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7-21 09:35李武元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李武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9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鼓励学生阅读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以说,学生读书,好处多多。笔者在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1.故事会。比一比谁课外故事讲得好。2.我知道。看谁课外书读得多。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3.推荐一本好书。你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喜欢?说说你的理由,全班学生再进行交流,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成就感,更吸引其他学生也有读书的兴趣。4.记下喜欢的词语、动人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是感动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在班上进行朗读展示;同时,鼓励学生用读书积累的词语来说话,或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句式练习等等,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就会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还应抓住学生喜欢看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成语故事》等,都已经拍摄成电视剧,利用此契机,渲染电视情节引导学生畅快地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原著的快乐。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作者、主人公,根据体裁、单元训练点、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引进大量的资料补充、拓宽教材内容,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1.配合教材,推荐读物,迁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指导学生了解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宽视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迁移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他们对这位作者的认识。做到课内得法,受益课外。2.制作课内外“读书卡”,训练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其阅读综合素养。3.授之以渔,为学生介绍读书方法。①精读。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②速读。为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契领的标题读法”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掃读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题的“提问法”,讨论交流式地把握文章重点。③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学生读书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4.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确定学生课外读物,教师定期批阅,给予评价,并在正面评价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5.展示美文片段,加强积累巩固。利用早读课时机,展示学生课外积累的美文片断,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等。积累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可谓益处多多。

三、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信心和热情,同时也检查阅读效果。1.开展班级读书会。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2.奖励优秀者。评选“优秀小读者”,给予鼓励和奖励。3.经常举办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对联攻关、读书手抄报等。

总之,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听说读写等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快乐地享受阅读,既能锻炼他们选择书籍的能力,又能训练他们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争取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