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2018-07-21 17:55吴海原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高校

吴海原

摘要:开展高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研究具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我国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出具有通用较强职业竞争能力的人才,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培养出可持续成长的职业人才,从而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变更、岗位变换的严峻环境,提升职业迁移和成长发展能力。已有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模式太局限于理论教学,仅有的实习课程或实践操作课程也仅仅起到了解基本操作的作用,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實践的要求。开展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教育;课程

一、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现状

(一)教育目标定位不高

目前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缺乏对学生毕业或就业后的自身学习和职业成长的教育定位。在当前社会生产力对从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目标定位应随之增高,通过产学结合,发挥校企合作效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长性职业人才。坚持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定位,不仅对于学生就业后的发展而言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二)产学研结合程度有待提高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生产实际的结合及研究,立足于校外实践或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正是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体现,但在教育培养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我国社会市场中,生产实践与职业人才教育研究脱轨的情况日益突出。中国生产享誉世界,是世界各种产品的生产车间,“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然而,中国工人的成长情况却让人堪忧,匠人成长的缺失,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对比,无时无刻都在提醒高校教育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二、开展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相应的技能操作能力,更需要的是良好的与人沟通获得认可的能力、通过主动收集相关职业收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精益求精有匠人潜质的高职人才。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深入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作用,主动开展生产实践、理论学习、教育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将教育研究贯穿在生产实践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上,贯穿在顺应科技改革的新技术理论知识教学中,通过研究生产实践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不同需求,达到改革教育培养模式的目的。

三、开展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研究的建议

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各类高校应当立足各地市社会生产及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正确定位培养方向,通过正确运用已有的国家和各地政策支持,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教学,积极有效的推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实践研究的开展。

(一)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从90年代我国高校学生作为高端人才在社会生产需求上的供不应求,到21世纪高校学生求职过程中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增高的现状,体现了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然而从社会生产实践需求中也昭示着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生产实践对人才需求的矛盾,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实践各环节能创新可发展人才的紧缺,我国社会对匠人培养的要求日益重视。另一方面是各类高校毕业生无法有效实现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成长的困惑。提示着我们,各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职业人才培养方向,立足于社会生产实践需求,立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正确定位,响应国家匠人精神培养政策,培养具有职业成长发展能力的全方位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第一步是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开始的。立足于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定位,优化以往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和能力培养课程的占比,提高能力培养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以培养具有匠人精神的可持续成长型人才为目标,增添结合社会生产实践的课堂生产环节系统教学,将社会生产实践研究搬到课程中来。利用已有的国家就业实习政策支持,穿插社会生产实践教学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让学生尽快熟悉社会生产实践需求,从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短板,再通过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同时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进行平时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以量化的目标来进行研究归纳,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深入。

四、结束语

如何有效开展高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研究的难点,如何将社会生产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是课堂体系设置一个难题。然而只有立足社会生产实践需求开展成长型人才培养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力对生产劳动者职业能力的需求。本文通过论述如何有效开展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改革研究,本文立足社会生产实践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增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建设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的方式,提出了通过邀请企业参与课堂教学,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培养模式,以达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匡中芹.应用型经贸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180-182.

[2]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9):81-84.

[3]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90-91.

[4]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9-124.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高校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