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2018-07-25 06:22李玉芳黄雪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动静脉

李玉芳 李 瑾 黄雪峰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法, 通过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 将原本应该在体内进行的物质交换等过程移至体外进行, 在体外清除血液废物然后再送回体内, 从而达到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的目的, 血透动静脉内瘘是血透的主要路径, 具有微创的优点,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1]。品管圈是一种能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品管形式, 护理品管圈是按照品管圈的规则进行护理操作, 研究发现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主要评价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需要定期进行血透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18~68岁;采用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无药物相互作用;排除神经异常, 不能正常交流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6∶19, 平均年龄 (56.3±11.4)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17∶18,平均年龄(54.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传统护理要点实施护理, 实验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护理要点实施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成员均为本院血透中心护理人员, 所选成员均为自愿参与研究过程, 共选取6名成员组成品管圈, 其中1名辅导员、1名圈长, 其余4名为圈员(可分为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名), 以“降低穿刺渗血率、提高穿刺成功率”为主题, 以“净化圈”为圈名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研究活动[2]。

1.2.2 现状把握 每周2次组织所有成员开会讨论穿刺存在的问题, 制定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针对上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穿刺渗血的原因、失败的原因等进行分析。

1.2.3 要因解析 首先由4名圈员对渗血原因、穿刺失败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等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然后将讨论的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圈长, 最后在每周2次的圈会上进行讨论、修正,由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3]。

1.2.4 对策拟定 品管圈组员通过圈会讨论出优异对策,对策评定方式为:6名成员共同打分, 其中优为5分、可为3 分、差为 1 分 , 每项分值为 7~30 分 , 总分 90 分 , 分值越高 ,说明对策越优异, 尽量选取评分高的对策实施。

1.2.5 实施 反复穿刺是穿刺渗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本院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讲座以及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 制定穿刺流程、规范穿刺动作或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进行阶梯式穿刺,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及渗血发生率。由责任护士统计每组患者研究期内共透析次数, 并记录是否出现透析渗血现象;统计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次数, 并记录成功次数、失败次数, 分析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渗血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穿刺渗血发生率为1.28%, 低于对照组的 3.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穿刺成功情况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9.57%, 高于对照组的9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渗血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具有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内容人们自发组织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小组, 形成团体有利于集思广益, 全体成员密切配合,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品管圈一般由5~12人组成, 所有组员均为自愿加入, 通过对品管圈护理内容的透彻研究, 提高工作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通过品管圈成员对护理内容的探讨, 增加自身护理知识, 提高护理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工作效率[5]。

品管圈管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有所不同, 品管圈强调全员参与意识, 通过全员配合依据PDCA程序进行工作, 发现问题, 并通过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进而实施[6]。品管圈活动包括主题选定、现状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评价以及标准化等十大步骤,概括起来即为计划、实施、确认、处置。选定主题之前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主题, 主题与工作目标结合, 越大越好;把握现状的目的掌握问题重点,以便为设定目标提高依据, 使目标设定更加合理化;标准化是在政策实施并确定有效以后进行的政策标准化, 标准化具有一定的制定要求;最后对整个计划进行反省、评价, 并定期核查, 品管圈活动通过程序化的管理提高了护理效果, 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7-10]。

综上所述, 应用品管圈护理降低了患者渗血发生率,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