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

2018-07-23 02:37平亚茹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北京100091
生物学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器官概念核心

平亚茹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北京 100091)

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提出“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认为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1]。由于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的研究是思维研究的焦点和基础[2]。正如斯腾伯格所说:“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心的目标。”[3]因此,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论述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构建单元核心概念体系,为思维活动规划路径图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并非集中于某一章节而构建,该单元既有贯穿前后的一些重要科学思想和方法,又有需学习、探究的相似情境,还有内在的知识逻辑联系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整体上的考虑设计[4]。因此,在设计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先构建该单元的核心概念体系,如表1所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此作为思维活动路径图,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

表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单元概念体系[5]

由表1可以看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在大量的关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裂、分化事实,以及关于组织、器官和系统一般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形成的,可以统摄一般概念,且具有迁移应用的价值。一旦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后,就可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组织细胞不同”等大量的事实性知识。因此,学生在形成核心概念后,通过核心概念的迁移应用,可由概念性知识转化为事实性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2 感知、生疑、激疑、释疑,让思维围绕核心概念而展开

中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2]。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创造丰富的感性材料,为青少年从经验型抽象思维过渡到理论型经验思维提供有力支撑。

2.1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盆不同种类的植物,例如,金橘、番茄、菊花、豌豆苗、柏树(盆景)等,探究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组成。

当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让各组成员分别介绍植物体的组成。例如观察菊花的小组提出植物体有根、茎、叶、花4种器官,观察金橘的小组提出植物体有根、茎、叶、果实、种子5种器官。各组汇报结束,可请学生归纳这些植物体的共同组成器官。通过归纳,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植物体是由根、茎、叶组成的”。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植物体有花、果实、种子,有的植物体却没有?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思维活动产生的渴望被解答的疑问。教师不应立刻解答这一疑问,而应将其抛给学生分析。有的学生认为,这些植物也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例如,豌豆苗还没开花,更谈不上结果,所以看不到花、果实、种子。有的学生认为,并非所有的植物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例如,柏树就是不开花植物,没有果实。此时,学生争论很激烈,并充分暴露其前概念,作为教师要转化学生的这一前概念,指出柏树、松树等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结果的,只有绿色开花植物体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绿色开花植物体六大器官的环节,教师可有意选择柏树,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通过对比分析构建绿色开花植物的概念。

2.2 提出基本问题,激发思维,让思维围绕核心概念展开 基本问题是教与学的关键驱动力,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在以行为表现为本的活动与更深层概念性理解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基本问题是帮助学生在更复杂水平上进行思维的一个有效工具[1]。

在学生构建“绿色开花植物体直接由六大器官组成”这一概念后,教师可提出这一基本问题: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相同吗?围绕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提出基本问题,目的是以基本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其思维活动指明方向。

2.3 基于基本问题设计探究实践活动,将思维引向基本理解 基于基本问题设计探究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剖、观察植物器官,探究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促进基本理解(抽象概括),构建概念。

基本理解是思维综合水平的基础。由于它们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的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可称之为基本理解。抽象概括是对概念关系的表述[1]。

2.3.1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通过对比观察番茄果实,学生发现果皮、果肉和细丝的分布、硬度、形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根据番茄表皮坚韧,以及表皮破损后易腐烂的生活经验,推测表皮具有保护功能;根据果肉有酸甜味,柔软、多汁,推测果肉细胞有储存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功能;根据黄白色的细丝深入到番茄果实的各个部分,推测细丝起“联系”作用。

2.3.2 猜想是思维的“翅膀” 在交流时,学生可根据植物各部分的功能推测细胞的特点,从而发展根据事实提出猜想的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2.3.3 体验是思维的“源泉” 为了寻找证据,验证猜想,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发现植物器官不同部位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细胞不是散乱地排布,而是有序排列形成一个个细胞群。教师无须告诉学生各细胞群是什么,可让学生命名这些不同的细胞群。学生根据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学过的有关的组织概念,结合观察和推测,会将表皮、果肉、细丝分别命名为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及联络组织。由于他们不知道细丝的功能,就会暴露出其前概念。为了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教师可出示茎、叶、花都变红了的百合花,引导学生思考:红墨水是如何从茎运输到叶、花的?学生认识到变红的细丝是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之后,教师可请学生品尝雪花梨和甘蔗,体验机械组织、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存在方式及区别,说出各组织的功能。由树为什么能不断加粗等现象,分析分生组织的功能。可见,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思维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猜想、体验,建立表象,对各种组织如何形成器官形成感性认识。

2.3.4 概括是思维的“内核” 在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构建“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概念。

2.4 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让思维引领概念系统化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由微观到宏观,再由宏观到微观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绘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图1)。

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细胞是最基本的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其中每个层次都是一个整体,通过系统思维,运用综合分析法,将细胞各个结构依据其功能联系起来,才能从整体理解细胞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配合完成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总之,以思维活动为主线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来看,经历从经验型(感性)思维方式到理论型(理性)思维方式的飞跃。从学生思维训练的预期效果来看,即将经历从再生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可以说,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思维的发展过程,而逐步构建概念体系的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器官概念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类器官
幾樣概念店
ORGANIZED GIVING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