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市绿道慢行道路休闲系统设计研究

2018-07-25 12:09崔苏琴
乡村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青山呼和浩特市绿道

崔苏琴

(呼和浩特市园林管理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通过惬意舒适的环境来缓解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已成为基本需求。因此,如何在建筑密布的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能够缓解城市快节奏生活压力的绿色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城市绿化的基础,城市的道路绿化系统不仅能够通过道路系统连接城市公园、游园等人工建设的小型斑块,而且通过打造线性绿化系统能逐步实现贯通城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休憩林地等大型斑块,最终形成融合统一且各具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城市慢行交通绿道系统是构成城市绿廊绿道的一部分,是紧密结合道路绿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一方面能够满足市民的无障碍交通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在城市中提供良好的林荫环境和生态景观。从功能来看,通过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交通保障设施、停车设施,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因此,建设城市慢性交通系统,是对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不仅能提高市民生活的品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的需求,而且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城市绿道与慢行道路系统概述

1.1 绿道的概念与特点

广义上的城市绿道,指的是自然存在的或者历史本来存在的以及人工建设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在内的连接滨河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1]。绿道具有以下特点:①线性的空间结构;②主要特征为连接性;③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项功能;④具有可持续性,能够均衡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⑤是一种特定的空间生态战略。

绿道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成为生态廊道,对生物的迁徙提供重要的生态环境;二是成为线性游憩空间,为人类提供运动休闲的环境和场所,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成为承载文化和保护重要历史遗迹的空间[2]。

1.2 慢行道路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慢行交通系统的核心在于“慢”,是相对于城市机动车交通系统而言的,由行人步行道路系统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构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不仅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主要构成。慢行交通系统体现的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交通态度,是一种以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为核心的城市交通体系。

慢行交通系统在体现交通便利性的城市功能之外,也体现了舒缓城市快节奏生活压力的一种社会功能。慢行交通系统的构成一般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及综合慢行道等。在实际建设中,可以根据现状和功能性选择进行建设,也可以进行综合建设。

2 呼和浩特市城市慢行道路系统的类型

2.1 山线—大青山雅玛图森林公园休闲步道

大青山休闲步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雅玛图森林公园,是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慢行道路系统的主要部分。其设计的初衷是打造一条以健身为主的步道,于2012年落成,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并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登山步道示范工程。目前已建设完成的步道长达100 km,已经形成了通达性强、覆盖性广的多功能景观性健身休闲慢行系统,不仅满足了徒步登山爱好者的需求,而且逐步完善了满足骑行的道路系统。该慢行道路由于其功能的定位和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国内较为出色的生态慢行交通系统。

沿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各类植被丰富,分布大面积的乡土树种如白桦、油松、杜松等,形成了乔木、灌木、高山草甸相融合的植物群落。健身步道依托了大青山自然生态景观,全程风光秀美、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舒适宜人。大青山休闲步道的建设完善了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这条慢行道路休闲系统的建立改善了市民与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区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进一步交融。

2.2 水线—环城水系百里慢行道路

呼和浩特市环城水系总长度51 km,是呼和浩特市的重要生态廊道和景观廊道。随着呼和浩特市河道景观提升成果的日益显著,为了满足市民能够实现在环城水系沿岸步行和骑行的需求,2017年呼和浩特市园林局重点建设了环城水系百里慢行道路(见图1)。这不仅是对河道景观功能的完善,更加是对城市道路系统的有益补充。通过在河岸绿地内建设3~5 m的慢行道路,形成沿河的双向慢行道路系统,将机场路慢行道路系统、大青山前坡慢行道路系统逐步实现连接汇通,最终实现全市慢行道路系统在空间上的完善。百里慢行道路的建成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有效分离,除了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为行人提供了山环水绕的优美环境。

图1 环城水系百里慢行道路

亲水是人对于景观的情感体现,环城水系慢行道路的建成可以说是进一步拉近了市民与河道景观的空间和情感距离。随着百里慢行道路的建设完成,今后该慢行道路能够实现将沿河分布的24个公园(广场)绿地串联起来,对于打造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廊道、斑块网络有着重要意义。

2.3 环城道路线—快速路绿廊慢行道路与出城连接线慢行道路

2017年,呼和浩特市园林局在二环快速路两侧打造便民绿廊慢行道路,在绿化道内辟出一条步道,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此步道的修建是对快速路慢行交通系统的丰富,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合理人性化的设计,特别针对附近公交站点和BRT快速公交站点出入的市民,可以直接进入绿廊无障碍慢行道路。目前,快速路绿廊慢行道路仍在修建中,建成后的绿廊慢行道路总计长约100 km,将成为环城道路线的主要慢行系统。

机场绿廊慢行道路是呼和浩特市打造的一条连接市区和出城口的重要慢行道路系统。随着呼和浩特市机场的搬迁规划,今后机场路作为新华大街的延伸段将会成为城市连接出城口的主干道,成为市政道路后的机场路面临着无人行便道的问题。通过建设机场路绿廊慢行道路,一方面解决了机场路原来只有高速路和辅道而没有人行便道的问题,另一方面打造了能够提供低碳绿色交通的活动空间。机场绿廊慢行道路以丰富的绿化及透水路面铺装为标志形成了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等功能需求的慢行道路系统,为这一区的市民提供了方便的且与主干道噪音粉尘隔离开来的绿色出行空间。踏上这条林阴路,行走于城市绿道,一种清爽与惬意扑面而来,虽在纷杂的城市干道之间,却有一种与纷杂隔绝的舒畅。机场路慢行道路两侧共修建10 km,目前先期尝试性打造第一部分,未来机场慢行道路将继续向东延伸逐步与大青山前坡慢行道路系统连接,打造出具有首府特色的城市慢行道路系统。

3 城市慢行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与绿化景观建设原则

城市慢行道路系统在空间上的布局,可以以山、大型公园为点,以湖泊、河道和道路为线,以某一区域为面,打造一个点、线、面结合起来的网格化系统。目前,呼和浩特市的慢行道路系统尚在逐步建设中,还不能够形成网络整体,在未来的逐步完善中可以考虑把山线、水线、城市道路线与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区、公园、游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绿道系统,充分考虑城市的定位、自然生态特点、旅游景观特色、文化地域特点等因素,形成具有呼和浩特市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自然廊道。通过串联慢行道路,使市民逐步实现散着步就能看山、望水赏景、玩味文化的“慢生活”状态。而实现串联主要需考虑慢行道的延伸,怎样在市区里打造慢行休闲道路系统是未来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绿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绿道的各个部分也是有机联系的。慢行道路作为绿道系统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与各个部分的关系,从整体绿地的功能体现出发,分析景观序列的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市民的需求,既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又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以植物造景为主导,确定好植物的配置方式,通过植物配置体现特色,对背景及周边景观要做到藏露有致,通过绿化景观序列串联绿道的各个部分,既和谐统一又不单调乏味。最终所要实现的是打造出一条开阔、趣味、协调、雅致令人玩味的风景道景观。

在慢行道路的绿化方面,首先,根据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气候条件以及慢行道路所处的交通环境和条件,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耐贫瘠、耐干旱、耐修剪、病虫少和株型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以减少养护的难度和费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季相变换需要搭配的植被色彩、观赏特性以及与环境主题的呼应。种植方式上要以组团、群植为主,以表现植物群落的整体美感。其次,遵循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在设置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来分隔对向的车流的绿地时,不考虑体量高大的乔灌木,以避免对行车视线的影响,而是考虑种植小乔木、矮灌木及花卉、地被等。在交通绿岛或快速路入口、道路的节点等处,则注意避免高大植物,以点缀景石、园林小品为主,以起到标志提示的作用。在点缀小品上,要考虑用景题的手段深化绿色廊道的主题与特征。

4 城市慢行道路系统的绿化景观建设对策

4.1 植物的景观配置

在绿道慢行道路的景观设计上,体现绿化设计与周围人造景观的协调统一是一个重点。道路绿化应当体现的是一种韵律感、节奏感的秩序之美。因此,在植物造景上要通过乔、灌、草的不同组合与搭配形成高、中、低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丛植与片植相结合,绿化与彩色化相调和,使得景观序列虽有秩序感但不失活泼与灵活。考虑到慢行道路要营造适合人散步游憩的休闲空间,在设计上要打破传统的道路绿化等距种植的死板及单调的色彩。此外,最容易被忽略的林缘线和林冠线的处理,尽可能形成流畅的曲线,并且保留出透景线,适当的漏景能使慢行道路与周围环境结合得更舒适柔和而不生硬,从而使建筑、街景、水景等的艺术美得到体现。

另外,通过树木的巧妙配置,在树面与地面铺装之间可营造出一种通透宽敞延绵不尽的人行空间,充分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给行人形成一种强烈的垂直视角,这样原本不是很宽的慢行道路在空间上有了延展,而不显得过于郁闭压抑。而草坪边缘种植体量较小的植物群落,能一定程度限制行人视线的穿透。园林的美感在于适度,通过有通透感的草坪与边缘植物群落的搭配形成半开敞的空间,这样在视觉上若隐若现。所以,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使得行人既能安享于漫步林间小路,但又不被完全阻隔于城市街景之外。

4.2 道路铺装的选择

园林铺装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尺度、色彩、质感通过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给人们传输不同的感受,深化园林景观的意境。在道路绿化景观中,铺装的功能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更加凸显。比如,大青山登山步道的功能为人行健身,因此健身步道部分采用防腐木栈道;快速路绿廊慢行道路考虑人行与自行车慢行,则采用沥青面铺装;环城水系慢行道路考虑行人的亲水散步,则多采用木栈道;机场连接线慢行道路则采用绿色彩色透水沥青,与两边的新疆杨和草坪色彩统一起来。因此,慢行道路的铺装形式材料要充分考虑其功能及与环境的融合性,使慢行道路的整体景观协调统一。

5 结语

城市道路和河道景观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城市慢行道路这一线性空间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求越来越高。而在具体实践中,要积极把慢行道路绿化的景观性与功能性融合统一的设计理念运用到线性空间设计中,以此为基础体现出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属性,这样才能增强人们对城市慢行道路休闲系统的认同感,才能发挥城市慢行道路在城市发展中所要体现出的生态作用和社会作用。天蓝、地绿、水清、居洁不能成为城市环境发展的最终目标,舒适、惬意才是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

尽管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慢行道路系统建设尚在探索阶段,城市慢行道路的构建还未形成系统,但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呼和浩特市的生态建设将日益完善,系统性的绿廊绿道建成将指日可待。

[1]弗里克·卢斯,玛蒂娜·维恩·维莱特.绿道与雨洪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徐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青山呼和浩特市绿道
巍巍大青山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大青山颂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景观调查分析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呼和浩特市地标性景观调查研究
诗书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