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2018-07-21 17:55靳雅娜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态语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

靳雅娜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通常会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必不可少。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非语言交际相关的概念,之后介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具体体现,最后总结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

一、非语言交际概述

(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人们日常交际的手段,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其中胡文仲给出的定义最为简洁易懂,胡文仲指出:“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而且非语言交际又包括很多内容,例如体态语,副语言、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等等。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1.非语言交际是连续的

非语言交际是连续不断的,当一个人走进一个房间或者开始与人交流时,他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表情、肢体语言等等都在传达着某种信息,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是一直存在的。

2.非语言交际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

非语言交际可能是自觉地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例如一个人看到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会自觉的露出微笑表示欢迎。再例如一个人会穿戴一些名牌衣物来提升自己的品质。这时候人们的非语言交际是有意识的。但是有些时候人们是不自觉的,例如人们的习惯性行为,例如中国人说话声音很大,会让其他国家的人误以为在吵架,这时人们的非语言交際是无意识的。

3.非语言交际是模糊的

非语言交际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也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表示意义的符号。所以要想正确理解一个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例如人们会因为开心激动得哭,也会因为悲伤难过得哭,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的哭。所以我们很难单纯的判断一个人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意思。

二、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一)讲解语言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积极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讲解语言知识时,对外汉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体态语,所以这部分主要从体态语方面来分析说明。

在讲解语音的声调时,教师会用到非语言手段,会用手势来提醒学生声调的走势。在讲语音的舌位时,图片仍然不能很好地展示,教师就会用手势来辅助教学,例如:用一只手在上表示上腭和牙龈的位置,另外一只手在下表示舌头,四指弯曲来表示舌头的弯曲程度和相对于上腭的位置,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外国学生也容易记住和模仿。

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而且词汇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词汇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例如用图示法和实物展示法讲解名词。在汉语词汇中有大量带有体态特征的词语,例如:哭、笑、打、拧、提、抬头、低头等。在讲解这些词时,教师在讲解词义的同时也会辅以体态语,学生也可以很快的记住,而且日后就算遗忘,也可以通过回忆体态语的动作来重新记起词语。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体态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体态语的辅助教学几乎是每位老师都会采取的方法之一。

汉语语法十分抽象并且难以解释,但是我们也可以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语法教学也可以用体态语来辅助教学,例如:讲解“一边……一边”,教师可以举例子:一边擦黑板一边说话,与此同时教师做出这个动作让学生来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趋向动作补语之类的语法也可以用体态语,例如:走过来、走过去、放进来、拿出去。

(二)课堂管理

在课堂的管理中教师也会用到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例如上课时,难免会有学生开小差、说话、玩手机等,这时候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会采取一些非语言交际的手段,在面部表情上会严肃、在眼神上给其示意或者在音量上突然提高,这些都会起到提醒的作用,学生也会意会。另外,教师也会通过学生的反应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例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上课说话、玩手机等一切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也是学生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这时候教师就会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反应从而调整自己或者提示学生。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非语言交际问题

(一)衣着打扮

衣着打扮是非语言交际的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的衣着打扮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国家对教师着装的要求是不同的。中国对教师的衣着没有太多的要求,不能太过暴露,整洁自然即可。在泰国,教师上课穿的衣服必须有领子和袖子,女教师的裙子不能在膝盖以上,而且每天都会穿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在韩国,教师上课不能穿毛衣,要穿外套,而且需要穿拖鞋上课。总体而言,教师的穿着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还是要在学习上。

(二)表情动作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适度地运用动作手势,在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时可以使用手势语,手势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过多地使用手势语等肢体语言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小孩子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的动作手势也要适当调整。除了教师自己的动作手势,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动作手势,最好能够就某种手势达成一致,例如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如果这个学生举起了两根手指,教师也不清楚他是否要回答问题。

(三)座位排列

座位排列属于空间使用的一方面,空间使用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部分。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教室里座位的排列也是不同的。教室的空间应该合理利用,座位也应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或者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总之,不论在哪里教汉语,总用一种座位排列方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适当改变座位排列方式会给学生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尉万传,张鲁昌.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猜你喜欢
体态语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