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8-07-31 09:19林炜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因子分析高职院校

林炜

摘 要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力量,亟需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下的一个子模块,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以及增强我国文化竞争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因子分析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相关理论概述

1.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定义为:校园文化以学校的广大师生和管理者作为主体,是一种包含校园外在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美化绿化等物态化内容,也包括师生关系、价值观、教师资源、社团活动、校风学风、传统文化等精神内涵。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是校园文化的下位概念,由于受到高职院校性质及人才培养定位的限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体现出其特有的特征。与其他高等院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育制度、就业去向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高职院校中的校园文化隶属于校园文化,所以想要全面理解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首先需要掌握校园文化的内容,不同的学者对于校园文化的分类具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参照目前普遍的做法,将校园文化划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

第一,校园物质文化属于表层性的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即为校园文化四个层面中最外显和基本的物质载体层,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又称为校园载体文化。第二,校园行为文化属于浅层性的校园文化。校园行为文化主要以人为载体,反映人的各项活动,最典型的就是通过师生及管理者之间的人际交往而逐渐积累起的一种文化。第三,校园制度文化属于中层性的校园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间层面,以制度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第四,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深层性的校园文化。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文化,反映了老师和学生向往美好的心愿和志向,是校园文化的主旨所在。

校园文化的四个层面呈现出一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表层的校园物质文化属于一种外显文化,是一种具体实在,可以看得清摸得着;而校园行为文化是一种浅层文化,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构建;校园制度文化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做了规定,是联系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的支撑;校园精神文化融合了校园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意识形態,代表着校园文化的灵魂。

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关键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进行引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育德功能一方面可以陶冶校园中师生的心灵,塑造良好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可以从侧面帮助学生形成的思想品格,让他们深入校园生活,融入和了解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从而逐步实现自我价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功能,让在校的师生教职员工无形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也就是凝聚力,让这个群体内的成员协作达成既定的目标并延续根本的精神理念。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通过已经形成的学校制度规范、各种校训校纪来实现。这种制度规章的校园文化是所有师生和教职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他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样还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这种激励功能体现为调动全校师生及教职员工为理想和目标进行奋斗的情绪,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态和精神,从而为了共同的校园建设目标而一起努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师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树立。通过一些外在事物的例如建设设计风格、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等对学生产生情感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4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行修养以及行为举止规范的形成,具备长期性、潜在性、渗透性及默然性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利用生动的表现方式,把道德修养融合到各式各样直观的情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所给予学生的正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完成的。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里,怎样完全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爱国人才观,需要注意以下三大原则:

4.1 教育性原则

学校是教书育才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强调其教育性的特征,只有无时无地的重视教育性原则,才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族主义思想,寻求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持续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培养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前提下追求学习的进步。

4.2 科学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属于学校的整体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学校需要全面协调,科学布局,合理分配,以免发生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现象。

4.3 艺术性原则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艺术眼光,使学生透过学校的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时时感受到艺术的氛围,收获美的体验。校园景观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尽力达到四季分明、各有特色:阳春含苞待放,炎夏青翠欲滴,凉秋姹紫嫣红,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规划、景观的布置,尽力能够外观、颜色协调一致,给大家带来以赏心悦目的体验;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也需寓教于乐,让活动耳目一新、灵活有趣,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被校园文化所吸引,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进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5 新时期强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1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需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就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体。高校校园文化与当代教育和社会联系较为密切。一方面,它作为一种物质活动,以物质生产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以非物质生产作用深灰,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着智力支持和保障。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5.2 是正确处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关系的需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需要耐心的培养、时间的累积,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持续地变化。身后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历史的沉淀,继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牢记创业者的功绩。同时教育又总是激励后人怀疑、批判乃至超越传统,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必须面向未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超越。

6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6.1 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围绕着“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着力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把“现代化学园+人文化校园+生态化花园+和谐的家园”作为建设学校的目标,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校园环境建设。

行为文化即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校园文化。行为文化注重“人”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老师及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要负责人。行为文化作为校园的“活文化”,校园文化的标志表,是全部文化的总反射。它是师生们学习、工作及生活的具体行动中所显露出的思想意识形态及文化道德修养,它是高职学校文化、价值观及教学态度的折射。教风、学风、作风即为学校老师、学生及管理人员行动的具体体现。

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对全体师生开展校史教育,培养他们“以校为荣”、“爱校如家”、“为校增光”的学校荣誉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学校历史文化建设要注重保存和呈现普通学校的发展、历史、风貌等。

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道德培养的良好环境,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有利途径。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结合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展示。

6.2 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团建设缺乏管理机制。目前,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实行的是学分制与课时制并行的教学模式,学生都拥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课余生活和学习,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扩大交际圈、开拓视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就业铺路。

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实施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第二种是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素质;第三种是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从目前对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的调查情况来看,在这三个方面的服务都有所欠缺。

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质量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校后勤服务管理有待提高。

7 加强上海商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7.1 更新理念,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中的高尚文化,指出思想建设的正确道路。大力吸收现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持走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目标和顽强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弘扬“学高、身正、敬业、创新”的精神,秉持“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教学思想,坚持高职高专理想,提升学校形象,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的文化环境。

7.2 深化服务,推动行为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社团活动管理机制。社团活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桥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社团管理混乱问题,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必须建立一整套符合自身特色且科学、合理、高效的高职院校社团管理制度,从而规范社团活动。

7.3 强化管理,提高制度文化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院要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和“双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校本培养、实践锻炼、项目引领、进修提高和考察访问等多种方式,使广大教师既具备专业理论和素养,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

7.4 发扬特色,夯实物质文化建设

推动校园软硬件设施升级。增强图书馆信息化功能。强化校园实训基地建设,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势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提升老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达到校企资源平台合作,形成各种各样、互惠共利的校企模式,建成工学交替、实岗育人的成才体系,全面提高上海商学院高职学院师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发挥网络环境优势,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按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的要求,加强校园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BBS、网络互动社区等建设,着力办好校园网站专题教育栏目、社會网络媒体上开设的校园频道栏目、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不断提高服务师生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评论队伍建设,形成专人负责校园网站管理、编审,专兼结合开展网络评论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 孙桂荣.高校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52-53.

[2] 董建强,陈雁.校企合作是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2(34):50-52.

[3] 王明伦.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焦点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8-10.

[4] 孙海泉,吴优芬.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企业化与人本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36):17-18.

[5] 汤建.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6(35):177-179.

[6] 温红娟.论校园文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7] 陈宋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34-3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因子分析高职院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