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2018-07-21 09:35曹淑萍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曹淑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05—01

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自然少不了应用微课的尝试与探索。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借助微课的可分享性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进行收集、整合并将它们分享到班级QQ群里。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在家进行观看并预习。这样学生则会在观看过程中进行思考,将所遇到的疑问带回课堂里,听课时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预习“鸡兔同笼”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可能对列表法、假设法、画图法不理解,他们可能会对列举过程中能发现什么规律?画图法是怎样一种思维过程?利用假设法怎样进行假设?如何进行计算等有困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鸡兔同笼》的微课,使学生在预习时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二、借助微课的视频播放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去探究它,才能主动设法去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而微课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上课前录制了一个有关可能性的微视频:在古代欧洲某国,有一个大臣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大臣处死。按照该国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征生死的机会,即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片,分别写有“生”与“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大臣会摸到什么呢?” 以故事引入新课,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可能会摸到“生”,有的说可能会摸到“死”,也有的说两种可能都有。在这种氛围下,笔者趁势说:“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大臣的生死一波三折,我们谁也不能确定大臣究竟会生,还是会死。其实在这个故事中蕴藏了一个数学知识,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可能性。”

三、借助微课的短小精悍性有效突破重、难点

传统课堂中,一节课长达40分钟,中间讲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很难在40多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但是微课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能够把课程精华部分集中在短短的幾分钟之内,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降低了难度。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笔者利用微课教学,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

四、借助微课的可重复性抓牢课后复习点

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内容可以进行重复播放,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接触知识点的时候,做到真正放松与细致学习,其与真实课堂的差别性,也就由此体现出来了。当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随时通过回放的形式进行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问题的突破,从而强化学习效果。反复的播放活动,就像有教师随时在他们身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愿意播放几遍就学几次,直到弄懂为止。这样就可以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