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走狗

2018-08-02 00:00林太乙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9年6期
关键词:庇护所马先生雨衣

林太乙

两老早上在公园晒太阳,看见一位美国人出来遛狗,跟在狗后面,亦步亦趋,狗一拉屎,他就鞠躬如也,俯身用铲子把狗屎铲起放在塑胶袋里,扔到垃圾桶。两人看得莫名其妙。“恐怕走遍海角天涯都看不见这奇观!”马太太说,“莫非这些人前世做了什么坏事,阎罗王罚他们今世替狗捡屎?”

“不是的。他们是为了卫生起见,扫自家狗屎,不然要罚钱,”马先生说,“每天早晚两次。”“那他们不变成狗的走狗了吗?”

“比儿子对父母都体贴。我读到一段新闻说,在加州洛城以南的一个小镇,为迷失的狗建了个庇护所,有暖气设备、天窗、冲凉室,每个狗舍有自来水,外面有花园。每天经营费用32.9万美元,比该镇的老人中心多12.9万美元。庇护所有36个狗舍,并且能照顾64只猫。”

“啊唷,啊唷,”马太太笑得肚子痛,“那么,他们对狗比对人还重视呢!”

“岂止重视,简直把它们当祖宗看待喔!克林顿总统最近新养了一条狗,起名柏蒂,以纪念他的伯祖。克林顿是遗腹子,从小把伯祖视为父亲,所以把他的狗叫伯祖的名字。”

“肚脐眼里放屁——没这回事!”马太太说。“哪里有人纪念长辈,把狗叫长辈的名字的道理!”

“前美国总统夫人还为她的狗捉刀,写了一本畅销书,把狗当自己家人,叫作米丽·布什。显然,美国人也把狗当子女看待。…‘还有,美国新驻奥国大使的狗叫作里根,以表示对里根总统的敬意,并且表示,大使的家庭既有民主党员也有共和党员。里根因为要去住在大使馆,先接受一位狗类心理学家的训练,为期6星期,以增进社交能力,才带着名牌雨衣等前往维也纳。”

“胡说八道!什么名牌雨衣?”

“有报为证!我在《华盛顿邮报》读到的。我还在《纽约时报》看见一篇报道,花575美元,可以买件名牌雨衣给狗穿。”

“哈哈哈哈,那有没有人封它为里根大屎啊?”马太太差点儿没笑掉牙齿。

“你且听我说,在一次音乐会中,日本大使告诉美国大使,他把他的狗命名为卡特,‘以增进国际友谊关系。他们还要为里根和卡特安排约会,介绍他们相识呢。”

“日本人是很会办外交的。”

“狗在美国是大生意,这里有5200万只狗,还有6200万只猫。仅仅在纽约市,狗的生意就值得5亿美元!无论狗的白天照顾中心或狗的美容院都有,还有狗的接送轿车服务,由穿制服的司机开车。不相信的话,我有剪报给你看。”

马太太仰天大笑:“美国人对狗的服侍比对人都周到!”

这话不是假的。几天后,马先生在《纽约时报》读到一则新闻,在旧金山的防止虐待动物会刚花了700万美元为狗猫建了一所庇护所,有“家庭式的公寓。内有电视机、波斯地毯、天窗、沙发椅和桌子”。由于市内无家可归的“无壳蜗牛”有1.5万人,该会愿意开放庇护所,接待这些人在狗公寓过夜,“因为居住庇护所的动物缺少一起过夜的伴侣”。

马先生读到这里已经笑得肚皮痛,跌掉眼镜,要擦眼泪才能够继续读下去。

一位有计划协助“无壳蜗牛”的牧师说:“狗公寓的房间很舒服,比一般招待人的设计好。”另外一个协助“无壳蜗牛”的团体的负责人说:“大概有不少人会到狗公寓去过夜。防止虐待动物会所提出的好意有点异乎寻常,有点古怪,因为实际上他们在说,市里最好的庇护所是动物庇护所。”

“以后,如果要骂人,可要小心,”马先生说,“狗娘养的,也许是恭维的话呢。”

(张晓红、周洪摘自《海外文摘》199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庇护所马先生雨衣
马叙伦与“三白汤”
雨衣(外一首)
How Archaeologist Discovered “Treasures of Apollo” Buried Below Ancient Greek Ruins
充气雨衣
找路边“专业防水”上门服务,说好的3000元却变8000元?!
实用庇护所
不湿鞋的雨衣
波兰庇护所发生火灾