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2018-07-21 09:35王爱萍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王爱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01—01

听说读写技能是人们获取、加工、重组和表达交流语言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四种技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实践证明,听说读写技能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学科的“专利”,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一、听——学会倾听是交流表达的前提

1.教学生学会听老师讲课。学生在听课前一定要预习,梳理问题,这样上课时才会有目的、有重点地听。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科學严谨,要突出重难点。同时还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讲数学故事、数学游戏规则等。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而为交流表达奠定基础。

2.教学生学会听同学发言。交流是双向的,除了听老师讲解,还要听同学的发言,要听发言者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实践证明,只有带着自己的思想倾听,才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产生交流的欲望。教师要做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尊重发言学生,做出示范榜样,并及时表扬听课认真专心的学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为听的认真专注而说得更精彩、完美。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会表达是深入理解的外在表现

1.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师应注重创设语言表达的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个数学故事、问题情境、一副图画、一场游戏、一个比赛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打断或指责,可由教师点拨、学生补充,使其说得更完整、更准确。

2.训练学生“说”的技巧。数学术语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要精确不能含糊,科学不能随意,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包括用数学符号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等表达数学规律、法则、概念等。比如,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类似“34+12=46”和“12+34=46”等多个算式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从而准确表达算式的规律特点: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三、读——学会阅读是自主学习的突破口

阅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养成正确的数学阅读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积累的外在体现。数学阅读包括默读、朗读,自主读、交流读,初读、再读、精读,课前、课内和课后读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读,都必须在理解、感悟、思考中去读,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比如,“提高了百分之几”和“提高到百分之几”,要注意琢磨其中意义的不同。在解题前,切忌教师代替学生读,遇到重点内容,要圈点勾画,碰到难懂之处,要进行标记,听懂后再眉批旁注等。无论课前预习读、课中分析读还是课后巩固读,理解始终是阅读的前提,读懂才是真正目的。除了阅读数学课本,还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

四、写——认真书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书面作业、学习与反思笔记等的完成都有赖于听说读所获取的学习成果,它是多种形式学习结果的书面表达,既含有学习态度成分,又是多种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首先教师的书写要起到示范的作用。其次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悉心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规范、认真、清晰书写的习惯。最后,引导学生写数学学习收获。通过做数学笔记,写数学日记或反思,编写数学手抄报等手段,记写章节知识要点、学习方法、反思感悟和难题、典型题解题关键等,坚持养成自觉梳理、归纳总结、反思数学学习结果和摘录、共享数学学习资源的习惯,进而形成“写数学”的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是调动学生眼口手脑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四项学习技能,它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学习,但在日常教学中却往往被一些数学教师所忽视。教师应积极探索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策略与方法,并由此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