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研究

2018-07-20 06:29印志霞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歧炎性杆菌

印志霞

(泰兴市中医院儿科,江苏 泰兴 225400)

慢性腹泻通常由于腹泻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病情进一步加剧逐渐转变而来[1]。小儿的身体处于成长发育期间,脏器功能均未发育完全,其消化腺生理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均较弱,且肠道内未建立完全的益生菌消化系统,将其免疫力降低,若其内环境或者外环境发生变化,即可导致腹泻的情况出现。本文为研究双歧杆菌用于慢性腹泻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抽选本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68例慢性腹泻患儿选入本次研究中,进行信封式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患儿18例,女患儿16例;平均年龄(2.07±0.12)岁;平均病程为(6.59±1.92)个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患儿16例,中度患儿12例,重度患儿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2.39±0.27)岁;平均病程为(6.81±1.73)个月;其中轻度∶中度∶重度=17∶14∶3。

纳入标准: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的患儿;年龄低于6岁的患儿;病程在2周以上的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加入研究的患儿。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脱水情况的患儿;伴随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儿;有全身中毒症状存在的患儿;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儿;腹泻症状维持时间在2周以下的患儿。

上述两组慢性腹泻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水电解质纠正治疗、饮食控制、营养液静脉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取1.5 mg/kg消旋卡多曲为其服用,用药3次/d,连续10 d。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使用双歧杆菌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若患儿的年龄低于1岁,应服用0.25 g,若年龄为1~3岁,则服用0.5 g,若年龄为3~6岁,则服用1.0 g,用药3次/d,连续10 d。

1.3观察指标:观察上述两组慢性腹泻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退热、呕吐恢复、止泻等),对其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与干扰素γ(IFN-γ)]进行比较。

2 结果

2.1两组慢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炎性因子指标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呕吐恢复时间以及止泻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其IL-1以及IFN-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退热时间(d)呕吐恢复时间(d)止泻时间(d)IL-4(pg/ml)IFN-γ(pg/ml)观察组341.27±0.262.02±0.373.43±0.9293.72±10.2150.93±4.16对照组342.63±0.354.39±0.524.76±0.47114.73±10.3241.95±3.71t值18.1921.657.518.449.39P值0.010.010.010.010.01

3 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等特征,症状轻可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重则可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肠道内细菌感染或病菌感染等均为诱发该疾病的常见病因。目前伴随临床抗生素药物增加,使得抗生素滥用的情况逐渐加剧,多数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医生立即为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可杀灭其肠道内的益菌群,可瓦解肠道内的微生态,导致肠道内大量滋生真菌与细菌,最终将腹泻疾病诱发[3]。临床常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对小儿慢性腹泻进行治疗,其目的在于将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提升,改善疾病症状,将肠道内细菌的滋生量减少。

双歧杆菌是临床中常用于慢性腹泻治疗的药物,双歧杆菌、非肠球菌以及石酸乳杆菌是该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患儿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进行调节,将发生紊乱的菌群纠正,可以较好的保护患儿的肠道[4]。该药物可以将患儿的免疫能力提升,可改善IL-4与IFN-γ的表达情况,对提升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使用该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缩短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由于双歧杆菌可以同肠黏膜中上皮细胞进行有效的结合,避免了病原菌的侵袭,且药物可以对病原菌的繁殖发挥抑制作用,进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中,经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呕吐恢复时间、止泻时间分别为(1.27±0.26)d、(2.02±0.37)d、(3.43±0.92)d,均明显较经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短,观察组患儿的IL-4与IFN-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田海贞等学者于《口服消旋卡多曲与双歧杆菌在小儿腹泻中对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一文中的研究结果[6]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双歧杆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以减轻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疾病症状及减少疾病的治疗时间,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应用于小儿慢性腹泻中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歧炎性杆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亲和人体与非亲和人体双歧杆菌之间的生理特征差异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