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普新区满族民俗旅游文化开发与传承

2018-07-21 12:15刘庆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

刘庆帮

摘 要:民俗旅游是以欣赏各民族民俗风情为对象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方式。本文通过挖掘、利用金普新区满族民俗文化资源,促进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承,助推特色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满族民俗 文化旅游 开发传承

大连金普新区有着7万左右满族人,在这里,满族人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习俗。随着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适时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提升我区文化旅游的品味和层次,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1]

一、金普新区满族民俗文化资源情况

深度挖掘、利用满族民俗文化中的内涵,使之成为区域对外宣传的窗口和纽带。七顶山街道和石河街道长期保持着满族传统民俗文化优势,主要有:

1.饮食文化资源的利用

满族先人们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饮食习惯也是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造就的。他们喜食猪肉,喜爱粘食、蜂蜜等。民间的风味小吃以小窝头、大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等为主,白肉血肠是其最具特色的菜肴之一,火锅也是满族饮食特色,在满汉地区流行已久。与满人的豪爽相匹配“八碟八碗”、“满汉全席”,至今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饮食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包装和宣传,一定会让旅游者流连忘返,并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民居文化资源的利用

传统民居是各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带有浓郁的本民族文化烙印,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真实性,其历史、文化价值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并传承下来。金普新区不仅拥有清代建筑遗存,还有特色满族民居。“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和礼节习惯,“窗户纸糊在外”就是满族人适应气候的智慧选择。民居文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体现。这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若保持原汁原味, 利用自身的特色,被开辟成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体验全新的居住习俗,市场潜力无限。

3.服饰文化资源的利用

满族的民族服饰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显现出浓郁的骑射民族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满族传统旗袍是世界服装舞台上一朵靓丽的奇葩,旗袍手工刺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赫图阿拉、四平等地已经形成旗袍产业。不仅中国人喜欢现代满族服饰,连许多外国人也对满族服饰爱不释手,我们借鉴上述地区的经验,大力挖掘、开发具有古典和现代融合之美的旗袍相关产业将具有很大的旅游经济价值。

4.节庆文化资源的利用

满族节庆民俗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有颁金节、春节、二月二、清明节等,尤其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满族"颁金节",是满族最盛大的节日,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珍珠球、跳马、跳骆驼、荡秋千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太平鼓、八角鼓和地秧歌等游艺活动,还有满族民间艺术展示等等,在满族地区方兴未艾,独具韵味和特点。我区在传承满族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把采摘、品尝大樱桃、草莓、蓝莓等区域特点的绿色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丰富的满族民俗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将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婚嫁文化资源的利用

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婚礼风俗,主要包括通媒、小定、拜嫁、下茶、开剪、摘他哈、迎娶、坐帐、分大小、回门、住对月等程序,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参观,参与体验快乐幸福的感受。通过这具有浓郁乡土气和民族特色的婚俗,旅游者不但了解满族的婚姻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了解到满族服饰及日常生活礼仪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游客增长了见识,尤其对亲子游、情侣游、家庭游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金普新区发展满族民俗旅游文化的思考

如何发展金普新区满族传统文化并形成当地旅游的金字招牌?应该遵循时代性、民族性、独特性的原则,将满族民俗文化资源用以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整合,形成特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旅游资源开发体系。[2]

1.根据本区域特点,开发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模式。石河街道东沟村充分利用文化优势,让游客观赏参与的非遗“五坊”( 油坊、酒坊、粉坊、水坊、豆腐坊)仿古建筑颇具满族色彩,以及满族文化商品购物长廊和满族文化展示厅,让游人在领略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魅力之余,还可以品尝购买“五坊”产品和各种旅游纪念品。这种形式可供游客集中身临其境观赏民俗景观,仿佛走近古老的满族风情街。

2.發挥本地优势、特色,开发以当地人的歌舞、民间乐队、饮食、体育竞技、采摘生态果蔬和其他的生活、劳作、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模式。七顶山街道朱家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满族文化广场上,满族图腾海东青神鹰雕像矗立在满族文化广场,满族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游客在别开生面、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民俗活动中大尽游兴,从中亲身感受满族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再融入满绣、剪纸、秧歌表演等项目,尝试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更好的满足游客渴望参与、互动的需求,效果更加明显。

3.开发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的开发模式。吸引、鼓励公私投资开发民俗旅游项目。如七顶山街道梅贾村梅世江院内300多年的枣树足以鉴证梅贾村的满族发展历史,他本人自盖民房组建民乐团体,多次受邀演出而获奖;70多岁的隗玉兰老人,并不富裕的她却自掏腰包建立了金普新区第一个满族文化浓郁的“文化大院”;活跃在陆海村“红樱桃艺术团”,团长林淑华每年拿出十多万元,开展各种满族特色艺术表演,为敬老院献爱心,并在省市区屡获大奖等等。

满族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需要共同开发,更需要加大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满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促进区域文化经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翠.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科学教育家.2008(08).

[2]邹忠,刘敏,刘聚梅.中国旅游民俗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7).01.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
西塘古镇文化旅游形象提升研究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以旅游开发整合烟台市开埠文化的研究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四川文化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议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