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森林”背后:抑郁的日本

2018-07-31 09:51张晓东
蓝盾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杀者太郎青木

张晓东

“生命可贵。请再考虑一下家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不要独自受苦受痛。”日本富士山景区旁一处森林入口处的告示牌如此写到,“请在第一时间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告示牌在结尾处附上了可以联络的电话号码。

这处名为“青木原”的森林并没有它的名字所预示的那样美好。这里是日本最著名的“自杀圣地”。据当地政府统计,2013到2015年间,专程来这里自杀的人数超过100人,使得青木原森林成为日本自杀率高企的一个现实而残酷的象征。

2017年的最后一天,美国网络红人洛根·保罗在YouTube视频网上分享了他在青木原森林的“探险奇遇记”。视频当中也包括了逝者遗体的画面,结果引发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与此同时使得日本“自杀森林”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安安静静地死去

位于富士山西北部山脚下的青木原森林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这一带由于富含火山喷发带来的肥沃土壤,生长出了非常茂密的森林,因此又被称为“树的海洋”。这片环境优美、风光无限的森林长期以来是游客踏青的好去处,也是观赏富士山的绝佳位置。

不过有一些前来到访青木原的人却有着不一样的目的:他们打算在这处宁静祥和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些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总是绘声绘色地描述说自己是怎样将一位呆若木鸡或是失魂落魄的乘客送到这里来,然后再也等不到这位乘客的消息。由于近年来到青木原森林里自杀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登山者已经选择避开这条线路,以免在出游过程中突然遇到自杀的惊悚现场。

在青木原,自杀者通常选择通过上吊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也有一些人会选择服药或是割腕。在冬天,有些自杀者干脆直接将自己埋在雪地里,直到失去知觉。

由于青木原的树林实在太过茂密,能够减弱声音的对外传播,很多自杀者认为自己能够在不被外界察觉到的情况下安安静静地死去;又因为树林里通讯信号和GPS都不怎么灵光,同外界的联络也会相应地被隔绝——那些试图在最后一刻对自杀者进行干预的人会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当事人;此外,因为在这里自杀的人很多,一些寻死者认定在这里离开人世不会感到孤单。

日本政府的官方统计显示,1998年到2003年间,每年都有超过50人在青木原森林自杀。在2003年更是创纪录地有105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这之后,日本官方宣布停止发布青木原每年的自杀数据。有观点认为实际自杀人数可能比官方统计要高,因为并不是所有自杀者的遗体都能被找到。很多人就这样消失在了树木的海洋中,不留下一丝痕迹。

自从1970年开始,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织警方、志愿者以及媒体人士一同展开年度遗体清理和搜查。如果可能的话,还会想方设法通知逝者家属,将遗体运出森林妥善安葬。

有时候并非所有前来青木原寻死的人都意志坚定地非死不可。当地人介绍说,有些人会带着帐篷等露营工具前来,然后在这样的环境里和自己的内心做斗争,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多天。当地组织的巡查队一般将这些人视作重点预防对象,经常会尝试劝他们早日离开。

流行文化负面助推

青木原森林成为“自杀圣地”的确切历史已经不可考。据说这里曾经是19世纪日本民间遗弃生病老年人和婴儿的地方——因地势偏远,等待这些被遗弃者的唯有死亡。这些民间传说从很早起就给青木原笼罩上了阴暗的色彩。

进入现代以来,流行文化越来越多地提及到这处地点,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助推了青木原成为日本自杀者寻死的第一选择。心理医生吉田高桥认为,电影、小说以及媒体的报道让青木原更多地为外界所知,很多人因此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只为了“跟和自己一样的人一起死去”。

在日本作家松田清滋发表于1960年的小说《浪潮中宝塔》里,女主人翁因为无法继续忍受毒品的折磨,选择来到这处地点自尽——这本小說被认为是流行文化将自杀森林作为噱头的开始。自那以后,日本国内外有超过10部电影、8部漫画、5部小说以及音乐和游戏等流行文化作品提及自杀森林,使得这里成为有意自杀者心中的终极目的地。

到2016年,就连好莱坞也看中了青木原的强大“IP”,一部名为《自杀森林》的小成本恐怖片专门讲述了女主角只身一人前往青木原拯救意图自杀的妹妹的故事——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网红洛根·保罗不顾突破下限也要前往此地“探险”的动机。有媒体称,尽管洛根在不到四天之内就撤下了这则极具争议性的视频,但他的个人频道还是因此增加了至少20万粉丝,带来的商业收入非常可观。

美国埃默里大学人类学者奥兹华·德萨瓦认为,流行文化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寻求自杀的人在网络上找到了精神寄托。根据对日本自杀者论坛的研究,德萨瓦指出青木原森林已经被神化,成为自杀者心中的“圣地”。

抑郁的日本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在2015年每十万个日本人中有15.4个选择自杀。日本男性的自杀几率更高,达到21.7;另外一份由调查发现,在1985年到2010年间,日本自杀率增长了20%。

很多研究认为,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随后来临的“失去的20年”导致了日本自杀率的升高。比如,在青木原森林选择自杀的最典型群体就是人到中年突然失业的男性,而日本每一财年的最后一月——3月也成为自杀案例最多的一个月。

2009年自杀未遂的“太郎”在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经历时曾说:“我的想法就是要彻底从地球上消失。我失去了我作为人的自尊。”而触发太郎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他所在钢铁厂的裁员。因为失业,太郎的生活失去了保障。

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太郎买好了前往青木原的单程票,然后在森林深处割了腕。不过由于这种自杀方式很难致命,太郎只是陷入了昏厥,被前来登山的游客发现后,被及时送往医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家凯伦·中村表示,人类选择自杀背后的动机非常复杂。不过对于日本而言,自杀率高企的现象背后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作为支撑。中村认为,日本人的性格内向而又拘谨,即使有事也不愿意麻烦他人。一旦有心理疾病,更是讳忌寻求专业帮助。这种情况在日本男性群体里又比女性群体里更加常见:上述2015年的数据同时指出,日本男性自杀的几率是女性的2.3倍还多。

中村还表示,日本社会对自杀这种行为没有太多成见。就如同他们爱讲的一个词语“自决”一样,“自杀被视为是自我的理性决定”,不同于基督教中将自杀定为“一种罪恶”,日本人没有这样的宗教负担。

尽管如此,自杀森林的存在对日本政府而言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这也是日本官方停止发布每年自杀人数的其中一个原因。从2009年起,当地组建了一个自杀干预巡逻小队,旨在及时发现和制止有意自杀的人。《日本时报》网站援引当地警方说,到2017年为止他们已经成功阻止超过140起自杀案例。

参与到自杀干预中的志愿者康延河村表示,这项任务实在不易。“尤其是当你过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时,你自己也会变得有些抑郁。”他说。

(摘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自杀者太郎青木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孤独是基本条件
时隔二十年,如何重返“人世间”
细节处见真情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青木昌彦 因病离世
钱包,快跑!
“导游”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