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词中作者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018-07-24 10:28丁志峰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塑造古诗词

丁志峰

摘 要:塑造自我形象是古诗词的常见内容,也是作者抒情表意的必要方式与手段。自我形象可以直接塑造在诗词中,还可以隐于诗外。它是真实的,可感的,是作者在特定时段、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产物,是作者心志的外现,是瞬间或非瞬间的永久性定格。

关键词:古诗词;作者;自我形象;塑造

作者塑造自我形象会根据创作表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作者在诗词中塑造自我形象有直接塑造和间接塑造两种,而每种方式下又有不同的具体方法。

一、直接塑造

在诗词中直接塑造自我形象的方式很常见。具体来看:

1.采用细节(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刻画自我形象

这种例子很多,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凭”、一“流”之间,一位年老多病、孤独无依却又心系苍生、忧国伤时的诗人凭轩远眺、老泪纵横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形象看似衰弱,实则高大。

2.运用相应的手法

運用相应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常见方式。这里以几种常用手法为例,举例说明。

①虚实结合。通过眼前之景之事,结合想象、回忆等方式来刻画形象。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的前两句已经塑造了冬至夜中灯前抱膝枯坐,只有影子相伴的无比孤寂、思家的诗人形象,后两句运用反(托)写与想象手法,不直写自己思家,而从想象反着写起,说家人此时“夜深坐”,正在说着自己。虚实结合,这样的结构与写法,使抒情更浓,把诗人异乡思家的情状表现得更充分。

②比喻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比喻写出了渺小而孤独飘零的自我形象。

③对比手法。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首、颔联:“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运用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与自己对比,突出了自己淡然、洒脱、高雅的隐士形象。

④夸张手法。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夸张手法写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3.直接进行外貌性格的刻画

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陆游《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写自己晚年之形象。

4.通过抒发感慨、倾吐内心等方式来刻画自我形象

如陆游《书愤》直接塑造了两个诗人的自我形象:“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塑造了诗人青年时期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展示的是自己晚年时期壮志未酬、早生华发的形象。“早岁那知世事艰”和“塞上长城空自许”就是诗人在无情时间下的感慨和内心的直接倾吐,激愤与无奈的情状表露无遗。

二、间接塑造

间接塑造是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塑造诗词中的主人公形象

诗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有时是根据想象虚构的,但有时是真实的,它便成了作者自我形象的代替或写照,也就是用主人公形象来暗示自我形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塑造的琵琶女,和作者命运相似:都来自京都,都经历人间冷暖,是落魄失意之人,都身处凄凉困苦之中。作者从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至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2.借助物像来刻画自我形象

这种方式一般出现在托物言志的诗词中。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鸿不就是那个被贬黄州后孤寂而又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诗人吗?

3.充分地渲染铺垫

①运用一些特定的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意象)或事物,通过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渲染来衬托、刻画自我形象。

柳永在《雨霖铃》开篇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用寒蝉(叫声)、长亭、骤雨等哀景渲染了离别时感伤、凄凉的氛围,在如此环境中,恋人依依不舍,无语胜千言,而兰舟催发,又不得不走。可以说环境的渲染让离别的痛苦更深,同时又是可感的,能带领读者走进画面之中。

②还有一类用衣着外貌进行渲染铺排刻画人物形象的例子。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盛装打扮的细致描写: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是刘兰芝从容镇定之下反抗的表现,虽内心痛苦,但也要走得有尊严。

4.塑造“象外之象”

作者往往将自我形象进行隐藏,以冷眼旁观的身份出现。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直接塑造了灵澈上人超然清寂的形象与风度:苍苍山林,杳杳钟声,在斜阳之中,几重青山之外,他背着斗笠,渐行渐远。而在这主人公形象的背后隐隐的还有一个诗人形象:苍山,钟声,夕阳下,青山外,久久伫立,默默目送朋友灵澈上人渐行渐远。这是一个对友情无比珍视的诗人形象。可以说,全诗创造了一个画中有画的美妙境界。

5.借用典故来刻画

如辛弃疾《永遇乐·登建康赏心亭》下篇: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作者借张翰,许汜与刘备、桓温北伐等典故表达了自己既不愿归隐,又不屑谋取私利,感叹时光易逝,功业难成。

总之,诗(词)人塑造自我形象的方法是多样的,这里只是大概列举一二而已。要说的是,各种方法都不是互相独立的。一个成功的自我形象是作者依照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塑造的,这中间往往又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注: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PLG474。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塑造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古诗词中的新年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