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2018-07-25 04:33张丽贞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母运算教学方式

张丽贞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驾驭者,而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学习,被动的接受,而学生根本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好,上课既有教具、学生又有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整节课教师以“创新”为名在教学中搞花架子做秀,课堂上做着追求虚伪的形式主义;上课满堂“牵”,生怕学生不懂,常用“是吧”“对吧”等词语暗示答案或给学生提供答案,很多时候是“自启自发”“自问自答”。试问,这样的课怎样能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呢?怎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巧用数形结合,让数的运算算理更加容易理解。

《课标解读》中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算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可以看出运算算理的重要性,而越是到了高年段数的运算算理的理解尤为重要,同时也尤为抽象。计算方法,老师能比较容易的引导学生找到,但是算理的理解就比较难,也比较抽象。如何解决难题?数与形结合,能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动者。在无声无息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清楚算理与算法,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多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很多学生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数学难题的时候容易教条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思维定势,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采取少讲、多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思维来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通分的过程中,不要怕时间不够而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讲解,这样学生很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也很难打开。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问:1/2和1/3哪里不一样?学生会说分母,教师接着问“可以把他们的分母变成一样吗?”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了,他们会有很多办法,也会犯很多错误,至少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都在进行有效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领悟到通分的实质就是根据分数的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放大,直到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实施,我国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能做出相对优异的成绩,让我国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当然,毫无疑问,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致力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和进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分母运算教学方式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