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堂的评价标准

2018-07-21 09:35妥文梅杨宗霞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数学教学标准

妥文梅 杨宗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同课异构;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59—01

所谓“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堂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构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风格和课堂结构等。在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同伴的互相支持,教师个人将陷于孤立。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与合作。“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智慧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同课异构”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或表演,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使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既然是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出戏,教师在听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比较、有所发现、有所评价、有所提高、有所反思、有所收获。那么,如何评价“同课异构”的课堂呢?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到位

如果讲不同的教学内容,似乎難以看出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准确、更到位,但同一教学内容,听课者或上课者一比较,就很容易看出大家对教材理解深浅程度的不同、切入点的不同和分析角度的不同。虽然是同一篇文章,人们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怎么理解,最起码对课文的基本解读应该有个大致统一的标准。如果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同课异构”的“同”不是只指内容的同和最终效果的同,也应是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是一致的,应忠实于文本;“异”不应简单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应是指教师在“同”的前提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构建教学过程。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目的都应是殊途同归的,就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解读文本,最终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常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如果单看一节课,好像很难看出这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巧妙,但几个人同上一个教学内容,这种比较就比较明显了。通过比较,就可以看出:有的教师整堂课环环相扣,设计巧妙,过渡自然,重难点非常明显,没有多余的环节和活动;有的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环节零乱而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有的教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很难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有的则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学生理解课堂的内容没有一点帮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马上讨论,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则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不能解决时再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更谈不上回答问题了。实际上,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到位、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三、一课堂的效果是否扎实有效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但最终我们看的还是教学效果。实际上,课堂教学效果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映:一是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也就是大部分学生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堂课的基本内容,落实三维目标;二是看课堂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适度;三是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说来,评价一堂课要看教师的达标率,即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了。

总之,“同课异构”为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这就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同课异构”铸就的高效课堂。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数学教学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