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代文学与浙江精神

2018-07-21 17:55何等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浙江

何等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名家辈出的浙江籍作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這些作品受浙江精神的广泛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徐志摩和周作人为代表的风花雪月,以鲁迅为代表的金刚怒目和以郁达夫和施蛰存为代表的奇情异想。

关键词:浙江;现代文学;浙江精神

浙江地杰人灵,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浙江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与浙江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相生而行。国民政府时期,面对国共矛盾和抗日战争的现实,浙江涌现出一大批文艺精英,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致可总结为风花雪月、金刚怒目和奇情异想三个方面。

一、风花雪月的徐志摩和周作人

浙地山清水秀,石板小巷、亭台楼阁、游船画舫的清丽美景迷住了许多文人墨客,熏陶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骨子里的风流儒雅,天赐无数神来之笔和佳句。他们在山水之间追求自由闲适,在烟雨江南中玩风弄月。

徐志摩出身于浙江海宁,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诗风中带有江南特色的清新明亮,一生里热烈的爱着一切美的事物,用丰富鲜明的色彩涂抹他心目中“爱、自由、美”的世界。他在名篇《月下雷峰塔影片》中写到:“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这是徐志摩在游历西湖时被杭城的美景激发了诗意而作,将自然之美闪耀于诗篇之上,是浙江这块宝地给予他的独特体验。

除了诗歌,浙江现当代散文也盛行清雅闲适的文风,以周作人为代表,他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苋菜梗》等散文名篇都构思精巧,风格恬淡,带有浙江人的生活气息,北方民众读来一定能感受南北方的差异。他娓娓道来本土特色的风土人情,如《乌篷船》一文中:“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色调清丽、意境清幽的水乡风俗画。

二、金刚怒目的鲁迅

纵观浙江历史,浙江人的民族脊梁永远挺立。有春秋时期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复仇,有秦末江东子弟和西楚霸王一起打天下的豪情壮志。在明代浙江沿海受到大规模的入侵威胁后,面临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更多南国壮士挺身而出。战场上有戚继光的抗倭军队所向披靡,民间有沿海渔民自发组织的“黑水党”勇起奋击。代代浙江人在动荡巨变中无所畏惧,甘于牺牲,袒露着赤诚的爱国之心。

在近代政治变动中,新式教育的崛起和西学新知的养成,加速了知识分子的革命化进程,浙江出现了如鲁迅这样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灼灼耀眼的文学大师。在爱国主义的驱使下,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担下时代的重任。作为先觉醒的一批人,封建思想没有完全解放的社会让他寸步难行,他的文字被称为是匕首和投枪,直指旧社会的专制制度和病态的社会环境。鲁迅的小说字里行间可见他对中国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批判、对旧教育制度特别是选拔制度的批判以及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有一种超前的现代意识。就算他知晓自己在逆流而上,他依然用冷峻的句调,像刀剑一样刺向“一切专断与卑劣”,劈开眼前的黑暗。

鲁迅是孤独的觉醒者。因为对世事透察,他在黑暗的环境中痛苦无法挣脱,认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但他也是前路的开拓者。他在《伤逝》中告诉大家:“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他代表了一类浙江文人,躯体如钢铁般强硬刚劲,包裹着内里的最初的柔软,刚柔并济之间锻造出的才是最具有杀伤力的刀剑。

三、奇情异想的郁达夫和施蛰存

浙江人有兼收并蓄的开放创新品格,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潮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思想,浙江学者善于借鉴比较,独立思考,具有独特的创新思想和思维方式。浙江涌现的文人中不乏异想的奇才,他们妙语连珠,独具匠心,为浙江文学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特色和形式。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在现当代文坛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感情丰富冲动的奇特文人,其代表作《沉沦》中对性心理的大胆描写,打开了生命中最隐秘的所在,对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自我暴露的抒情叙事,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让郁达夫成为了私密化写作、躯体化写作、欲望化写作的先驱,他的创新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

杭州作家施蛰存作为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名篇《梅雨之夕》以男主人公的潜意识为主线,用意识流的手法叙述了男主人公在避雨时和一位妙龄少女相遇的故事。他把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到小说中,层层剖析人物的心理世界。男主人公把自己当成少女的“初恋对象”,当成“她的丈夫或情人”使他在一个又一个幻觉中拥有了多重人格,立体化呈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他的文章里还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现代文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段治文.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张欣.中国现代文学史基础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王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杭州[D].西南大学,2012.

[4]刘淑玲.施蛰存: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6):33-37.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浙江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