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初探*

2018-08-01 11:48汤建军郑代良黄渊基
关键词:智库成果特色

汤建军,郑代良,黄渊基

(1.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 长沙 410003;2.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智库的雏形“智囊”*“智囊”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已记载,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所言“樗里子足智多谋,秦人号曰‘智囊’”。在中国古代早已存在而非西方所独有,“智库”(Think Tank)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源于二战期间用于指美军讨论战略和作战计划的保密室[1],现代意义上又被称之为“思想库”“智囊团”“思想工厂”“政策组织”或“脑库”等。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在中国流行与运用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明确强调要“发挥思想库作用”。“智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央领导讲话文稿中是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中共中央文件首次提出“智库”概念,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5号,以下简称《意见》),从而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特色智库也迎来发展的春天和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但是《意见》中明确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习近平同志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的做法。”

就湖南省而言,湖南智库“逢春”百花齐放,方兴未艾。早在2003年底,湖南省社科联在省委领导同志的支持下,组建了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2005年下半年组建湖南省省情研究会。十几年来,湖南省社科联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联合智库”作用,在牵头组织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攻关,推进应用研究成果评价、转化、表彰、宣传,促进全省社科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优秀成果[2],且在每年进入湖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智库成果中,有不少成果还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批示。同时湖南各有关单位先后组建了不同研究主题的智库机构,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很多智库成果进入重大决策和实际应用。特别是中央下文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湖南智库发展更为迅速。2014年9月湖南省参事室、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湖南智库联盟成立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湖南省确立了首批七家省级重点智库;2017年5月首个民非产经新型智库即湖南省兴湘产业经济发展中心成立。2017年湖南省选拔了10位首批智库领军人才等等,这说明湖南智库蓬勃发展,同时也逐渐进入全国最具影响力智库阵营,比如在上海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智库报告》中,湖南省社科院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的地方社科院中排名第7(2016年排名第9),同时在研究议题影响力排名中的“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研究议题中排名第8。另外,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院士组织之一的湖南院士联谊会(1998),有望打造院士顶级专家智库和开放的创新平台,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实合作。[3]3但是湖南智库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整体实力还不强,发展不均衡、体制不灵活、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为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智库的作用,引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性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

一、智库评价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作用

评价,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4]1任何评价都应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评价,而不仅仅是事后评价和事中评价。评价按时序可以划分为前提评价、过程评价和反馈评价三个阶段,通过结果运用和改进实现新的循环并形成闭环系统。何谓智库评价,学术界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智库评价就是确定智库在政策开发、辩论、决定及评估等各环节对政策议程发挥了何种影响力的评估。[5]19也有学者认为,智库评价是对智库本身及其成果、影响力等因素的评估,是推动智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掌握智库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6]14我们认为,智库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对智库组织、智库成果、智库影响力、智库人才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评价过程。通过智库评价来引导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智库评价既能衡量智库内部治理能力和成果影响力,又能评估其咨政建言及理论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推进智库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实现智库市场有序的进退机制,这既保证了智库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又能保证智库出好成果且能有效地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总体而言,智库评价对智库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智库评价是智库建设的“诊断器”。当前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是“百花齐放”,“智库潮”已悄然而至,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智库发展已进入“鱼龙混杂”期,这就需要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来捋顺和促进中国特色智库良性有序的建设规划。“智库评价一个很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自我身份认同。很多人此前对‘智库’没有明确概念,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身份,就会主动按照国内外智库规范去运作,去发展,完成从传统‘研究机构’到现代新型智库的角色转换,资政建言的自觉性得到强化与提升。”[7]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如此说。所以对智库进行定期的评价就有利于号脉智库建设的困境,明确智库规范和建设有效途径,推进智库建设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行业自觉。

2.智库评价是智库发展的“指挥棒”。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沈国麟认为,智库排行榜的最大价值在于催生了中国新型智库的行业自觉,并通过设定指标的形式引导智库发展方向。[7]智库评价有益于促进智库明确标准、树立标杆和实现智库健康发展。智库评价通过对智库组织建设、成果运用、人才质量、政策影响力等指标进行评价,既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智库发展状况的价值量表,也为决策者准确把脉智库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智库管理和加强智库影响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3.智库评价是智库优劣的“过滤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目标是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协调发展,所以既要积极支持和促进智库的良性有序发展,又要坚决革除智库建设中的虚浮症,防止智库建设一哄而上,搞低水平和重复建设。通过智库评价既能衡量智库内部治理能力和成果影响力,又能评估其咨政建言及理论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推进智库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实现智库市场有序的进退机制,淘汰劣假智库,留下优质智库。

4.智库评价是智库国际竞争力的“发声筒”。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是中国的智库,又是世界的智库,智库评价有利于引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推动中国智库强化全球视野,拓展国际思维空间,提升自身的研究服务水平。同时客观公平合理的智库评价都是兼顾一个国家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全面评价,故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全球智库评价体系中发出中国强音,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国际话语权,这既是抢占全球智库评价制高点,也是推动全球智库良性健康发展,实现智库评价与智库建设的良性互动。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与上海代表团共商国是时提出,“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声誉,是自己的底蕴,是自己的积累。”[8]那么智库评价的最大作用是让智库在社会民众心中享有声誉,提升其底蕴,增强自身的积累,以更高效率更好质量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的运行机制

“评价一个智库要比定义一个智库更困难,这不仅是因为智库具有多维度特征与多面特性,智库活动往往游弋于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之间;更是因为评价机构本身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也难以在行业内部取得共识,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科学性容易受到质疑,也极易被模仿,甚至是抄袭。”[9]对智库而言,就是要科学回答“谁来评、评谁、评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建构科学合理的智库评价机制。

机制这一概念的英文是Mechanism,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解释,机制就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系统及其运行原理。按照《辞海》的解释,“机制”是实现某种功能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性质和相互联系。评价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评价主体为实现评价客体一定功能,各评价要素及其持续联动的运行系统和动态化、科学化的发展体系。

新型智库评价机制就是为实现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评价要素包括对智库评价的主体要素、标准要素、指标要素、方法要素、程序要素及结果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与促进而形成运行系统和动态化、科学化的发展体系。[10]新型智库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前提评价、过程评价和反馈评价,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智库前提评价的目的是实现智库功能匹配,强调“评价科学合理有效的前提”,主要包括确定评价原则,对智库分类和进行功能测评等,为智库分类评价确定前提原则等;过程评价主要体现为智库绩效评价,强调“评价内容与结果”,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制度等,对智库组织、智库成果、智库人才、智库影响力等全方位评价;反馈评价的宗旨主要表现为智库评价结果运用,强调的是“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主要包括评价结果反馈、评价激励和绩效改进等。(图1)通过上述三个过程实现对智库的闭环评价,以促进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科学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具有战略地位,又能在国际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既是引领智库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又是站在全球制高点抢占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绝不能照搬西方标准和指标体系,而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其本质就是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什么是新型智库评价,评价什么,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库评价体系,其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制度等核心要素,其基本框架见图2。

1.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指分类导向下的新型智库评价的目的、宗旨及功能定位。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评价,其主要研究对象应为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其“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和价值取向。

2.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指从事评价活动的人和相关机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和评审专家等。”[11]48智库评价机构或组织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来自公共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多方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评价人员,是保证智库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根据国外的智库评价实践,评价主体有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也有智库内部设立的评价委员会,也有政府设立的智库管理机构等等。独立的第三方有可规避利益之利,但缺乏对智库本身的研究;智库内部设立的评估机构是身临其境,但可能是孤芳自赏;政府设立的智库评价机构可有效满足公共政策需要,但“行政烙印”太重,所以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的智库评价机构应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努力的方向。

3.评价客体。评价客体就是要解决“评价什么”这个关键问题。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包含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智库评价侧重于智库影响力和智库建设两个方面。[12]231-252智库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智库建设主要体现在智库组织本身、智库资源(人才队伍、资金状况、与政府组织或官员的紧密度等)、智库的成果与活动等方面。但目前中国智库评价的客体内容缺乏公开、准确的信息数据收集标准化渠道,特别是政策建议等内参数量及影响程度,以及被政府政策决策所采纳的情况等数据难以获取,同时智库成果影响力和创新程度难以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这些都是新型智库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客观公正,对于引导智库健康有序发展和激励智库特色化个性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智库的成果是智力型、思想型产品,政策性强、专业性强、隐性因素多、影响时效难于测量等特征,所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标准既要体现以质量创新、实际贡献和社会效益为导向,又要激励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智库发展,真正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5.评价方法。国内外每个独立的智库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且会随着社会需要、政策需求和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运用的是国际化趋势和本土特色发展相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融合,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可量化指标与潜在的非可量化指标的有效结合,是即时与延时有机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总之,智库评价方法应在定量的基础上,综合用户评价、专家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定性评价。

6.评价指标。新型智库评价机制的核心,同时也是很难达成共识的部分是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he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TCSP)(全球智库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评价中心(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全球智库评价报告)、中华智库研究中心(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等国内外知名智库都建构了自己的智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很难穷尽所有要素指标,从而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为精简可行性、动态开放性、成果质量性、问题客观性、定性定量结合性、国内国际结合性等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天井模型”②。

“天井模型”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念是将智库评价按“井”字型分为三个层面,即“井下”——智库过去的成果是什么(成果指标)、“井面”——智库目前是什么状况(平台指标)和“井上”——智库发展的趋势或潜力情况(潜力指标或发展指标),这样对智库评价既简单明了,评价指标体系又不会重复(见表1)。

表1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注:每项指标类别分别确定A、B、C三个等次,并在三个等次的分数范围内打分,合计为总分

成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成果属性、成果成效和成果影响力。具体表现为成果本身的“四性一度”,即方向性、重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难易程度;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成效;成果的公权、社会和国际影响力。其评价参考标准主要有:(1)成果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在相关领域处于先进水平,实现了成果转化或产业化。(2)成果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工程项目提供科学论证,被有关部门采纳运用(如主要思想观点被决议、政策、规划、实施方案所采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3)成果对企业、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产业、行业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4.成果在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普及等社会公益性工作中有重要贡献,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

平台指标主要体现为四个二级指标:人力指标、财力指标、物力指标和网络指标。其主要评价参考标准为:智库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智库专家到政府部门中的任职比例以及智库人员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人员比例(“旋转门”机制)、智库研究经费的投入、智库网站建设,包括智库志家拥有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数量、网站点击率、智库所在的城市和智库拥有的出版刊物等。特别补充的是智库人才评价参考标准应表现为学术方向正确、学术道德规范、研究业绩突出和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

发展潜力指标。其主要体现为三个二级指标:运作能力、独立性程度和吸引力指标,主要评价参考标准为:智库领导层的使命与责任;研究人员的质量及学缘关系;研究自主性程度和独立表达的程度等;招募并留住精英研究员的环境与能力;能否接触和联络包括政府官员、公民社会、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在内的关键受体和个体;智库成员被邀参加论坛或会议的层次或人数以及受邀给决策者授课的层次或数量;吸引捐助者的能力或筹资能力;智库成员与社会组织、社会公民互动的层次方式和研究成果开放获取程度、网站内容更新频率等。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创新思路,既要解决数量问题,更要解决质量问题,牢固实践“开放、整合、品牌”思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智库市场的有效供给问题[13];同时要“加强智库建设绩效的评价”,“按照竞争入选、动态管理、末位淘汰、以评促建”的基本原则,定期对智库进行调整和充实,倒逼智库不断进步[14]12;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体系,就是确保智库在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前提下的各项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创新与质量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和无序发展,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有序和高端发展。

猜你喜欢
智库成果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微智库
微智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