于犯罪的故事。在安静的房间里,导演利用声源(电视)吸引观众注意力,打破了画面的限制并推动剧情,并以电视来交代案件背景、人物关系、身份地位、嫌疑人态度,等等,避免赘述,同时也说明此案的影响力,进一步预示今晚与假律师谈话的重要性。假律师打开的有声秒表,也为影片制造了紧张急促的感觉,同时也在给多利亚施加压力。配乐则烘托出了影片要表达的情绪。例如在假律师得知儿子是后来被活活淹死时,配乐表现了假律师当时的内心情感状态。假律师与多利亚的对白除了起叙事作用,而通过二人说话的力度、语速也都显示了人物性格,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影片基本以蓝灰色为基调,非常具有表现力。表达了悲伤、压抑、苦闷的情绪,强调了潮湿、阴冷、灰暗的环境,烘托了阴森、恐怖、悬疑的气氛。光线运用则以硬光为主,不论是在多利亚家中的人物光线还是森林中的环境光线,画面的明暗对比反差都非常大,营造了画面气氛,使得画面非常厚重有层次感、空间感,人物有立体感,线条分明、强硬、粗糙。这样烘托了环境的危险感,塑造了富有力量感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多利亚的人物形象随着剧情的发展,光线也有细微的变化。开始多利亚的光线只是侧顺光,而到了后面形象崩塌后,光线是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垂直的侧光,使得多利亚的半张脸都不受光,隐藏在黑暗里,这种阴阳脸也暗示了多利亚的人物内心。

影片的剪辑干净利落,也是让影片环环相扣、节奏流畅的重要原因。在五段叙述过程中,剪辑节奏各不相同,越到后面的故事,观众已知的信息越多,剪辑的节奏也越快。最后一段中,假律师卸下面具、父亲报警和与真律师的到来进行交叉剪辑,让观众在恍然大悟中回味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使影片非常富有戏剧性。

三、意味丰富的内涵

1.镜中的现实镜子是很有意味的一个道具,它体现了现实与非现实的微妙关系——镜子是现实的反映,但是镜子又不等于现实本身。《看不见的客人》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影片中四个关键人物都至少一次面对了镜子。母亲注视镜子,镜中是现实的假律师,但不是母亲自己;父亲注视镜子,镜中是现实的假记者,但不是父亲自己;劳拉照镜子,利用老夫妇家的镜子来检查自己是否有未销毁的证据,以便掩盖罪行,扭曲现实;多利亚在酒店利用镜子来撒谎,伪造受害证据,编造现实。而假律师递给多利亚的伪造过的报纸,则是用镜子来拆穿谎言,用镜子来反映现实。用镜子来编造现实,也用镜子来澄清现实。在这面水银和玻璃制成的、闪闪发光的、能够映照出我们的影像的镜子后面,其实还有一面镜子。它能够使我们跨越自己外在的形体,进入到自己的内心。它是冥冥之中的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

2.演戏的前台和后台著名的社会学家戈夫曼在他的拟剧理论中提到,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流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常常有一种期望——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举止完美地达到社会情境预期,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必要的“演戏”。在前台,人们努力迎合社会预期,因此拼命要做一个好演员来伪装自己;而在后台,大家就会放下表演做回本真的自己。一般来说,家庭,就是最常见的后台,家是一个我们最放松、最能做真实自己的地方,这也正是影片中假律师登门拜访多利亚,选择在他家里进行博弈的原因之一。而影片中的故事得以成立,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依赖于“演戏”——假律师见多利亚时是演戏,多利亚在法律面前也是演戏。多利亚搞清了自己所处情境的预期,即自己所在舞台的规则,严格按照理想的标准去表演——前台的“理想化”;同时他又将后台藏好,不让别人看到,这样才能保证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他在台前想表现的形象——后台的“神秘化”。对于假律师来说,她既是多利亚表演的观众,又是表演给多利亚看的演员。然而她表演的对象不仅仅是多利亚,还有自己。

3.没有痛苦就没有拯救这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很多个方面。对多利亚来说,向假律师全盘托出,哪怕是一时的痛苦,但面对法律能够全身而退就是“拯救”。对劳拉来说,向年轻人的父母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去自首虽然是痛苦的,但对于自己的心,便是拯救。对父亲来说,尽管面对权贵时自己的渺小、尊严扫地是痛苦的,但只要能查明真相,为儿子洗刷冤屈便是拯救。对母亲来说,坚强地从悲伤中暂时抽离开来,化身为一位精明能干的律师,并且在面对凶手时尽量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套取多利亚亲口承认杀死劳拉,即便得知儿子当时还没死也只是愤怒了十几秒钟便迅速冷静下来。这是莫大的痛苦,但她为了证实真相,为了拯救亟需真相的自己和丈夫,她只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4.洞穿真相的深爱影片剧情多次反转,非常精彩,而当我们看完影片,抛开案件剧情,重新梳理假律师与多利亚二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时,就会发现又回归到了人性本身。偷窥、窃听、跟踪这些是父亲的行为,欺骗、冒名顶替身份这些是母亲的行为,但他们却代表了正义,以无数个谎言获得了一个真相,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而所有这些行为的内心驱动力,是父母对孩子的深爱。父亲在帮助劳拉的时候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既为后面母亲成功扮演律师做了铺垫,同时也展示了在这个家庭中流淌的温情和爱。因为信任,老夫妇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进行偷窃;因为爱,老夫妇才有力量像勇士一样去挖掘血淋淋的真相。所以最终,爱战胜了一切,甚至是法律。

四、结语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讲好故事”无疑是一部电影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能给观众留下丰富的可供回味的余韵,则可当之无愧是一部“好”的电影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看不见的客人》具备了一部优秀的故事片应有的成色。

猜你喜欢
劳拉时空镜子
失败的『有效期』
神奇的镜子
跨越时空的相遇
空镜子
我讨厌打嗝
只有一个人做对了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他者的镜子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