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

2018-07-31 09:21戚培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新高考新教材

戚培柑

摘 要 新史观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渗透是史学发展的结果,是学科特征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新史观的概念和内涵并运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关键词 新史观 新教材 新高考

0引言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新理念,着力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史观去剖析历史,分析历史如此发展的原因。

1新史观的着眼點

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随着人们对历史研究的加深,我们对其认识也在加深,随之产生了一元多线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而不再以阶级斗争解释全部历史。新史观也逐渐进入高中历史教师的视野,被老师们带进了高中历史课堂。

1.1一元多线史观

现代化建设以来,现代化理论的需求就体现了出来。北京大学的罗荣渠教授率先开始研究,现代化史观随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长久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是生产力,然而生产力标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历史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有力的学说。现代化史观应运而生,从而对生产力标准说进行完善。1500年前后,奥斯曼帝国的生产力远高于当时的西欧,然而资本主义却启蒙于西欧。罗荣渠教授提出了“一元多线史观”,认为“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可以存在多种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三个阶段。”用这一理论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封建文明已经十分发达的同时欧洲还处于奴隶制的黑暗中徘徊?”等重大历史问题。

1.2全球化史观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史观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全球化史观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当做一个整体,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理论框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所著的《全球通史》中说,全球化史观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个地区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联系,史观从分散到整体,表现出了人们对全面认识历史的共同需求。

1.3文明史观

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明史观兴起,以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为代表。文明史观以生产力为标准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并且将人类历史当做一个整体,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肯定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和进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探讨。文明史观是一种更宏观的历史观。

这三种史观不仅将观察的视角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还关注经济发展和金融机制等问题,从而更科学更具说服力。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和分析历史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新史观走进高中历史课堂,也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新史观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史观逐渐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固定名词被删除或者修改,甚至一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定论也受到了质疑。如“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十月革命是近现代史的开端”等在教材中消失了。与此同时,很多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出现在了教材中,如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出发的“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除此之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从近代史观的角度设计的专题。

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特点。新史观的渗透在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有了新要求,要密切关注我们手中教材的更新情况。如从近代史观的角度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做出了辩证的认识,一方面中国不再独立自主,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它促进了世界贸易,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3运用新史观,应对新高考

新史观已经渗透进高考,史学在创新,高考试题也在创新。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多角度分析历史,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考创新出题也是一种方法。这也更需要老师紧扣考试大纲教学。历次高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试题,老师们应该以此为基础,依托教材主干知识和历史史实,避免死扣教材,这样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基于史学研究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近年来高考以新史观为中心思想的命题有所增加。关注新史观对教学的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刻不(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18页)容缓。

新课标和新高考都很重视新史观,强调现实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高考中绝大多数材料在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过,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论证新史观,补充新材料,以免学生在高考中措手不及,和好成绩失之交臂。在介绍全球史观的时候,对材料进行补充:“资本主义是全人类文化的共同产物,资本主义的形成要有亚洲、美洲、非洲各种物质的、文化的文明为其生长做营养基础,美洲自然不可或缺,但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政教分离的国家模式,大一统的郡县制度,非贵族化科考选士制度,资本主义文明也无从产生,更离不开几大洲的广阔市场和取之不尽的劳动资源。……”

上海高考历史命题小组的组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在命题当中就注意反映学术的前沿性, 并希望以此来引导中学的历史教学。 希望以此来刺激、推动中学历史教师对史学前沿发展的关注,并慢慢地转化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希望我们的命题, 能对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学术前沿的关注有一个推动作用”。体现新史观和多维思考能力真的是重中之重。

新史观已经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我们要以新史观统领高考复习。复习中,我们要结合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帮助学生构架知识体系。对于革命史观,首先我们不能否认阶级斗争的作用,但也不能夸大其词。对某些现象,我们还要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观来看待。

4新史观中高中老师面临的挑战

4.1史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中许多中学历史老师已经把传播定论的知识当成了一种习惯,尤其是年纪稍大的老师们很少关注史学研究,不了解新动态,“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新史观的渗透和新课改是推动历史老师更新历史储备,用新史观武装自己的催化剂。老师们教学思维的适当调整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对新课标研究理解不够

新课标将高中历史划分了三个模块——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其本身就渗透了文明史观。对很多老师来说,曾经的教学重点不再是重点,如何把握教学新的重难点应当以新史观为方向,不然手捧新教材,脑子里面依然是旧教材的思路。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这一单元,只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

5结束语

历史“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相互联系的多面体,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历史。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死板,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的同时,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新史观为指导,让学生有新史观的意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朱玮玮.新史观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张燕.新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 杨志才.运用新史观,应对新高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10):34-37+40.

[4] 陈龙.新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兼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设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5):79-81.

猜你喜欢
新高考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析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