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2018-07-21 09:35赵芳芳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运用多媒体

赵芳芳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学;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121—01

多媒体可以播放出生动活泼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清晰标准的发音和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又能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优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电教媒体能够展开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可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运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故事《狐狸吃葡萄》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屏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背景:丰富的葡萄园里一片喜人的景象,一根根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似珍珠一样晶莹的葡萄,小朋友个个睁大眼睛,有的还咽了一下口水,活灵活现的小鸟、蜜蜂、小耗子以及狡猾的狐狸依次出场。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灵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动形象,加深幼儿的理解记忆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为之,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硬件可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狐狸吃葡萄》中,为了让孩子们重点了解狐狸如何绝食的这一情节,了解狐狸心理活动特点,笔者采用剪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凸显重点,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在表现狐狸贪得无厌、绝食成功的心理表现时,我们采用延长相同内容、放慢速度和做定格处理,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含义有更加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三、拓展想象空间,丰富幼儿词汇

多媒体在教学中随意放大、缩小、定格、画面的移动,都可为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提供方便。在《狐狸吃葡萄》中,当狐狸想办法吃葡萄时,笔者采用了定格,此时让孩子们展开猜想,狐狸会用什么办法吃到葡萄,孩子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方法。接着在狐狸做梦时,笔者又让孩子們看着梦幻般的情景,想象狐狸在梦中梦见了什么?孩子们似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有的说狐狸梦见烧鸡、蛋糕,有的说它梦见了神奇的人参果…… 在散文《小树叶》 中,当讲到渐渐长成大树时,我将演示放慢速度,笔者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画面的启发,有的蹲在地上模仿小树,摆动双臂渐渐长高;有的还扭动身体,踮起脚尖使劲长。留有想象空间的动画,拓展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使孩子们情绪活跃,思维积极,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景激情的优势,激发孩子们美好的情感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孩子们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例如,散文《秋天》前一部分描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此时,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片的枫树林,枫叶似火、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果园红一片、绿一片,随着音乐、飘摇而落的树叶似碟飞舞,此时,一朵朵菊花争相绽放,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声声赞叹。当孩子们被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时,美好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第一,能为孩子们提供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词义,提高意义识记能力。第二,能扩展孩子们的词汇量,它为孩子们的词汇扩张提供了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学条件。特别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新词,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语言的教育方式,幼儿常会有意识地对这些词汇进行延时模仿学习,使这些词汇变为幼儿自己的语言材料。第三,多媒体电脑动画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黏合、夸张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发展特点,对孩子们有较强的吸引力。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