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费”的建筑美学
——“浙江省台州市月湖小学”建筑设计侧记

2018-07-27 07:49王修水
浙江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月湖韵律矩形

王修水

(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当前,主流建筑师在巨大的经济潮流中随波逐流,非主流的实验性建筑师揣着情怀找个别滩头也是无力回天。“建设的大跃进,量的巨大压力,让不论是清醒还是盲目的建设方与建筑师,在这场运动中都是疲于生产,缺乏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来学习。”[1]非“行伍出身”、话语权在握的建设方,根据自己理解的建筑美学标准,不断地给建筑试穿各种花色、各种质地的外衣,让千奇百怪的一栋栋建筑矗立于中华大地。

笔者公司设计完成的“台州市月湖小学”(图1),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说,有些设计手法可能有点夸张;但自2017年秋期开始招生、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学生们、老师们和家长们的多方好评。作为一个建筑学人,笔者从建筑学专业的角度为您解读建筑设计的构思与历程。

图1 正立面主入口

1 主从关系的建筑美学

“对于大多数建筑设计项目来说,建筑师客观上扮演着一个代理人的角色,游走在各个部门、工种之间进行协调,而不是‘建筑美’真正的决策者,更不是塑造者。”建筑设计方案首先要获得委托方各个部门领导的基本认可,才能付诸实施;然而,各个部门领导往往是各抒己见,意见也很难统一;为了促成项目的尽快落地,这就需要建筑师多方周旋,各个击破,最终形成定案。

台州市月湖小学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新区开发的第一个公共建筑,是招商引资、吸纳人才的配套工程,以期解决落户人口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为了达到吸人眼球的标志性,南向主立面务必要求宏大、气派。经过多家建筑设计单位的投标角逐,笔者公司的设计方案(图2)中标入选,建成以后的效果(图3)与投标方案基本吻合。

图2 正立面投标时的效果图

图3 正立面全景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界是趋向于差异的对立,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及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

在台州市月湖小学的正立面设计中(图2、图4),左侧的教学楼和右侧的行政综合楼侍立两厢,处于从属的位置;而中央校园的主入口自然就成为了主要的位置。为了凸显主入口的恢弘、大气,本设计夸张地运用了巨型柱廊门厅,以正中照壁为中心,两侧建筑立面完全对称,强调了主入口中轴线的主体地位。而柱廊顶部中央高高的女儿墙,遮挡了放置在里侧的两侧建筑VRV集中空调的室外机。虽然通过两侧的对称形式,中央低矮的门楼也可以彰显中轴线的主体地位,但是这样的处理毕竟不够气派。作为一个小学,巨大的柱廊门厅失去了亲切与温柔,多了一份挺拔与崇高,但毕竟也是满足了新区第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振奋人心的“消费”需求。

图4 红色、坡顶正立面

2 尺度关系的建筑美学

“权力美学的历史要比商业美学悠久得多,从宫殿的建造,城市格局的划分,里面都体现着权力的控制欲和所着力表现的权威感。从埃及金字塔到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无不是权力美学发生作用的结果。”无可厚非,谁有话语权,最终建成的模样就是谁想要的结果。在业主巨型入口需求的框架下,我们尽可能地、努力地完善着这个设计方案。

图5 红色、平顶正立面

所谓的尺度感,一般不是指真实的尺寸和大小,而是指给人们感觉上的大小同真实大小之间的对比关系。对于月湖小学的主立面来说,良好的尺度感就是,虽然是个巨型的柱廊门厅了,怎么样才能让它感觉稍微小一点、稍微亲切一点,与小学生的年龄更相称一点?由于中央门廊左右向跨度非常大,如果降低门廊的顶部标高,降低空旷感,比两侧4层建筑还低矮的话,就会有缩着脖子的感觉,不够硬朗、不够气势。但从首层平层进入的话,个子还不够高大的小学生确实会感觉到自身的过于渺小(图4)。

为此,我们在主入口设计了直达2层的大台阶(图2、图5),大台阶的功能作用是串联起整个立体交通的重要疏散路径,2~4层可以直接通过2层平台进出各个班级;从形象上来说,站在2层大平台上的小学生,离柱廊顶部的距离接近了很多,除了有俯瞰前广场的良好视野之外,柱廊的压迫感也得到了大大的削弱。同时,我们在底景处设计了巨大的照壁(图6),一方面镂空的照壁遮挡住了远处高层住宅的立面,也防止校园被一眼看穿,无任何“期待”,另一方面让大平台与柱廊顶棚之间有了过渡与呼应,削减了无遮拦的空旷感。再者,“拾阶而上”的大台阶也寓意着迈向知识的殿堂,三五成群的学生可以奔、跑、走、跳,也可以坐在台阶上看书、交流,当然也是拍毕业照的好所在。这些特色设计,都将会成为小学生们成人后记忆的焦点,留下小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图6 底景照壁(照壁遮住了后面的住宅)

3 比例关系的建筑美学

协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该学派运用这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相同比率法认为,若干毗邻的矩形,如果它们的同向对角线互相平行或异向对角线互相垂直,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的话,就可以产生和谐美的关系。

图7 去百叶、加花砖正立面

图8 加线口、去台阶红色正立面

在月湖小学的正立面设计中(图7、图8),我们通过一系列“长宽比接近”的矩形,使得比例关系得到了基本的协调。这一系列的矩形是:左右两侧所有矩形的窗户,左侧矩形教学楼的整体立面,右侧矩形行政综合楼的整体立面,矩形柱廊的边界外框,矩形中央洞口的景框,矩形的照壁,等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矩形具有共同接近的“相似比”,使得正立面的比例关系取得了初步的和谐与统一。

4 韵律关系的建筑美学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因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古今中外的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的节奏感,这也就是人们常把建筑比喻为“凝固音乐”的原因。起伏韵律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的高低起伏等;连续韵律是以一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交错韵律是由三个或更多的要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等。

图9 深红色正立面

月湖小学的正立面设计中(图2、图4、图5、图7、图8、图9),我们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推敲,但每种方案都保持着美学设计中的韵律关系。不论哪种方案,正立面中的左、中、右三大块面都是通过4条竖向深色系的条块来进行分隔,也可以认为是左、中、右三大块面镶嵌,凸显在后面整个的深色系块面之上,如此就形成了轻、重、轻的起伏韵律;而左侧教学楼和右侧行政综合楼的窗户都是完全一致的,这种连续韵律的设计可以获得非常强烈的节奏感、音符感;在江南园林建筑中式元素粉墙黛瓦灰色系的设计方面,我们设计了檐口烟灰色的铝板压顶,窗户洞口周边烟灰色的铝板窗套,柱廊顶部如古代管帽帽翅般的青砖饰面,柱廊两侧外厢内退虚化的竖向条窗,柱廊两侧内厢小青砖梅花砖砌法形成的竖向条块,在柱头柱础墙裙部分采用青砖贴面,在柱身的顶部设计了青灰色的中式壁灯,在窗户非开启扇的固定窗扇外侧镶嵌用烟灰色铝合金方管打造的中式花窗线条等(图10),如此种种的设计让江南园林建筑的中式元素反复地出现,形成了交错的设计韵律。

图10 镂空梅花砖及窗饰细部

5 色彩关系的建筑美学

我国的古代建筑,无论是单体建筑的色彩运用还是群体建筑的色彩组合搭配,都是非常成功的,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色彩系统。朱白色系配上灰瓦很可能是唐朝建筑的主色;宋朝流行的青绿系统使檐下显得森肃清冷;明朝宫殿黄绿瓦面、青绿梁枋、朱红墙柱、白色栏杆的风格,更成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色彩特征。除了观感之外,色彩还有着一系列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对光的反射系数都是不同的,这就是色彩的物理作用;色彩在装饰城市建筑的同时,也在不同的建筑之间和同一建筑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起着重要的区分标识作用;色彩的情感作用是从人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要出发,赋予城市建筑冷暖的一种抽象意义;色彩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民族、城市的观念,称之为色彩的文化作用。

建筑色彩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成为了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月湖小学是集聚区的首座公共建筑,将直接影响并引导着新区整体的城市色彩设计。集聚区是台州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包括台州滨海汽车基地、金属再生园、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项目等一系列的产业工程,区域色彩应该以产业工程的灰色系为主导色彩。但作为学校建筑,有人提出很多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应用红砖,感觉很神圣、崇高,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多种红砖的尝试(图4、图5、图8、图9、图14);也有人提出,学校建筑应该安静、肃穆,应该采用灰色系(图11、图12);还有人说,浅黄色比较高贵、祥和、温文尔雅(图13);这么多的想法都是没有错的,更是美好的。至少,我们有很多人在思考建筑的色彩了,建筑美学在被重视、在被消费了,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图11 深灰色正立面

图12 浅灰色正立面

图13 淡黄色正立面

图14 浅红色正立面

通过十几轮的“穿衣戴帽”,最终,我们说服争论的各方,以工业园区的银灰、江南建筑的黑白灰,表达了学校建筑明快、严谨、整洁、幽静、素雅、低调、恬静等建筑色彩美学的设计理念。

6 结 语

在这个多元与繁荣的幸福时代,各种现象五彩纷呈、目不暇接,笔者觉得没有必要抱残守缺,要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接纳对于传统建筑美学自身学术性、独立性、纯洁性的各种质疑与挑战。曾经的“经典”痛心地沦为“混搭”,如果社会一直在接受“混搭”,那么我们的“经典”可能就不再是“经典”了,可能延续我们传统与文化的基础已经开始变迁了。

正是因为建筑美学被大众化了、平民化了,才听到了更多异样非主流的声音。当前,建筑美学被摆到了平常人的饭桌,来作为“家常便饭”的谈资,至少说明普通人都在关注自己的建筑审美价值了。“明星建筑”作为太阳存在,粗茶淡饭的“布衣建筑”像漫天的星辰也会是活得自我感觉良好的。当代被消费的多元化的建筑美学,也许“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猜你喜欢
月湖韵律矩形
月湖书生徐时栋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宁波月湖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化归矩形证直角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静月湖秋夜观(外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