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开展思路

2018-07-28 11:18谢丽霞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谢丽霞

摘要:有句话说得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数学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作者看来,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具备明晰的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

1.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

2.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教学时要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判断”。学生的创新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

3.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精神形成浓浓的学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课中的解题训练,应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般的解题步骤分为四步:(1).理解题意;(2).做解题计划;(3).按计划解答;(4).回答和检验。

关于第一步,十分重视数据的收集。在练习中数据可以是以画面的形式呈现的,其中有有用的数据,也有与解题无关的数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解决的问题进行选择。例如:小明有8只小猫,小红有9只小狗,小方有12只小猫,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通过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必需的已知数,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第二步,十分注意正确选择运算方法的训练。例如,给出同样的已知条件,如两种物品的数量,先提问求它们一共有多少,再提问求它们相差多少。此外也出乘、除法对照的应用题。

关于第三步,十分注意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一方面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如用减法验算加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等,通过不同的运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教给学生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的高位数是否无误。此外还注意教学生判断答案是否合理。

此外,还有画图、简化题目、尝试和猜想、用方程用公式等特殊解题方法。上面所举的解题方法,有一定的通用性,就是说,学生在解另外一些数学问题时,也将是有帮助的,所以说这些方法也可以说是“策略”。以解决策略的探讨为载体,实践证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學生的数学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只有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时,才能对面临的问题有进行研究的能力,才能有创造的可能。因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又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最常用,所以,我们要加强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1.类比联想,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

类比是一种反映较快的直觉思维方法,当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时,就可猜想两个对象在其它方面也存在相同或相似,即由特殊条件下的结论去猜想一般情况下的结论。联想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先导,只有通过联想才能使当前的对象与原有对象建立起联系,才能为类比猜想和直观感觉猜测提供参考,也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

2.数形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变通性。

图形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把数形结合起来,就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能由感而发,猜想到问题的结果。

在创造活动中,我们往往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成功。我们应总结失败的教训,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恰好符合发散思维的特点、特征。所以,我们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一题多解,就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3.借题发挥,培养发散思维的深刻性。

对一个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化探究,从而产生新的条件或结论,可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同时使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4.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

教师应将一些题目进行变化,产生多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综合训练,通过改编题目的求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创新大门的钥匙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

总的看来,搞好创新教育意义深远,门道颇多,而我们作为教师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李建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新[J].江西教育,2017 (27):60.

[2]刘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01):180.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