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之有道,学之有效
——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先学单的设计方法与运用*

2018-07-25 04:33陈春苗王先秀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先学文本作业

陈春苗 王先秀

教师讲课先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学生的“备学”,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预习或先学。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却普遍存在着英语教师布置的先学作业目标不明,形式单一(笔者抽查了本校四至六年级各四个班的英语先学作业,雷同惊人,都是听录音,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完成,有的学生甚至不把这样的先学作业当作业(笔者同样做了调查,一个班当中只有20%的学生认真按要求去做先学作业,30%的学生很坦诚地对笔者说,只有要上公开课时才做做先学作业。7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这样的作业,因而没有认真去做甚至根本不把先学作业当作业。)其实,设计先学作业布置学生先学,是为了让学生有“备”而学,带着准备进入英语课堂学习。其作用至少有三: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让先学作业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上述目的,我们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探索了阅读教学先学单的设计与运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一搜——搜寻文本背景知识

对于一些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类阅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跟课文相关的语言或有趣的典故、谜语、绕口令等背景知识。学习六年级下册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 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先学单:

六年级下册 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收集你知道的濒危动物并说说他们临近濒危的原因编一个濒危动物的谜语考考你的同学

又如学习“What would you like?时,考虑到学生实际三餐的食谱中会涉及到一些课本外的词汇,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自己三餐中的食物类词汇,设计了如下的先学单:

I havefor breakfast/ lunch / dinner.We haveon Monday/Tuesday/Wendnesday……I likebest.

学生对此类收集活动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课前,学生主动参照课文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完成先学单,交流心得。有了这个背景铺垫,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二、填一填——填入文本基本信息

在一些篇幅较长、教授新句型多的阅读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在课前设计表格先学单。表格能直观地呈现文章脉络,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可以把多项内容进行比较和分类,便于学生加工、处理信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条理清晰的要点。如六年级下册 Unit 6 Steve Jobs,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先学单:

请你跟金太阳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表格:

In 1955Steve Jobs was born in America.When he finish schoolIn 1979In 1985In 1998In 2011

学习本课时,在课堂热身之后让学生拿出先学单,谈谈自已对本文的理解和想法,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逐步拆除语言支架之后能灵活顺畅地运用语言。这得益于有效的先学单的设计和运用。

三、画一画——画出文本生活创意

对于一些文本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先设计好创意作品,如画自画像、画朋友和亲人、画喜爱的动物、画植物的生长过程、画四季变化图案等。如学习围绕房间及房间的陈设这一主题的内容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先学单:

1.Design your own room.(设计你的房间).2.Talk about it.(谈论房间)There isin my room.There arein my room.

房间及家具摆设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设计这样图文并茂的先学单,至少有以下优势:一是简洁清晰,直观形象,更能激起学生兴趣。二是以图的形式来组织知识和表现知识,实质是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现,为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提供的“脚手架”,易于学生学习操练。许多学生借助这个先学单,把自己喜欢的小摆设、小玩具也放进了房间,主动向家长请教或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学会了相关的英文单词。

四、做一做——做出文本情感体验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普遍喜欢做手工。如做一张明信片、一张贺卡、一个面具等。高段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引入手工制作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五年级下册 Unit 6 See you at he party 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做“生日邀请卡”的先学作业。请结合课文内容,按下面的提示设计一张生日邀请卡,别忘了给卡片加上你喜欢的花纹。

Dear. My birthday is on. I am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at.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 The party will begin at. You can arrive at.I hope you can come.Yours

学生完成了此先学作业,学生对邀请卡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便轻而易举了。又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 Unit 12 Christmas 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先学单:

Unit 12 Christmas上网收集有关圣诞节的物品单词收集有关圣诞节的食物上网了解圣诞习俗收集圣诞节的祝福语,并设计一张圣诞节贺卡

五、标一标――“标出文本个人领悟

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尚处于形成期,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问题圈出中心词、中心句等。在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文章时,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做记号。学习赵淑红老师主编的《拓展读与写》六年级下册 Module 5 I will choose to visit China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先学单:

Molule 5 I will choose to visit China给文章加一个新标题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圈画出难读的单词、难理解的句子。摘抄课文中的新单词,并查字典写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困惑。(可用中文或英文)

这个先学单设计与运用的意义在于有意识地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还包括速读、扫读、跳读和细读等,让学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精读课文时获取细节信息。

六、读一读——读出文本语音语调

小学英语教学听说领先,学生的语音、语调在聆听和模仿中不断进步,最后取得质的飞跃。在阅读教学中,听、跟读等环节同样可用于先学阶段。笔者在阅读课之前,给学生安排听读星级先学单,学生只需要在五角星上涂颜色即可。

听读星级先学单姓名班级1、这篇课文我听读了☆☆☆☆☆遍。2、这篇课文我跟读了☆☆☆☆☆遍。

别看这样一张小小的卡片,其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荣誉感,谁也不想落后于人。于是,大家都争着完成五星。听读目的自然达成了。我们还可以设计专门的听读表。如:

英语听读记录表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题目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模仿读★★★★听读时间评价家长签名Unit 10 How to stay safe

七、演一演——演出文本个人想象

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可以在新授之前,让学生尝试着发挥想象来演一演。学习六年级下册 Unit 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课文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先学单:

Unit 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龟兔赛跑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请你给乌龟和兔子配台词,并和你的同桌表演故事

八、说一说——说出文本重点难点

阅读教学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这些语言点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它们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却不一定是重点。如果在课堂内过分关注语篇中的零碎语言点,忽视主要的教学目标,那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先学单,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初步理解这些新的语言点,在课前将它们解决。如六年级下册 Unit 10 I can’t wait to see you,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先学单。

Unit 10 I can’t wait to see you跟金太阳读短文,圈出难理解的词组或者单词,并把它抄写下来从文章中找出下面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1.I will buy a gift for you with that money.2.Natural beauty is fa-mous in Canada.3.I will get to the airport next month.读短文,尝试用:where,what,when等特殊疑问词给同学们提问题。例如:Where will Li Hua stay in Canada?

学生在完成上述先学单时,需要提前查字典,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同样是让学生听录音,这种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去这样做,而不是教师用硬邦邦的语言要求学生去听去查,更加有利于学生整体解读文本,提高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

以上先学设计的方法可单一使用,也可综合使用。这样的先学作业设计,不仅为老师的检查与评议、了解学情提供了依据,也增加了先学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真正 “有准备”地开启新的学习,做到“预”之有道,学之有效。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在完成日积月累的先学单中逐渐成熟起来。

猜你喜欢
先学文本作业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作业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
我想要自由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