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焊接方法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07-28 07:08王洪凯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分析

王洪凯

摘 要:焊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机械制造业重点需求的专业之一。然而焊接教学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及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焊接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焊接方法;教学改革;分析

1导言

目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等院校都开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从原来的侧重理论知识灌输,转变为重视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焊接方法课程是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随着焊接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因此,高校必须要对焊接方法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2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不受重视

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许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把教学作为验证和加深理解理论课讲授的知识的手段,对教学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学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对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大量的理论课挤占了课的学时。

2.2教學内容陈旧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很快,然而教学内容更新相对滞后,不少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但是仍然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一些反映最新科学前沿知识的内容,却没有纳入教材。

2.3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属于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教师预先准备好材料,讲解内容、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机械地完成,报告也遵循一个模式,学生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3教学方法单一

焊接方法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在高职院校焊接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数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部分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再由学生练习焊接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对焊接专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焊接专业的教学质量。

2.4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衔接不一致

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出现矛盾,主要在于学校的教学计划不能跟上市场变化,课时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倾向于成本低的焊条电弧焊,己广泛应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氨弧焊安排较少;实验实训的部分设备过丁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目前学校操作车间的设备过丁陈旧,很多仍沿用多年前的老焊机,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同时也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学过程中实用材料和特种焊接方法介绍太少教学内容有限,实用性材料的焊接方法不是很全面,学校进行的实践操作中,焊接的钢种也比较单一,主要为低碳钢,而像不锈钢、有色金属等的焊接很少。

2.5教师实践水平不足

按照高职焊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多讲具体的工厂实际运用及工艺流程,但多数教师毕业以后直接到学校任教,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中理论内容过于深奥、抽象,对于理论水平不高的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来讲很难接受,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教师理论丰富,实践水平不足的现状己经跟不上新时期焊接专业教学的需求。

3高校焊接方法的教学改革策略

3.1创新焊接教学模式

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进行差异化教学。因为学生个体和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工学结合,练做一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因此,焊接专业实训教学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练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训中,学校也应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进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焊接设备,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来有的放矢地培养焊接人才。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3.2改革焊接教学方法

在进行实际的焊接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焊接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焊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通过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能动性。另外,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提高焊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3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对于教学成效具有很大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培训、讲座、工厂实践、邀请专家等,来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强化焊接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焊接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地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加强与焊接行业的专家沟通,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目的,以为焊接方法教学储备更多实用人才。另外,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高校还要健全薪酬激励制度,畅通教师发展的道路,促进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提升。

3.4强化学生实践操作

我们之所以进行焊接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对焊接工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以此来强化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在制造业中,焊接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岗位,政府也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通过焊接专业的实训改革,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使之能更好地契合岗位需求,尽快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训教学,也能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4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业技术,焊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当中去,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此,高校必须要重视焊接方法的教学改革,从多方面进行创新,采取多种策略,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从源头上为焊接行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全面满足社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焊接方法作为焊接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等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都配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高职焊接方法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35):289.

[2]陈佳.“微时代”高校外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以微信在德语教学中的实践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21(05):91-93.

[3]胡连海.高校焊接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172.

[4]钟来全,林明.简易实践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02):87-90.

[5]韩新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8(01):118-120.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校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