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练王卫达的“如意算盘”

2018-08-01 05:38王文毅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珠算队员学院

文/王文毅

在解放军编制序列里,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陆军勤务学院军队财务系珠心算队。队里的学员分别来自浙江、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份,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6个民族,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8岁。这支队伍创造了许多震惊中国、享誉世界的不俗战绩,建队24年来,夺得国内国际珠心算项目比赛几乎所有冠军,实现了“为国旗争光、为军旗添彩”的梦想。

引领一批又一批队员创造不俗战绩的,是解放军珠心算队主教练王卫达。

初芒

王卫达生于1961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鸣鹤镇人,祖祖辈辈务农。6岁时的王卫达有个邻居,是生产大队的会计,40多岁,在县里当过老师,打得一手好算盘,算账、报数既快又准,十里八村颇有名气。每到农村年终分红时,大人们坐在椅子上听结果,孩子们围着会计看他龙飞凤舞地拨弄算盘珠子,王卫达看得尤其入迷。

1982年7月,王卫达从师范院校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慈溪市鸣鹤镇中心小学任教,他有自己的“算盘”:鸣鹤中心小学在珠算和心算教学实践方面起步较早,有很好的基础。

1984年10月,王卫达接受了负责珠算式心算课外兴趣小组的任务。王卫达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了弥补自己珠算知识功底的不足,他用每月20多元微薄的工资,购买了《珠算入门》《无诀珠算》《国际通用珠算》等专业书籍,还订阅了《珠算》等报刊,白天忙于教学,晚上便在灯下仔细研读。月亮走了,星星散了,他才合上书本躺上两个小时。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一连串儿的收获。从1986年起,王卫达带领他的学生在宁波市和浙江省的比赛中初露锋芒并独占鳌头,甚至将全国比赛的奖牌也收入囊中。但王卫达没有满足,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他潜心研究教法,带领队员苦练基本功,试验他创研的最新训练方法。

从1986年至1988年的3年时间里,王卫达带领他的珠心算队员到深圳、昆明、南昌、杭州等地参加了各种比赛。通过比赛,王卫达以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队伍,反观教学得失,他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在他的请求下,慈溪市珠算协会领导带王卫达专程赶赴当时全国珠心算水平最好的吉林省珠心算队参观学习,重点在乘算和除算方面取经。回到慈溪后,王卫达在实践中大胆改进教学方法,队员加减乘除算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1989年,他带队到长春参加全国珠算邀请赛,一举包揽了乘除算的前三名。

选择

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计算工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古代、近代的军事后勤保障中,军队计算工具主要依赖算盘。据说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理论计算最初就是用珠算打出来的。在军事经济学院后方专业勤务的军队财务学科,珠算作为一门课程至今仍然保留着,每学期安排有30多个学时的教学。

1994年,学院临时组建的珠算队学员即将大学毕业离校了。军队财务系谋划着成立珠心算建制队,深入研究训练珠心算技术,一方面为了弘扬祖国的珠算传统文化,拓展运算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人才,以更好地服务教学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当时的军队财务系党委在向学院和总后的建议报告中大胆提出,在全国珠心算系统挑选名师并选拔队员,把珠心算专业做大做强。

有名师才能出高徒。这一建议得到了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这年夏天,一个挑选珠心算教练和选拔优秀队员的选将点兵行动在全国展开了。

1994年5月,军队财务系主任陈维丰和学院政治部干事刘定奎受学院派遣,带着总部公函和中国珠心算协会推荐信赴东北三省和东南六省展开了伯乐相马之旅。在黑龙江和吉林,先后与中珠协介绍的两个教练面谈,感到不太满意,然后南下浙江省宁波市属的慈溪市。没想到阻力很大,市教育局和分管的副市长坚决不同意。理由是,王卫达是市里重点培养的人才,近几年在国内比赛中拿到不少金牌,成了省里、市里的拔尖人才,不能外流,部队不能见好就来摘果子。

当时的王卫达虽然只有32岁,但在浙江省已是名声大噪,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在情理之中。学院的同志不愿放弃。他们意识到,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必须要全力以赴。于是,他们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先后两次到王卫达家登门拜访,陈主任开门见山:“如果想干事业,就来部队,部队会给你提供最广阔的舞台!”然而几乎与此同时,慈溪市政府主要领导也亲自找王卫达谈话,为保留人才,他们提出了不少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

少年时代的王卫达曾有过强烈的从军愿望,还去公社体检站参加过体检,因为视力差一点而没有如愿。这份遗憾一直储存在他青春的记忆里。这次,部队主动来选调,是弥补缺憾的机会,王卫达向慈溪市教育部门领导坦露了自己的心迹,回来后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申请书交到陈维丰主任手上。回到学院,两位“伯乐”向院首长汇报了“相马”的情况,学院党委决定上报总部特批入伍。

1994年7月,解放军三总部特别批准王卫达入伍,并任命其为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系中校副团职教员,主要从事珠心算教学工作。总部的命令通过南京军区、浙江省军区传达到王卫达所在地市委组织部,当时在宁波和慈溪产生了轰动效应。这在学院乃至全军后勤系统历史上,都绝无仅有。

求索

王卫达在训练队员时,注意尊重个性,保留长处。一般队员双手拨珠时,都是右手管本位,左手管进位,但王卫达通过测试发现,有的队员左右手都具备这两种功能。他没有盲目地搞一刀切,在不影响准确性和速度的前提下,他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和保留,事实证明,双手同步的队员,反而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

训练中,王卫达发现有的队员一心求快,数码字书写存在连笔和重叠现象,比如把5写成3或8,把2写成7,他就让队员个别练习,反复多遍,达到他的标准才过关。此外,他还严格要求队员注意把握写数码字的力度。用力太大,写字就慢;用力太轻写字不清晰,小小10个数码字要写得标准规范着实不简单,为了写得既快速又清楚,队员没少下功夫。

为了找到适合小队员训练的最佳方法,王卫达花费了不少精力。他订阅了一批有关珠心算研究、脑科学研究的杂志,悉心研究琢磨,苦寻最佳方法。多年来,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懈地实践探索,慢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王氏训练法”。

王卫达始终坚持训练就是比赛,只有通过比赛式的训练,才能有效提升实力。王卫达善用“博弈论”理念,根据比赛规则选准配强队员,充分掌握参赛对手的素质水准、人员配置等各种信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搞好选手搭配,模拟实战环境进行强化训练,做到训练场与赛场无缝连接。

王卫达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独到辩证法:“一个人天天吃苦,偶尔给点甜,他才知道甜;如果一个人天天吃甜,就不知道甜了。”“一个人只有多经历风雨,战胜困难,才能成为强者。而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王卫达平时注重通过《珠算与心算》杂志和互联网等广泛收集全国及世界珠心算教学及比赛动态,留意北京、浙江、山东等国内领先的脑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吸收借鉴其科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比如在“听心算”这一教学方法上,他遵从“先有听、后有看”的传统思维原理一直坚持使用,但是并未找到其原理依据。2009年,中国珠心算协会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研究的 《珠心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这一课题中提出的“视觉空间策略”理论,让王卫达豁然一亮。他继续坚持并优化了该训练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圆梦

珠心算队员特招入队时,大多只有七八岁,还是撒娇的年龄,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王卫达和他的妻子宓莎飞,对待小队员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逢年过节,他们都和队员们在一起,春天带他们踏青赏花,夏秋时节带他们到公园、江滩浏览,冬天,则带领他们一起练跑步跳绳,锻炼身体。每逢队员们有谁过生日,夫妻俩都会给他们买蛋糕、唱生日歌,一起祝贺生日,让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家乡的小队员们感受着浓浓的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暖。

20多年来,夫妻俩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给了珠心算队的孩子们,教他们知识、教他们生活、教他们做人,把孩子们从懵懂的少儿培养成才智超群、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而且大多数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

对小队员来说,文化课学习与珠心算训练同样重要,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王卫达说,文化学习像吃饭一样有正餐和副餐,正餐是课堂学习,副餐是课外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王卫达鼓励队员多阅读订阅的杂志,如《小朋友》《英语广场》《少年博览》《中学生作文》等,王卫达每周都与老师联系,询问队员们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有时亲自参加学校家长会。高中毕业前夕,填报高考志愿,有些问题拿不准,队员和家长们都向王教练请教,他对每名队员和家长都认真负责,根据队员平时的文化和专业成绩,提出合理化建议。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成果。建队24年来,王卫达带领珠心算队员走出国门、冲出亚洲、奔向世界珠坛之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97年9月,在北戴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半决赛中,代表解放军参赛的珠心算队在少于其他队1名选手的情况下,荣获团体小学组冠军、中学组亚军,5人打破17项次全国记录,创造全部6项新的全国纪录。更加令人振奋的是,队员们的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24个字,创造了珠心算史上的奇迹。

2004年8月,朱庆瑛、元红花、陈冉冉3名队员代表中国参加由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珠心算比赛,经过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22名选手角逐,以绝对优势夺得A组团体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3名,共获金牌5枚,银牌2枚,创造了世界纪录,圆梦世界冠军!

2011年8月,代表解放军队参加江苏南通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珠心算比赛,与来自全国10支代表队共38名珠心算精英的激烈角逐,夺得了选手组(水平最高组)团体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三名。其中徐美多打破并创造乘算全国纪录。这样的胜绩和战果可以罗列出长长一串……

全队先后有4人次荣立一等功、23人次荣立二等功、18人次荣立三等功、23人次获嘉奖。2007年,珠心算队被原总后勤部授予“珠心算尖兵”荣誉称号;2011年,珠心算队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珠心算协会授予“国家珠心算培训基地”牌匾。★

猜你喜欢
珠算队员学院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教育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